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與隨想》

《往事與隨想》

 屠格涅夫曾指出,赫爾岑“在刻畫他所遇到的人物的性格方面是沒有敵手的”。本書藝術地再現了19世紀歐洲解放運動的許多歷史人物,如馬志尼、加里波第、科蘇特、蒲魯東、路易·勃朗等,思想界和文學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羅伯特。

簡介

《往事與隨想》《往事與隨想》
屠格涅夫曾指出,赫爾岑“在刻畫他所遇到的人物的性格方面是沒有敵手的”。本書藝術地再現了19世紀歐洲解放運動的許多歷史人物,如馬志尼加里波第科蘇特蒲魯東路易·勃朗等,思想界和文學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羅伯特歐文雨果、密茨凱維奇等,40年代俄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如別林斯基、恰達耶夫和許多十二月黨人。赫爾岑的人物畫像從來不著重外表,他總是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或細節,在適當的場合刻畫他們的精神面貌,因此有時寥寥數筆,便能使人物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赫爾岑經歷了錯綜複雜的一生,他的回憶錄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它的藝術感染力更使它不僅成為俄羅斯文學中,也成為世界文學中一份珍貴的遺產。我們今天閱讀這樣一部書,除了它在文學寫作上的卓越成就外,還可以了解到許多東西。

介紹《往事與隨想》

《往事與隨想》是赫爾岑用血和淚寫成的回憶錄,它不僅忠實而真誠地記載了他的一生,而且正如他所說,這是“歷史在一個偶然走上它的道路的人身上的反映”。全書的覆蓋面相當廣,從1812年的衛國戰爭,十二月黨人的起義,40年代俄國先進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年歐洲的革命風雲,反動的資產階級政權對人民的血腥鎮壓,直到50年代倫敦各國流亡者的活動和宗派鬥爭,60年代俄國的社會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爾岑所說的“未來風暴的年輕舵手”的成長,幾乎包括了19世紀初葉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個歷史時期。赫爾岑在俄國的經歷使他接觸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他的描繪構成了一部“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他來到西歐後,又碰到了1848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歐洲民族民主運動波瀾壯闊的民眾場面,也經歷了鬥爭失敗後的慘痛景象。他是作為歷史見證人寫他的回憶錄的,它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便在於他不是從個人的角度,而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描繪一切,評價一切。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這不是簡單的編年史或大事記;它有統一的出發點,那就是對人民解放事業的深切關懷和對進步社會思想的熱情探索。

其他信息

赫爾岑不僅是藝術家,也是政論家。早在40年代別林斯基即已指出,赫爾岑的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在於“思想的威力”。他的回憶錄也是這樣。赫爾岑總是站在維護進步事業的高度,評價一切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活動。在赫爾岑看來,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是首要的,這規定了他的寫作意圖和目的,寫作不是作家個人的事,而是人類整個社會事業的一部分,因此在他的回憶錄中,政論性和哲理性插話幾乎隨處可見,這也構成了本書的一個基本特點。他把書名定為“往事與隨想”,便是這個道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