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經》

《山經》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於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劉歆(最早可編者):(約前53-前23)西漢末古文經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沛(今江蘇沛縣)人。

卷一

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谷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々,食之善走。麗{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主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知

又東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齋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又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鏇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齋

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鮭,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知

又東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齋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付,食之無臥。古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古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主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為席。古

卷二

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毗,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土。古

《山經》《山經》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主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囗,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古

又東三百五百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齋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主

又東四百里,曰句余之山,無草木,多金玉。知

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毗。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於其陰,北流注於具區。其中多鮆魚。主又東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虖勺,其中多黃金。古又東五百里,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溴。主

又東五百里,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溴水出焉,而南注於列塗。知

又東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古

又東五百里,曰鹹陰之山,無草木,無水。齋

又東四百里,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患。洵水出焉,而南流注於閼之澤,其中多芘蠃。知

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海。齋

又東五百里,曰區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主

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古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開車入,是惟日次。主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島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古

卷三

曰天下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齋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古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知

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齋

又東四百里,至於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主

又東四百里,至於非出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知

《山經》《山經》
東五百里,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古

又東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無草;多怪鳥,無獸。齋

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山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鯖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知

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職梟,人而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主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狀如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艹咎},可以血玉。齋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獸,多大蛇。主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有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凰、鵷雛。古

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主

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出處

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漢皇族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劉向之子。成帝時為黃門郎。河平中,受詔與其父總校群書,講六校傳記。劉向死後,劉歆復任中壘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薦舉為侍中太史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繼承父業,撰成《七略》 ,為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曾建議為《左傳》《毛詩》《古文尚書》等古文經設立學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對。因得罪執政大臣,出任河內、五原、涿郡等地太守。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紅休侯、國師。地皇末(23),謀誅王莽,事泄自殺。明人輯有《劉子駿集》 。劉歆上《山海經》表,約在漢哀帝建平年間(前6~前5)。
帝禹平定大水,分列九州,布踏天下,勘察四海,鑄造九鼎,繪山海圖,撰五藏山經。不幸山海圖早已失傳,唯有五藏山經流傳至今。後人將五藏山經與夏代海外四經、商代大荒四經、周代海內五經,並為山海經一書。因此,五藏山經是山海經中最古老的神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