《戰火家園》

《戰火家園》

《戰火家園》是法國著名導演Richard Dembo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83年他以《危險行動》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一直是許多電影製片期待合作的對象;女主角Sarah adler是位光芒四射的電影工作者,曾獲法國凱撒獎最佳女配角獎,並3次獲得歐州電影獎最佳編劇獎。

基本信息

影片信息

《戰火家園》戰火家園
《戰火家園》又名《尼娜之家》
體裁:正劇
長度:1小時50分
出品:ADR影片公司,法國電視一台影片公司
發行:法國電視一台
法國公映時間:2005年10月12日
編劇:理查·丹寶

故事梗概

第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了。1944年底,在解放的急促腳步中成立了許多孩子之家,專門收留那些藏匿在法國深處的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從1945年6月以後,也開始接納那些被流放的孩子和集中營的倖存者們。成千上萬的孩子又有了生活的希望。該影片講述了這些猶太孩子的歷史,他們躲過了流放或者從集中營平安歸來。他們在尼娜之家受到了接待……
丹寶和他的計畫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44年9月和1946年1月之間。該電影講述了在經歷了災難和毀滅性的打擊之後怎樣重新獲得新生,怎樣學會擁抱希望。這部電影不是談過去的歷史,而是在談未來。這是一首生命的讚歌,它歌頌了活著的幸福。
製片人阿蘭·羅扎蘭解釋說,理查·丹寶想回到解放時期不太為人所知的這一段插曲:“很多電影中的人物都是真實的人物。理查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了解到了他們的歷史:他讀過一些故事,還或多或少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理查的一些朋友在二戰期間就是這些東躲西藏的孩子。他也認識埃利·威塞爾,他的外號叫萊塞爾。電影中的人物萊塞爾就是受了他的啟發。據他講,他在這個故事上花了很多精力。他本人就是猶太人,他的家庭來自東歐國家。小時候,他曾經在這些房子裡參加過夏令營。所以,他對環境非常了解。”
安奈斯·亞尤(電影中的尼娜)承認自己被電影劇本尤其是尼娜這個人物所打動(尼娜是根據真實的人物尼尼·科昂塑造的)。她很快就同意參加該影片的拍攝。她說:“電影講述了怎樣在經歷恐怖之後重新學會生活,尤其是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尼娜之家》講述了傳承和重建的意義。”

影片簡介

《戰火家園》《戰火家園》

通過孩子們的眼睛,看待戰爭帶給人類戕伐與災難的電影藝術作品,本片不是第一次。同樣是被德國戰場“撞傷”的猶太孩子,“喬治”的眼睛看到的,遠沒有“安妮”看到的慘烈。但影片正是用散發著濃郁散文氣息的舒緩,避開對戰爭創傷的直接描述,在孩子們暴躁、苦悶、憂鬱、無助的眼神中,控訴戰爭、祈禱和平。

影片又名《尼娜之家》。導演理查德·丹寶Richard Dembo第一次執導電影就以《危險行動》拿下198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本片是理察·丹寶的第3部電影,也是最後一部。

查德·丹寶一直是許多電影製片期待合作的對象;女主角Sarah adler是位光芒四射的電影工作者,曾獲法國凱撒獎最佳女配角獎,並3次獲得歐州電影獎最佳編劇獎。

內容

《戰火家園》《戰火家園》

1944年9月,二戰接近尾聲,納粹營中的猶太人也開始逐漸被解救出來。Nina住在法國後方的農村,那裡相對和平,也沒有受到戰爭的洗禮。在丈夫帶回的報紙上,Nina注意到了數以萬計的無家可歸的孩子們,並且幫助他們尋找親人。儘管Nina的做法受到當地人的一些非議,但是這些孩子們卻因此重新開始了生活,也重新找到了希望

劇情

《戰火家園》《戰火家園》
1943年的柏林,當猶太人被一批批送往集中營時,一名猶太女子在為一家納粹報紙工作,私下裡偷偷給抵抗運動傳送信息。她還是同性戀者,在夜間瘋狂派對結識了一名老公在俄國前線的黨衛軍妻子,並跟她發生關係。片名是她倆的互相昵稱。電影超越了戰爭、種族、性別。影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描述1943和1944年之交的柏林,在空襲和追捕的雙重威脅下,兩個完全不同的女人相遇在一起。年近21歲的莉莉,已婚,並已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在一場音樂會結識了一位年輕女子菲利絲。菲利絲是一個猶太人,她使用假名字為一家納粹報社工作,但同時也為一個反納粹團體蒐集資料。菲利絲對莉莉展開了狂熱的追求,而莉莉同時也被菲利絲深深地吸引著。炮火中,一段激情四溢的愛戀開始了。直到1944年八月里的一天,她們回到家裡,卻發現家中早已有幾個蓋世太保在等著……

花絮

《戰火家園》《戰火家園》

無情的戰火讓原本應該在幸福與愛中長大的孩子們,被迫提早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在Nina's home里,來自陌生族群的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不斷上演,Nine用愛與堅持,讓這群如同孤島般的孩子們擁有家、擁有歡笑、擁有未來。

