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歌聲的翅膀》[鋼琴曲]

《乘著歌聲的翅膀》[鋼琴曲]
《乘著歌聲的翅膀》[鋼琴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一首描寫愛情的經典藝術歌曲。詞作者海涅是德國偉大的愛國詩人。曲作者孟德爾頌是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其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結構完整嚴謹,矛盾衝突少,富於詩意般幻想。

作者

圖片圖片

孟德爾頌,德國著名作曲家。孟德爾頌童年時代住在柏林,他從國小習鋼琴和音樂理論,九歲時便以鋼琴家身份在音樂會上演奏鋼琴,十一歲開始嘗試創作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由於他生活在一個有文化的家庭里,經常能在家庭星期日聚會裡接觸到文化知識界的卓越代表,在這樣的環境薰陶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創作部成熟得很快。他寫作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時,才只有十七歲。他在少年時代致力於充實自己多方面的知識,終於成為當代最有文化修養的藝術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五部交響曲(以《第三(蘇格蘭)交響曲》、《第四(義大利)交響曲》最著名)、七部序曲(以《仲夏夜之夢》、《芬格爾的洞窟》最為著名)、還有《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大量的鋼琴、大撮琴等器樂作品。他還獨創了"無言歌"這種鋼琴曲體裁。

孟德爾頌的作品,把浪漫主義的特點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既帶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嚴謹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格。作品風格素以精美、幽雅、華麗而著稱,被譽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大師。

創作背景

1834年,孟德爾頌在杜塞道夫擔任指揮,並完成了他的六首藝術歌曲,作品36號,其中第二首《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他獨唱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這首歌的歌詞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詩。歌曲的三段採用非嚴格的分節歌形式,作曲家用飛揚而深情流暢的鏇律和由分解和弦構成柔美的伴奏,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富有浪漫主義激情的美妙圖景。樂曲開始,弦樂高音區模仿鳥鳴的聲音,意境靜謐而曠遠,曲中不時出現下行大跳音程,這一誇張的線條變化表現出浪漫主義的幻想和激情,使鏇律如翱翔在空中的鳥兒,表達出作曲家內心對美好世界的憧憬,而之後的平緩與補充則如低聲親切的傾訴,即浪漫又委婉——乘著歌聲的翅膀,在開滿玫瑰、紫羅蘭的岸邊,寧靜月夜處處充滿鮮花的芬芳,親愛的人相偎在一起,聽著遠處聖河發出的潺潺水聲,飽享愛的歡悅、憧憬幸福的夢……

賞析

全曲分三段:第一二段,鏇律反覆,描繪戀人相偕的環境和情景;第三段,鏇律由主題發展變化,抒發情侶的美好夢幻和憧憬。

曲譜標記:降B調,八六節拍,稍慢,幽靜地。曲調風格,優美抒情,從容平穩,像一抹薄霧,一縷清風,輕輕飄過,微微拂面。

樂曲行進,起伏較大,首尾大跳,低音“5”——中音“3”,中音“4”——低音“7”。演唱時心裡要能“看”到鏇律走向,把握樂音的高低長短,如同開車前行,能看到路徑的起伏左右,使情緒連綿,貫通一氣。如果只看曲譜,一個音一個音地唱,就很難連貫,不易表達感情。結尾一句非常講究,要控制好氣息,聲音逐漸轉弱,慢慢飄散,消失在月夜中。 通過這些語言和樂音,描繪一種氣氛,表達一種情緒,從而獲得心裡的愉悅,這便是音樂的魅力之所在。

世界鋼琴名曲

提起鋼琴,我們禁不住將一切最美的語言奉獻給它:典雅、浪漫、瑰麗……。鋼琴是音樂殿堂中不可缺少的,它那天使般完美無瑕的音色,魔鬼般夢幻熾熱的演奏,足以融化世界上最寒冷的冰雪,感動人群中最冷酷的心靈。唯美浪漫的鋼琴世界,夢幻熾烈的心靈囈語,婉如叮咚濺起的清泉,給你自由無限的空間放縱自己的情緒,帶給我們最舒適美妙的感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