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

《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

《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傅國涌著,2010年5月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近代大師故事集,更是一位真誠的學人透視歷史本來面貌的心路歷程。龔自珍、胡適、徐志摩、竺可楨和司徒雷登等20多個推動歷史進程的大師先後出場,演繹一幕幕精彩的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

一部近代中國史或者說文明轉型的歷史,說到底,是他們書寫的,比起那些或打打殺殺,或權謀詭計,你方唱罷我登場,爭舞台、爭交椅的皇室貴胄、軍閥政客,懷抱各種夢想埋頭苦幹、拚命苦幹、得寸進寸、咬定青山的他們才是真正的主角。他們的結局雖然悲壯、傷懷,但回過頭來,我們還是清晰地看到,在思想文化等領域耕耘的胡適們,他們的精神遺產至今仍有不可磨滅的價值,而大大小小的權勢人物都已如煙而去。1936年1月9日,胡適寫給周作人的信中說:“收穫不必在我,而耕種應該是我們的責任。”在他們身上已有公民意識的萌芽,在主角意識和配角意識之外,他們在緊貼地面的生活實踐中確立了群角意識,不再把目光鎖定在單一的權力舞台,他們選擇了社會而不是廟堂,不再陷在主角之爭的泥潭中,掙扎一輩子,他們的人生理想與古代有了本質的區別,他們帶來了近代,也代表了近代,他們通過知識獲得了解放,而且播下了文明的種子。無論是實業報國、科學報國、新聞報國,還是教育報國,報國的前提首先就是把自己鑄造成器,那就是先要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扮演合格的社會角色,成為自己期待的那個角色,做一塊文明的基石。

作者簡介

傅國涌,歷史學者、獨立撰稿人,1967年生於浙江樂清,現居杭州。主要關注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百年中國言論史、知識分子的命運史、企業家的本土傳統等,並堅持獨立的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多家重要報刊開設評論或歷史專欄。評論家李靜說:“傅國涌的寫作堪稱獨樹一幟,他總將龐雜的史料鉤沉與高度的現實關切水乳交融,平靜的史家調子裡,暗淌著壯懷激烈的焦灼與隱痛。他使用史料的方式是輕柔自然的,沒有學問家的賣弄和僵硬;語言也是簡潔溫暖的,以確切為限但絕不粗陋。”

編輯推薦

他們為當代注入靈魂,胡適和毛澤東關係不錯,卻為何跟蔣介石去了台灣竺可楨為何被稱為書傻子?邵飄萍怎樣為言論自由而死?龔自珍為何要告別衰世?司徒雷登如何成為杭州榮譽市民?“我們應該尊敬憑真理的力量統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來奴役人的人。”

媒體評論

我們常常被告知中國沒有這樣那樣的傳統,何謂傳統?傳統總是從一個人、一些人、從某個時間開始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張元濟陸費逵王雲五這些人出現了,我們的出版業就有了傳統;蔡元培、張伯苓、竺可楨、梅貽琦出現了,我們的大學就有了傳統:黃遠生邵飄萍張季鸞出現了,報業就有了傳統:蔣抑卮、陳光甫出現了,金融業就有了傳統。百年中國,多少悲壯劇,前人創造了歷史,卻有多少被遺忘。傅國涌勤奮博學,百年尋夢,追尋傳統,筆底波瀾,為後人找回財富,激人奮進。——鍾沛璋 原中宣部新聞局局長《東方》雜誌總編輯

傅國涌的文章有內容,有觀點,視野開闊,文字曉暢。有些地方用墨不多卻意味深長。——章詒和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傅國涌在塵封的史料中勤奮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國不少歷史真相,以新的視角給讀者新的啟發,實現了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袁偉時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國涌的文字之所以可信,在於他的理性、道義和人格力量處於同一條直線上。——崔衛平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2010年值得推薦的40部好書

讀書,當然要讀好書,新書。本期任務讓我們走進本年度值得推薦的40部好書中去吸取養料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