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

《廈門晚報》

《廈門晚報》是目前廈門地區發行量最大、傳閱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報紙。作為廈門主流強勢媒體,晚報以關注民生為特色,以社會良知為己任——被譽為“廈門城市名片”,在閩南地區尤其是廈門市民中有極高的輿論影響力和社會號召力。

基本信息

媒體簡介

《廈門晚報》《廈門晚報》

《廈門晚報》由廈門日報社主辦、廈門經濟特區唯一的一張綜合性城市晚報,每日出四開24版,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廈門晚報》秉承"走進市民中,辦給市民看"的辦報宗旨,發行量與影響力日益提高,業已成為泛廈門地區的主流強勢媒體。

《廈門晚報》有一支獨具晚報特色,特別能戰鬥的新聞采編隊伍,從創刊至今,獲國家、省級二等獎以上、市一等獎的新聞作品有260多件。這些榮譽正是晚報人“辦一份有價值的報紙做一個有價值的新聞人”理念的印證,也是晚報品牌的最好體現。

《廈門晚報》還有一批備受好評的名專欄,如代表老百姓最真實聲音的微型輿論監督欄目《我要說》,及其姐妹欄目《我要拍》和《我要評》;深入社區、貼近市民生活的《厝邊新聞》;作為城市時尚風向標的《尚城》周刊;為廈門市民提供快捷、權威、實用、時尚生活信息的《新民生》等。這些名專欄也讓廣大市民記住《廈門晚報》、熱愛《廈門晚報》。

《廈門晚報》在辦報過程中堅持“百姓關注、部門重視、幫忙不添亂”的原則,在“繳費一卡通”、“保護白鷺、白海豚”、“揭秘地溝油”等市民政府都關心的事件中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引導、輿論監督作用。

辦報宗旨

《廈門晚報》《廈門晚報》

《廈門晚報》以誠懇的姿態相隨市民左右,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不僅擁有最忠實的讀者群,還獲得了廈門讀者喜愛度第一的肯定。自1994年創刊至今,晚報一直堅持“走進市民中,辦給市民看”的辦報理念,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報導新聞、反映民生、體現民聲,在社會新聞、民生經濟、輿論監督以及文化時尚領域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和關注。 

市場地位

是目前廈門地區發行量最大、傳閱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報紙。作為廈門主流強勢媒體,晚報以關注民生為特色,以社會良知為己任——被譽為“廈門城市名片”,在閩南地區尤其是廈門市民中有極高的輿論影響力和社會號召力。

據央視數據研究,在廈門的報業市場中,《廈門晚報》首選率為25.22%,居廈門報業市場第一位,比首選率第二位的報紙高出了4個百分點。《廈門晚報》的讀者以個人訂閱和單位訂閱為主,比例分別達到53%和33%;其中個人訂閱率遠遠超過同城其它報紙。

《廈門晚報》平均每期閱讀率為26.58%,讀者規模達到371,796人,目前位居廈門報業市場第一位。在央視數據研究對廈門市各報讀者閱讀頻率的調查中,《廈門晚報》的讀者幾乎每期都讀的比例高達78%;讀者閱讀《廈門晚報》時幾乎所有版面和大部分版面都讀的比例達到82%,是讀者閱讀深度最高的報紙。《廈門晚報》的忠實度者比例達到94%,即在晚報的讀者中94%的人每期都讀,而主動讀者比例達到62%。

根據調查,在廈門本島上,平均每100人就擁有14.65份《廈門晚報》,每100戶就擁有41.5份《廈門晚報》。《廈門晚報》擁有優良的讀者群體與讀者結構,是信息傳播的最佳通道。

客群群體

《廈門晚報》《廈門晚報》

《廈門晚報》的讀者中,受過大專以上高等教育的占49%;25-50歲的強力消費讀者群占到了57%;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者占60%《廈門晚報》。

《廈門晚報》的讀者年齡定位為18~60歲左右,但追求年輕化依然是我們的方向,因為年輕人畢竟是我們的主流讀者,廣告的目標客戶。因此我們專副刊的策劃多圍繞著年輕人的所思所想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

