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發現歷史》

《在美國發現歷史》

《在美國發現歷史》,王希,姚平編,2010年6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的副標題叫“留美歷史學人反思錄”,這本書收錄了在美歷史學者的學術記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視角書寫自己的學術人生,是一次對留美歷史學者的群體關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美國發現歷史》《在美國發現歷史》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場改變無數人命運的出國浪潮中,本書的作者們背負著理想、期待,以及改變命運的渴望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他們為了生存、尊嚴和追尋真理而揮灑血汗。當他們以“成功者”和“過來人”的目光審視那段苦樂參半,異彩紛呈的人生歷程時,他們渴望講述,渴望為往昔留一點紀念,給後來者一點啟迪。

他們創造歷史、他們撰寫歷史。三十一位歷史學者用浸透人生感悟的史筆,記錄了自己在美國求學與工作的經歷,對美國理想與現實的解讀,書寫了一份因真實面精彩的歷史實錄。

作者簡介

王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博士,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長江學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歷史系終身教授。曾任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主任。

圖書目錄

1980

“出”與“入”/巫鴻

1981

惑中做史/葉維麗

1982

從邊疆到邊疆/劉曉原

1983

出版的學問與學術的出版/李小兵

1984

火的洗禮/王希

路漫漫其修遠兮——學史人生三十年之回顧/張信

1985

歷史,你在哪裡?/陳勇

走進多元文化社會——一個歷史學人的留美經歷與思考/李洪山

澳美留學就業記——兼論美國學術出版/熊存瑞

西方歷史研究的困境與我在美國的學術生涯/余茂春

學海無涯,有容乃大——我在美國求學治史的經歷/翟強

學史之道——兼論史家的“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朱孝遠

1986

從“二戰史研究”到“冷戰史研究”——我從中國到美國學術經歷的若干片段/陳兼

學而不優則仕——美國大學職業轉軌散記/洪朝輝

西方唱盛中國——美國中國學研究中的歷史翻案問題/盧漢超

當孔子碰到耶穌——在美國天主教大學執教散記/孫綺

我在美國求學,教學與治學/許光秋

1987

從小鎮走向大洋——突破和創新/邵勤

近代中國體育——範疇類別與體制歸屬/王冠華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學歷史?——一個圈內人的“圈外話”/王晴佳

求學治史,感悟人生/蕭知緯

1988

手指湖到落基山——我的導師和我的學史歷程/田憲生

在美國發現第三種歷史——從“本歷史”到“它歷史”再到“大歷史”/魏楚雄

1990

浮生三記/徐國琦

大洋兩岸史海探尋雜感/楊志國

求史三記/姚平

1991

充當中美學術間的“二道販子”/王笛

1992

他山尋石,攻玉以理——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求學記/叢小平

遊學北美十八年/單富良

1993

重新認識鄉村中國——兼談我的治學經歷/李懷印

1998

在美十二年——我的學術經歷/夏亞峰

附錄一回憶創辦留美歷史學會的日子/高王凌

附錄二中國留美歷史學會大事記(1987—2010)

附錄三中國留美歷史學會理事會(1987—2010)

附錄四留美歷史學會期刊大事記(1987—2010)

媒體評論

每個歷史研究者都面對著“兩個歷史”:一個是他所研究的過去的歷史,是他所希望重構和解釋的對象,另一個是他所屬於的學術史,他所作的歷史重構和解釋不可避免地是這個還在持續著的歷史的一部分。一個有價值的歷史研究應該對這兩個歷史都作出貢獻。——巫鴻

我意識到自己具有的多重身份,我既是“裡面的人”——在中國長大,又是站在外面往裡看的人——我的困惑和問題意識,和我在西方的生活有直接關係;我既是歷史的親歷者,又是歷史的研究者。多重身份有時會造成不同身份之間的“緊張”,但也有助於超越單一身份可能帶來的局限,有利於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葉維麗 

(這些作者)從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大學教授的成長經歷充滿了鮮為人知的失敗與成功、痛苦與光榮、博弈與創造的故事。本書的許多篇章是他們作為具有跨文化背景的歷史學人對人生經歷的社會學式的觀察與思考。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生故事不但激人意氣,而且耐人尋味。——王希、姚平

2010年值得推薦的40部好書

讀書,當然要讀好書,新書。本期任務讓我們走進本年度值得推薦的40部好書中去吸取養料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