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刑斬》

《失刑斬》, 黃梅戲。原名《李離伏劍》,劉雲程編劇。

簡介

新編歷史題材黃梅戲。原名《李離伏劍》,劉雲程編劇。
劇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晉國,大夫壺頡草菅人命,被大夫李離告發,免去官職。李離奏請晉文公制訂了“失刑則刑,失斬則斬”的法令,鑄銅鼎之上,並主管刑獄。壺頡多年離家未恨,妻子在家中生活艱難,常得到鄉鄰曹文丙的幫助,壺妻被迫當了金釵換錢度日,曹文丙好心替她將金釵贖回,不料壺頡免官回家,疑心妻子與曹文丙有染,嚴刑拷打曹文丙,並欲追殺妻子。妻子藏身酒店,壺頡追至,殺死酒店女,並咬下曹文兩的舌頭放在酒店女口中,造作案現場,造成了李離錯斬曹文丙。事後李離從壺妻口中得知真相,痛悔萬分,親自調查核實後,鼓勵曹母狀告自己。在平反冤案、謀殺壺頡後,曹母代表當土民眾願望身護法的精神所感動,特赦李離不死;但李離自己卻不肯貪生壞法,用晉文公賜給他的寶劍伏劍而亡。

獲得獎項

此劇由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演出。劇本於1980年獲全國優秀劇本獎。

黃梅戲經典名篇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它發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多雲山,與鄂東和贛東北的採茶戲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念唱,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怡情悅性,她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