比如說休閒,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同樣是旅遊,上點年紀的人考慮的主要是經濟實惠,所以他們多選擇跟團游,很多旅行社說,現在他們的客戶逐漸“老齡化”。年輕人想的卻是要去不一樣的地方,要有不一樣的玩法。針對這種心理,去年“五一”節前夕,我們推出了“讀者推薦自助游”主題策劃,發動讀者把自己去玩過的、大多數人不了解的好玩去處推薦出來,把對那個地方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再配上“業餘”但美麗的圖片,附上怎么坐車、當地有什麼特色小吃、到哪裡住宿比較便宜等等實用指南。版面出來後一片叫好,好多年輕讀者照著我們的報紙按圖索驥,有的還打電話邀我們的記者編輯同行——顯然,他們把我們視作同道中人。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忙”和“累”成了都市人掛在嘴邊的兩個字,但是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醒”過來了——身體比錢更重要,於是運動、健身取代吃喝應酬成為許多年輕人業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適時做了“我為運動狂”的專題策劃,各種各樣的運動,千姿百態的“健身狂人”,齊齊亮相我們的版面,為運動健身熱潮又添了一把火。

追求浪漫是現在年輕人的又一種特性,泡吧、背包旅行都已經是家常便飯了,還可以去哪裡啊?許多人都心癢。

去年夏天,鳳凰花開得如火如荼,廈門市民為之痴狂。這引發了我們的聯想:閩南四季都有花,而且有的地方某種植物集中種植,花開時節,蔚為大觀。乾脆我們為廈門人去“探花”吧。隨後,“閩南賞花全攻略”以8個版面推出,廈門的年輕人驟然熱起“自駕尋芳之旅”。

總之,我們關注並倡導一種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我們和追求新生活方式的年輕人打成一片,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要,並為他們崇尚的生活提供信息服務。

以上例子歸結起來,也就是把讀者細分,把服務做細。這裡所說的“服務”,不僅指報紙要為讀者提供足夠多的實用信息、貼身服務,更要體貼讀者的閱讀需求,為特定的讀者群定製最“合身”的版面和策劃。

廈門民報

為什麼是“廈門第一市民報”

“廈門第一市民報”“廈門第一市民報”“先聲奪人”

“廈門人必備的新聞晚餐”變成了“廈門第一市民報”,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昨天開始,本報報頭上的標語換了。為什麼換標語呢?說來還有個小故事。在日前本報舉行的慶祝創刊15周年的座談會上,我們長期以來習慣的低調,受到一些熱心讀者的“批評”:你們就是善於宣傳別人,不善於宣傳自己。想想也是,讀者批評得沒錯。

稍微了解本報的歷史和發展軌跡的讀者,都會認為《廈門晚報》作為“廈門第一市民報”名副其實。因為本報自1994年元旦創刊以來,就創下了多項第一的紀錄:
福建省第一份綜合性純都市晚報;
在廈金航線每天供乘客免費閱讀,是福建省最早通過廈金航線向台灣地區進行新聞宣傳的平面媒體;
率先在全省綜合性平面媒體中成立小記者團,普及新聞教育;
在廈門的報紙中,率先組建“戶外運動聯盟”、“太太理財團”、“厝邊新聞助理”、“拍客聯盟”、“自駕游俱樂部”等多個民眾組織,領先舉辦諸如“和諧鄰里節”、“閩南鬥茶比賽·十佳茶藝小姐評比”、“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斗陣行”等許多深受市民喜愛、社會反響熱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品牌活動。

2004年廈門晚報創刊10周年,時任廈門市市長的張昌平同志(現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稱讚廈門晚報是“廈門城市名片”。2008年,本報獲評“廈門城市十大文化品牌”。

廈門晚報的發行量,多年來穩居“廈門第一”的位置,今年的訂戶又增長20%以上,實際入戶率達85%以上,再次鞏固和提升了“廈門第一”的影響力。廣告業績在同類媒體中,就投入和效益比而言,“廈門第一”當之無愧!

