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九晚報》

《京九晚報》

《京九晚報》是商丘日報社的子報,其近期目標是為商丘讀者量身定做一張適合大眾口味的晚報。

基本信息

簡介

京九晚報京九晚報

《京九晚報》是由河南商丘日報社主辦,覆蓋蘇、魯、豫、皖交界的一張區域性晚報。以"融入百姓生活,走進千家萬戶,堅持新聞立報,打造主流媒體"為辦報理念,很快成為當地發行最大、廣告收入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主流媒體

《京九晚報》每周五刊,每期16-32版,彩色印刷。開闢有《影視周刊》、《樓市周刊》、《汽車專刊》、《健康特刊》、《小記者園地》、《教育周刊》等一批服務百姓生活的專刊。

發展

《京九晚報》伴隨著新世紀輕盈的腳步姍姍而來,竟然不知不覺間走過10年的奮鬥歷程,由“幼童”成長為“少兒”。作為《京九晚報》第一任總編輯,不禁感慨地說:《京九晚報》在改革開放中誕生,在市場經濟中壯大,成為商丘乃至周邊地區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張報紙。
創辦《京九晚報》始於1995年。那是“五一”過後,在商丘日報社黨委會上,書記兼社長李漢聚站在搶抓京九機遇的高度,提出創辦《京九晚報》,大家一致稱讚是個“金點子”:商丘處於豫魯蘇皖四省接壤地區,京九、隴海兩條鐵路在這裡交會,承啟東西,連線南北,從而形成交通樞紐。作為地方黨報,《商丘日報》的宗旨重在貫徹黨中央、省委、地委的大政方針政策,服務於商丘“兩個”文明建設。如果有《京九晚報》作為《商丘日報》的子報,就能立足商丘,輻射周邊地區。這樣,能更好地宣傳商丘,同時借鑑周邊地區的經濟建設經驗,促進商丘經濟快速發展。黨委形成決議,由我向地委宣傳部起草創辦《京九晚報》的請示報告。地委宣傳部向地委領導作了匯報,很快作出同意的決定,又由我向省新聞出版局起草申辦《京九晚報》的報告,然後專程送達。誰知,省新聞出版局一連數月無音信。時至11月,商丘日報社發起成立京九鐵路沿線地(市)黨報聯誼會,會議支持商丘日報社繼續申辦《京九晚報》,加強商丘和京九經濟帶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遺憾的是,繼續申辦之時正值全國報刊整頓開始,只好耐心等待。直到撤地設市後的1998年7月,市委讓辦公室向省新聞出版局重新起草申辦《京九晚報》的報告。在後來一年多的時間裡,李漢聚和我十多次跑省新聞出版局,都因報刊整頓期間不批新刊號為由未果。無奈,我們只好報著幻想等待希望的到來!
進入新千年伊始,市委領導談話時交給的任務就是:在辦好《商丘日報》的同時,抓住全國報刊整頓的機遇,爭取申辦成功《京九晚報》。到了4月,終於傳來創辦《京九晚報》的喜訊:省新聞出版局批准《商丘廣播電視報》吸納改造為《京九晚報》,由商丘日報社主管主辦,周五刊四開八版。接下來,在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經過半年交接,廣播電視報社全體人員編入商丘日報社,經過統一調整,組成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京九晚報》采編隊伍。為了加強對《京九晚報》的領導,市委宣傳部請示市委批准,我兼任《京九晚報》總編輯,李傳申兼任常務副總編輯,司玉笙、張同德、張浩哲、張萬紅任副總編輯。
用什麼字型作《京九晚報》報頭字呢?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報紙的報頭字都是由中央領導或著名書法家題寫,莊重、大方、有力,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我受日報社黨委的委託,就報頭字廣泛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有的主張讓書法家題寫,有的主張請市里領導題寫,還有的建議用舒體組合。料想不到,“組合”二字讓我大開思路,用偉人毛澤東的字型組合最好!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攝影部主任李杭軍,他舉雙手贊成。說乾就乾,我倆買了一本《毛澤東書法墨跡精選》,又找來許多毛澤東題寫的報刊字頭,然後從中選出“京”、“九”、“晚”、“報”的字型,經過幾天細緻認真組合,報頭樣字成型後,省、市有關書法家認為,報頭字“字型搭配適當,雄壯有力,好像毛主席生前親筆寫就”。經市委和省新聞出版局同意,從《京九晚報》試刊開始啟用。
要創業就得有犧牲精神。為了辦好《京九晚報》試刊,采編隊伍兵分兩路:一部分人員到徐州《彭城晚報》學習辦報經驗,一部分人員采寫適合晚報發表的稿件。在試刊的日子裡,年輕的采編人員從早乾到晚,經常熬夜加班,沒有星期天,家中有事不去辦,但始終沒有叫苦喊累的,不愧為一支特別能吃苦耐勞的采編隊伍。試刊8期後,全體采編人員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京九晚報》終於在2001年1月1日正式創刊發行。從此,在商丘這片具有豐厚文化積澱的土地上,老百姓擁有了自己的心靈家園——《京九晚報》。

各地晚報盤點

晚報是指傍晚前出版的綜合性城市報紙,晚報在新聞報導的內容和方式上具有明顯的區別其他報紙的特點。 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我國各地的晚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