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河橋》

《御河橋》是戲迷們十分熟悉的一齣喜劇。近年來鮮在川劇舞台上亮相的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許倩雲和梅花獎演員曉艇將為戲迷們“重出江湖”,聯手登台演出。

簡介

川劇經典大戲《御河橋》川劇經典大戲《御河橋》

《御河橋》是戲迷們十分熟悉的一出喜劇。近年來鮮在川劇舞台上亮相的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許倩雲和梅花獎演員曉艇將為戲迷們“重出江湖”,聯手登台演出。而今日上演的折子戲將匯聚經典的文戲和武戲折子戲,讓戲迷們充滿期待。

台前幕後

80高齡的“川劇皇后”許倩雲老師出演《御河橋》80高齡的“川劇皇后”許倩雲老師出演《御河橋》

曉艇老師難得粉墨登場,但火把、網友聚會、川劇論壇……是他經常光顧的樂園,或上場清唱,或和網友談天論戲。曾聽秋潭說,川劇論壇的每個帖子曉艇老師都會認真的看,難怪每次見面老人家都會問我“這個帖、那個貼是不是你發的”。
得知金橋邀請曉艇老師演《御河橋》很興奮,猜想會不會演宣登鰲呢?結果果不其然,演出前,在後台見到了曉艇老師。王老師正在幫他穿戴,王力也在一旁恭恭敬敬的幫老師穿靴子。見我來了老先生高興地迎了上來,幾次照面,對我已是相當熟悉了。無論何時何地,見到喜愛川劇的年輕人,老藝術家們總是既欣慰又激動。
這么冷的天,曉艇老師身著單薄的戲服,年過古稀,還要演出整出大幕戲。原本擔心老先生體力吃不消,曉艇老師哈哈大笑,說這個戲好在每個人的戲很集中,中途可以休息。老藝術家們的熱情,令人萬分感動!

2006年,川劇網首屆網友聯誼會上,許婆婆應邀出席,當看到現場幾乎清一色的年輕網友如此痴迷川劇時,激動的說:“哪個愛川劇,我就愛你們!”,同時,她那句“我還很年輕,今年才78歲!”也讓大家看到了這位老藝術家年輕得有點孩童氣息的良好心態!
演出結束,面對熱情的戲迷,神采奕奕的許婆婆仍舊重複著她那句名言——“許倩雲永遠愛你們”!

道具

御河橋》川劇御河橋》川劇

《御河橋》的大,並不使用耳帳,而是四位轎夫抬的一乘虛擬的“空轎”。坐轎者乃是順天府知府(相當於首都的市長)的裴瑞卿
四個轎夫,前後各兩人,裴瑞卿坐轎居中,五人站成一條直線。轎夫雙手下垂握住虛擬的轎桿,快步出場,台中落下轎子,前後轎夫卸下肩上虛擬的抬槓,走在最前面的轎夫離開,第二個轎夫跨出左邊轎槓,再掀轎簾,裴瑞卿出轎,二、三名轎夫轉身,手抬空轎下場。上轎時,空轎抬到台中,第二個轎夫挑轎簾,裴瑞卿上轎作坐狀,第二個轎夫再跨進轎槓,將手(表示抬槓)搭上第一個轎夫肩(第四個轎夫亦手搭第三個轎夫肩頭), 四人同時握轎桿抬轎離地而行。
由於四個轎夫將起轎、落轎、抬轎諸動作表演得大致不差,一乘虛擬的大轎就活生生地出現在觀眾的眼前。裴瑞卿受宣家所託作媒,兩次到宣府,一次赴柯府,往返共有六次,川劇前輩僅用了一次下轎,一次起轎,其餘四次作內場處理,避免重複。
《御河橋》的大轎,只限在《御河橋》使用,其它傳統戲裡都沒有。原因何在?聽父輩說,願來戲中的裴瑞卿也與柯寶珠、宣登鰲一樣乘坐小轎,也沒有四大轎。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大班子演會戲,會首點唱《御河橋》——此戲生、旦、淨、末、醜(宣母原為丑旦應工)俱全,他極喜愛,無論哪個戲班來鎮上演會戲,他都要點唱此劇目。這次,他知這個大班子名角雲集,故指定要趙、錢、孫、李四位名家務必要在《御河橋》里露個面。會首一句話,忙壞了兼理外交的打雜師,急找內場管事想辦法。演《御河橋》的幾個主要角色,都是這個戲班的台柱,不能更換,過去的川劇班歷來沒有幾個演員分演一個角色的習慣,何況此劇能單演折戲的僅有《殺橋》一場;若安排趙錢孫李四位去扮演家院亦不妥當。最後想出了讓裴改小轎乘大轎之法,既讓趙、錢、孫、李露面瞬間,亦不辛苦。《御河橋》的大轎就從那時誕生,沿用至今,為這齣傳統喜劇起了增彩添色的作用。

黃梅戲經典名篇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它發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多雲山,與鄂東和贛東北的採茶戲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念唱,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怡情悅性,她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