讀者說得在情在理。我們沒有理由不接受他們善意的批評。作為廈門最受讀者喜愛的主流民生報,本報有義務、有責任把“廈門第一”的底細告訴讀者。把“廈門第一”的標語亮出來,這更是對本報的鞭策和警醒——我們惟有不斷做得更好,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檢驗,才能對得起百萬讀者給予的榮譽和信任。

第一市民報“先聲奪人”

“祝願《廈門晚報》先聲奪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著名美術理論家、書法家孫克話音一落,立刻在雪白宣紙上剛勁有力地落墨“先聲奪人”四個大字。他表示,這四個字有感而發,是因為3月28日“2008·全國中國畫學術邀請展”開幕當天,他竟然就在當天的《廈門晚報》上看到了接近一整版的畫展新聞和訪談內容,“我注意到版面上還標註了‘上午10:00’”。

孫克在復文美術館還為本報題字“廈門第一市民報”。文化部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文化部青年聯合部美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張龍新也現場作畫一幅《長城早春》。

這兩幅書法作品及畫作《長城早春》都作為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的禮物贈予本報。“晚報對文化的支持很強大啊,其他新聞也很貼近市民需要,我想‘第一市民報’就應該是這樣的”,孫克在離開廈門返回北京前表示。

全國中國畫學術邀請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廈門當代置業集團、廈門復文美術館承辦,匯聚了386幅中國畫精品之作,30餘位中國畫界的代表畫家為此齊聚廈門參加開幕式、筆會等活動。展覽在文化藝術中心廈門美術館將持續展出至4月6日。

更貼近 更自信 更大氣

這幾天,本報的市民熱線讓報社同仁的心熱呼呼的。沒有想到,我們報頭上改標語的小舉動,竟引來許許多多熱心市民欣賞的目光、熱烈的掌聲和殷切的希望(刊登的部分原聲見3月7日和今日的“我要說”)。

我們相信,這就是“廈門第一市民報”品牌的號召力和社會的影響力;我們更相信,這就是廈門晚報15年來秉承“走進市民中,辦給市民看”辦報宗旨一個可喜的檢閱。

“廈門第一”的標準,除了發行量、實際入戶率、廣告投入和效益比的“第一”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衡量指標,這就是新聞品質。從創刊伊始關注百姓繳費難、推動我市“一卡通”的面世,到最近的“五青年擒凶灑熱血”的獨家追蹤報導,一個個細小的民生問題的披露,一個個新聞事件的背後,都傾注著廈門晚報的社會良知和責任,都踐行著一份成功的報紙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有權威性、有吸引力、必不可少。廈門晚報的新聞品質和氣質,在我們日常的報導中堅守並提升,讀者更可從本報慶祝創刊15周年的《影響·力》特刊中管中窺豹。

在《影響·力》特刊中,我們曾經說過:“無論怎樣給本地這張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作功能定位都不為過。因為她發聲最大,客群最多,影響力最大!”昨日,資深傳媒學者、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振祥教授致電本報熱線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廈門晚報亮出“廈門第一市民報”的標語,與其地位絕對是相匹配的。同時,她還是廈門最大、最主流的都市報,她最貼近市民,最突出集中反映了百姓的心聲。

他還說:“據我了解,許多家庭每天如果沒有看到廈門晚報,就像缺了點什麼。一天工作結束時,在家裡相對比較寧靜,這時看報紙的感覺大不一樣,收穫也大不一樣。當然,從‘廈門人必備的新聞晚餐’到‘廈門第一市民報’,說明廈門晚報更加自信、更加大氣了!”

實際上,趙教授還從另一個側面肯定了本報的出版發行時間。為應對激烈的報業競爭,全國諸多晚報紛紛變“早報”(早上出報),但廈門晚報沒有變,而且將出版時間上的“劣勢”轉化為“優勢”,首要原因就是為了充分尊重讀者業已形成的閱讀習慣。當然,也有本報高度自信的因素。這就是,我們堅信: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廈門晚報源源不斷的“上午快報”和“獨家”訊息,是讀者選擇本報最好的理由之一。

歷任總編

歷任總編、副總編名單
總編輯陳炳琳(兼)1994年1月----2001年
朱家麟2001年6月----2006年9月
林水圳2006年9月---
常務副總編輯林金龍1994年1月----1997年11月
副總編輯郭永桴1994年1月----2001年(1997年11月起因常務副總編輯空缺,為主持工作副總編輯)
朱家麟1995年----2001年
蔡育強1998年----2000年
林水圳2001年----2003年
葉勝偉2003年----
林志勤2006年12月-----
徐芳菲2006年12月-----

