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夢》

《愛之夢》

浪漫主義大師李斯特的鋼琴曲《愛之夢》,是一首婉轉優美,充滿了愛戀、期盼、回憶的曲子。情意綿綿的鏇律、夢一般的境界。

創作背景

李斯特於1850年將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編成的三首抒情性鋼琴曲,題作《愛之夢》。其中以第3首降A大調最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愛之夢》,指的就是這首樂曲。原歌詞第1、第2首由德國詩人烏蘭德(1787-1862)作,名為《崇高的愛》和《幸福的死》。第3首樂曲的原歌詞由德國詩人弗萊里格拉特(1810-1876)作,名為《盡情地愛》,其歌詞大意是:
愛吧!
能愛多久,願愛多久就愛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訴的時刻快要來到了。
你的心總得保持熾熱,保持眷戀,
只要還有一顆心對你回報溫暖。
只要有人對你披露真誠,你就得盡你所能,
教他時時快樂,沒有片刻愁悶!
還願你守口如瓶:嚴厲的言辭容易傷人。
天啊!
本來沒有什麼惡意——
卻有人含淚分離。
李斯特根據這首詩創作的樂曲,並沒有局限於歌詞提供的內容。原詩的情調低沉,表現了生離死別的傷感情緒,而鋼琴曲的形象卻煥發著充沛的熱情。三首樂曲都採用夜曲體裁,前兩首不經常演出,本曲卻流傳較廣,並被改編為管弦樂曲以及小提琴或長笛的獨奏曲等。

賞析

《愛之夢》為快板,降A大調,單主題三部曲式,採用了夜曲的題材,樂曲的開頭以恬靜柔和的鏇律貫穿其中,右手的分解和弦具有流動感和起伏感,烘托出浪漫主義時期特有的音樂氛圍。深情婉轉的鏇律深深的打動著每位聽者的心。“李斯特的華彩手法極其講究色彩的豐富與技巧的輝煌。並要傳達出詩意的柔美色調。”樂曲的中段情緒不斷高漲,熱烈而激昂從而逐漸推向高潮,體現了對愛的渴望和執著追求之情。樂曲再現部分的主題鏇律又回到開始時的那種抒情、寧靜、安詳的氣氛中。那豐滿的和聲與優美如歌的鏇律讓聽者久久沉浸於其中,難以忘懷,默默地享受著那幸福甜蜜的感覺。句尾鏇律的律動漸行漸慢,使音樂變得空曠而遼闊,讓人意猶未盡,在夢一般美麗的感覺中,戀戀不捨的結束全曲。

作者

圖片圖片

李斯特是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們譽為“鋼琴之王”。他曾在鋼琴上改編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許多作曲家的作品,如歌劇歌曲、交響音樂等。

世界鋼琴名曲

提起鋼琴,我們禁不住將一切最美的語言奉獻給它:典雅、浪漫、瑰麗……。鋼琴是音樂殿堂中不可缺少的,它那天使般完美無瑕的音色,魔鬼般夢幻熾熱的演奏,足以融化世界上最寒冷的冰雪,感動人群中最冷酷的心靈。唯美浪漫的鋼琴世界,夢幻熾烈的心靈囈語,婉如叮咚濺起的清泉,給你自由無限的空間放縱自己的情緒,帶給我們最舒適美妙的感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