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歸周恩來》

《情歸周恩來》

《情歸周恩來》,以情感人,從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的愛情入手,涉及周恩來總理的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情真摯,文筆流暢。書中穿插了許多周恩來總理當年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更增加了內容的真實性和懷念意義,使書稿內容更為豐富。

基本信息

作者: 阮柳紅 等著
出 版 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9-3-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09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101065374
包裝: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傳記 >> 中國政治人物

編輯推薦

他是妻子心中溫情的丈夫,他是人民眼裡貼心的總理,他是朋友身邊率真的知己,他是國家利益的忠誠衛士,他是民族文化的完美化身,他是中國有史以來,付出愛最多也是得到愛最多的人,在他的身後,人們還在深情地凝望他……

內容簡介

本書以情感人,從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的愛情入手,涉及周恩來總理的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情真摯,文筆流暢。書中穿插了許多周恩來總理當年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更增加了內容的真實性和懷念意義,使書稿內容更為豐富。 書中的插圖大多數是難得一見的珍貴老照片,或是紀錄片中僅有的影像截圖,非常有價值。本書是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大力支持下推出,涵蓋了新影廠自1976年以來製作的三部紀錄片:《情歸周恩來》、《周恩來外交風雲》和《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

目錄


寫在前面——珍貴歷史影像再現周總理感人一生
前言
情歸周恩來
1 “我們並肩欣賞我們共同喜愛的海棠花。”
2 “我們是在通信中確立關係的。”
3 “只要我當一天總理,鄧穎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職。”
4 “他不講,我不問;我不講,他也不問。”
5 “無限深情在險中。”
6 “俏紅娘捎帶老情書。”
7 “我家的事不叫我操心,真感謝她了。”
8 “東北人民能吃高梁米,我當總理的為什麼就不能吃呢?”
9 “生產要服從安全,要為礦工的安全著想。”
10 “你們不把移民的房子蓋好,我再也不來了。”
11 “你就把我當作自己的兒子吧。”
12 “我是總理,這個家沒當好,我對不起你們啊!”
13 “你要去解決這個問題,馬上就去。”
14 和鄧穎超的最後一張正式合影
15 特殊的保溫杯和小炕桌
16 司恩來的工作日曆
17 斯諾說:“他確實有一種吸引力。”
18 “聽說有人把他抓起來,還要打倒他,我很痛心。”
19 宋慶齡說她對用恩來永生不忘
20 “陳毅有激情,外交部在他的領導下比我在時有生氣多了。”
21 藝術家的知音
22 “我是一個東方人,我是按東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
23 “我們這輩子如果看不到祖國統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總會看到的。”
24 “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
25 “他很有才能,他將接替我主持國務院工作。”
26 “你要照顧好大姐。”
附錄
周恩來外交風雲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
後記
結束語

書摘插圖

情歸周恩來
2 “我們是在通信中確立關係的。”
廣州,是周恩來和鄧穎超共同生活的起點。1925年8月8日,這對分別了4年多的年輕戀人相聚了,84歲的鄧穎超還能清晰地回憶起那個特別的日子:
我們既沒有我們可以登記的地方,我們也沒有需要什麼證婚人、介紹人,我們更沒有講排場、講闊氣,我們就是很簡單地(沒有)舉行什麼儀式,住在一起。
那時,周恩來是中共廣東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鄧穎超是特地從天津南下來和周恩來完婚的,並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兼婦女部長。
同事和朋友們知道他們結婚後,紛紛嚷著要他們請客,周恩來夫婦就在離住處不遠的太平餐館請了兩桌西餐,張治中、何應欽鄧演達陳賡李富春蔡暢等都來賀喜。
那天熱鬧活潑的情景,鄧穎超在晚年還向自己的秘書趙煒生動地描述過,在周恩來、鄧穎超身邊工作了37年的趙煒至今說起來仍情趣盎然:
張治中要鄧大姐介紹他們的戀愛經過,大姐對我說:“怕什麼!要我說我就說。我啊,因為個子矮,噔一下就上了凳子,站在板凳上,當時恩來還特別為我擔心,怕我應付不了。其實我什麼也不怕,我當年‘五四’運動在天津是演講隊隊長,這點事我怕什麼,所以我站在板凳上就講,把我和恩來怎么相識、怎么相愛的經過從頭到尾講了一遍,還把恩來寫在明信片上的一首詩背了出來,大家聽了以後連聲鼓掌叫好。”當時張治中就說:“周夫人,名不虛傳!和周主任一樣都是極其出色的演說家。”而大姐毫不客氣地說:“什麼周夫人,我有名字:鄧穎超!”大家聽了也挺發愣的,這就是大姐的習慣。那天,總理喝酒喝得很多,但酒量多大,鄧穎超不知道,客人敬鄧穎超的酒,總理也得代喝,因為鄧穎超不能喝酒,結果那天總理醉得一塌糊塗。鄧大姐說:“我第一次知道恩來能喝酒,而且第一次看他醉了。”
幾十年過後的1954年,周恩來到廣州休養工作,有一天路過當年他們工作和居住過的地方,第二天就給因病未能同來的妻子寫信:“這次沒能同來廣州,許多同志問到你,我也有時想到你。……昨天車過廣衛路,發現了廣衛樓,快30年了,不能不引起回憶。”
周恩來沒有忘記他們的愛情之花盛開於革命之花遍開的廣州,而鄧穎超同樣也難以忘懷孕育了他們愛情之花的土壤-1919年天津學生的“五四”愛國運動。1983年,在天津“覺悟社”舊址,年近80高齡的鄧穎超還能興致勃勃地和大家談到當年與周恩來等“覺悟社”成員進行愛國活動的往事:
1919年,在我國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反帝、反封建、反賣國賊,要救亡圖存。……就在這次運動高潮中,我們相見,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在運動中,我們這批比較進步的學生,組織了“覺悟社”。那時候,我們接觸得比較多一點,但是,我們那時候都要做帶頭人,我們“覺悟社”相約,在整個運動時期,不談戀愛,更談不到結婚了。
……

書摘與插圖

(圖)《情歸周恩來》《情歸周恩來》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