大事記

1994.1.1創刊
1995年在廈門媒體中率先實現采編系統計算機化。
2000.1.1正式上網
2000年成立廈門晚報廣告部
2004.1.2廈門晚報登上廈金直航航班,成為祖國大陸首家對台宣傳的報紙。
2004.9.14開闢網上互動專區,讓讀者和記者編輯網上交流,發表意見和建議。
2009.10.14啟動《廈門晚報》“醬油水”社區。“醬油水”社區是由廈門晚報社和廈門網聯合打造的全新網路社區,依託晚報、延伸晚報、報網互動,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平台。

版面欄目

《新民生》周刊

《新民生》周刊於2002年8月12日開版。
《新民生》的設立表明廈門晚報對民生問題更深關注、更多投入;要當好讀者信息公僕,以更權威、更快捷、更實用、更時尚的生活資訊來滿足市民生活的需求。
《新民生》初期每周周一--周五,兩版連彩,每天一個欄目,後改為每周二、周四集中推出。欄目分別有:女性消費、旅遊、房產、家電、IT·通信、汽車、家居、美食、服飾、購物等。這些欄目的推出幾乎涵蓋了現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新民生》作為媒體服務社會、服務市民的特色。
一、關注前沿、時尚的生活,介紹最新消費潮流、行業動態、生活資訊。
二、貼近市場,發揮"商橋"作用,做好商家與消費者"對接"工作--為商家產品尋找新的目標消費群,替消費者物色合適的商家、服務項目和新產品。
三、關心民生疾苦,注意傾聽民眾呼聲;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客觀報導百姓反映的民生問題,並為解決問題提供相應諮詢服務,為最終解決助一臂之力。《新民生》運行至今,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已成為晚報知名品牌。讀者從這裡獲得生活中更多消費資訊,商家將此作為投放廣告、發布商業信息的重要場所。

《鄉土》專刊

2002年元月起《鄉土》專刊開版。最初為每周一版,2003年起為每周兩個版。
設立《鄉土》旨在通過對本土及周邊地區重大歷史事件的挖掘,從歷史中尋找開發新聞,以為現實生活的借鑑,體現晚報地域化特色,為讀者提供既有貼近性,又有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精神晚餐。
《鄉土》甫一設立,在一個多月里就陸續推出關於祥店清代民居、洪本部老街區、廈門港避風塢和新垵霞陽紅磚古建築群的報導,就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存利用傳統文化、形成廈門閩南獨有的城市風貌、旅遊特色,構建兩岸共有的文化基盤以促進祖國統一等問題發表見解。
此外還推出龍海鎮海衛古城、胡里山炮台的系列報導、高浦城的大型特刊、歷時三年的博餅起源的討論等等;200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以及配合廈門晚報新聞部策劃的建立廈門抗戰死難者紀念碑活動,《鄉土》以三個版篇幅集中報導了日軍侵占廈門罪行及廈門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日救亡鬥爭。

《漫畫島》專刊

1994年5月《漫畫島》專刊開版,每周一期專版,至今(2005年)已出版了347期。
《漫畫島》立足於"島",放眼全國漫壇,圖文內容、作者陣容和版面安排設計,頗具全國性漫畫專刊的氣魄。其主要特色有:
一、大家漫畫多。經常刊載許多著名漫畫家的作品,如華君武、廖冰兄、丁聰、方成、張仃、李濱聲等精彩之作。"漫畫精品屋"欄目上,也能及時見到在國際上獲獎的漫畫作品。
二、文圖並茂。經常有漫畫評論,研究文章或雜文之類。"中國漫畫名家"欄目幾乎把較著名的中國漫畫名家都作了介紹,如豐子愷、葉淺予、華君武等等。每介紹一位都配以漫畫像和"漫畫家名片",很有學術和史料價值。繆印堂寫的"漫畫賞析"文章,雜文家舒展寫文,方成配畫的雜文,都使漫畫專刊很有看頭。三、信息量大。全國重大漫畫活動均有及時反映,還能在每期的"漫畫信息"欄目內了解內地和海外一些其他漫畫信息。
《漫畫島》專刊在國內漫畫界頗有影響,《中華新聞報》曾刊有專家的評介文章。