這個天方夜譚式的故事居然是真實事件,但影片缺乏鋒芒,人物的偏執似乎缺乏足夠依據,惟表演和置景值得稱道。

關於演員

《戰火家園》《戰火家園》
安奈斯·亞尤(尼娜),薩拉·艾德勒(瑪爾萊納),阿里耶·埃爾瑪爾(阿夫奈),夏爾·貝爾林(莫里斯·古特曼),阿代爾·塞什(西爾維),熱雷米·西特蓬(喬治),萬森·羅蒂埃(加布耶爾),羅拉·耐馬克(羅塞特),加斯帕德·尤利爾(伊茲克)。
《尼娜之家》的大部分演員都是孩子。某些孩子是從教會學校里挑選來的,因為需要他們能夠講意地緒語,並且要了解傳統。電影中的不少孩子和少年並不是第一次拍電影:加斯帕德·尤利爾(《美麗緣未了》),羅拉·耐馬克(《繡花女工的啟示》),萬森·羅蒂埃(與凡妮莎·帕拉迪絲在《我的天使》中),阿代爾·塞什(《俠盜亞森羅苹》),熱雷米·西特蓬(《亞伯拉罕先生和〈古蘭經〉的花》)

關於導演

《戰火家園》《戰火家園》
理查·丹寶是電影導演和編劇。
1984年,他執導了由米歇爾·比高利主演的《危險行動》,講的是一局棋的故事,一方是十二年來沒有對手的信仰東正教的蘇聯棋手,一方是避難歐洲的分裂分子。該電影獲得了路易·德呂克大獎和電影學院大獎。
他還執導了《天使的直覺》(1993年),瓊-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弗朗索瓦·克魯塞特和蘭伯特·威爾森參加了該片的拍攝。
在和電影闊別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理查·丹寶終於上馬了這最後一個計畫:《尼娜之家》。在《尼娜之家》剪輯期間,他於2004年11月11日去世,享年56歲。

演員表

艾麗絲·祖依AgnèsJaoui.....Nina
GillesSégal.....Dr.Weill
樊尚·羅蒂埃VincentRottiers.....Gabriel
伯納德·布蘭卡恩BernardBlancan.....Emile
加斯帕德·尤利爾GaspardUlliel.....Izik
GillesGaston-Dreyfus.....JacquesGoldstein
AriéElmaleh.....Avner
YannCollette.....ColoneldeMarcieu
AdèleCrech.....Sylvie(asAdèleCsech)
莎拉·埃德勒SarahAdler.....Marlène
Jean-PierreBecker.....Anselme
YannGoven.....Bomze
MichelJonasz.....Legénéreuxdonateur
夏爾·貝爾林CharlesBerling.....MauriceGutman
TómasLemarquis.....Gustav
EliseOtzenberger.....Hélène
VittoriaScognamiglio.....Rosina
羅拉·奈馬克LolaNaymark.....Rosette

幕前幕後

首先關於拍攝地點的決定就是個美麗的故事呢!負責找場地的工作人員先讓我們從照片挑選,很巧地大家馬上一致選擇同一個地方,實地去勘場時,理查導演突然十分激動且眼框泛滿淚水,沒想到這正好是理查1984年拍攝《危險行動》(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場地,事隔二十多年碰巧再回到一樣場地拍片,只能說一切都是緣分注定!
導演理查丹寶在1984首度執導《危險行動》、1993年(Instinctdel'ange,L')之後,就沉寂了好一陣子,第三度拍電影導《妮娜之家》隔了12年之久,一開始導演十分擔心,怕自己已經變生疏,但開拍不到一個禮拜,理查就十分上手,拍攝進行地很順利,導演也與演員們相處融洽,殺青當天,所有人都哭成一團,女主角艾格妮絲和小朋友們及整個劇組,大家已培養出家人般親密的情感。不過剪接尚未完成時,理查導演就不幸先過世了,最後的版本是由剪接師、製片、理查的遺孀和本片女主角艾格妮絲(也是知名導演)一起剪接完成的。
現實生活中的妮娜之家&妮娜
相信大家和電影中可愛的小童星們共度近兩小時,陪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之後,一定會想更了解現實生活中的妮娜之家吧!希望之家(homesofhope)當初成立的目的並不是要收留被德國驅逐出來的小孩,而是讓父母被抓去集中營或是去打仗的孩子有人照顧,但在1942年被德國占領時,希望之家一度關閉,直到法國收復領土後才再開始,戰後除了繼續收容無家可歸的小孩,也繼續戰前的社會工作,像是幫助有困難的猶太家庭等,希望之家一直開到1960年代,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有找到動力出去開始新生活,導演在《妮娜之家》就是想拍出這種充滿希望的光明面:如何在恐懼後重生,不管經歷過多悲慘的困苦,人總是可以找到出口重新出發。
影片中許多角色也是確實存在,有些甚至就是導演的朋友,理查本身是猶太人,他的家族就是來自東歐,所以導演十分熟悉這樣一個地方及背後的故事。

法國喜劇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