《教育周刊》

《教育周刊》創辦於2003年1月4日,是廈門市平面媒體中的第一份教育專刊。
《教育周刊》以關注、服務基礎教育和親職教育為重點,設有"校園"、"家教"、"成長"三個版面,擁有以著名學者錢理群、孫紹振、朱永新,"知心姐姐"盧勤等一批權威專家為高級顧問的智囊團。
在做好日常報導的同時,面對輿論監督難的形勢,《教育周刊》不斷找準選題,刊發了諸如"揭開我市基礎教育某些課題的黑幕"、"誰來拯救你,我的老師"等一系列引起較大社會反響的報導;與孫紹振教授聯手,2005年成功推進了我省聯考作文分值從60分提高到70分的變革;從2004年至今,每年還都獨家率先刊登"聯考滿分作文"和"中考最優作文"。
自創刊以來,先後組織開展了"知心姐姐廈門行"、"閩派語文學術研討會"、"新教育實驗走進廈門"、"博導教您的孩子戒網癮"等一系列富有社會影響的公益活動,組建了廈門晚報小記者團、廈門市文字小督察隊等學生組織,並開展"小記者北京訪名人"、"小記者江南行"、"文字小督察在行動"等許多深受學生喜愛、家長讚賞、學校支持的活動,奠定了《教育周刊》在讀者中牢固的地位。
2004年,廈門市委、市政府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一份檔案中,專門提出"廈門晚報要進一步辦好在讀者中頗具影響力的教育專刊"。
2005年,市政府授權《教育周刊》建曝光台打擊非法辦學,促進民校規範化管理,要求各區教育主管部門主動與《教育周刊》聯繫,及時公布查處違法辦學的機構名單。

"我要說"

2003年10月,《廈門晚報》對"市民熱線"資源進行了第一次深度開發,由要聞中心負責創辦了"我要說"欄目,將不能單獨成為新聞、又有意思的市民來電挑選刊登,除周日外,每天以半個版3000多字的篇幅,刊登市民在衣食住行中遇到的種種事情和感受的原聲。欄目推出後,受到讀者喜愛,熱線電話量爆增,4個專職熱線員3條熱線電話24小時工作,還時常占線。 
 "我要說"欄目每天20條左右,每條兩三百字,都是讀者在生活中遭遇的事情和感受,且多為當天發生,很鮮活。但要做成新聞稿件,分量稍嫌不足,把它開發利用起來,放進"我要說"欄目,豐富了報導形式,加上這種新聞形式短小活潑,可讀性強,深受市民喜歡。
這個欄目的特點是:在形式上,注重原汁原味,讓口語化的來電內容直接上版面,保持來電者的原有語言特色,除了語法錯誤外不做改動。編輯時,把最精彩的內容通過小標題突出來,並用黑體字標出其中的主要事實和觀點,既避免了版面的密密麻麻,又突出了重點。除了稿件的篩選,編輯還通過加"編者按"的方式表明晚報編輯對某一問題或現象的看法,正確引導輿論,避免個別來電有失偏頗而導致的負面影響。這種編者按一般只有一句話,通常附在一則來電後面。對於讀者的投訴,編輯還要在刊發前及時與當事人和被投訴單位核實,做到既反映市民原聲,又準確真實。
欄目多次被評為廈門市新聞名專欄,同城媒體紛紛效仿。

成功原因

“廈門第一”的標準,除了發行量、實際入戶率、廣告投入和效益比的“第一”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衡量指標,這就是新聞品質。從創刊伊始關注百姓繳費難、推動我市“一卡通”的面世,到最近的“五青年擒凶灑熱血”的獨家追蹤報導,一個個細小的民生問題的披露,一個個新聞事件的背後,都傾注著廈門晚報的社會良知和責任,都踐行著一份成功的報紙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有權威性、有吸引力、必不可少。

各地晚報盤點

晚報是指傍晚前出版的綜合性城市報紙,晚報在新聞報導的內容和方式上具有明顯的區別其他報紙的特點。 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我國各地的晚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