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心:禪宗公案的沉思頓悟》

《寧心:禪宗公案的沉思頓悟》

《寧心:禪宗公案的沉思頓悟》內容簡介:如今有些禪和子看公案、論公案,都在弄玄虛,琢磨著什麼話用什麼話來對,有的當成打啞謎,有的當成文人對詩句,有的當成時下流行的腦筋急轉彎,還有的乾脆當成威虎山的黑話了,以為是些全無道理的亂侃一通,豈不知人家看似沒有理路的話背後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罷了。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寧心:禪宗公案的沉思頓悟寧心:禪宗公案的沉思頓悟
如今有些禪和子看公案、論公案,都在弄玄虛,琢磨著什麼話用什麼話來對,有的當成打啞謎,有的當成文人對詩句,有的當成時下流行的腦筋急轉彎,還有的乾脆當成威虎山的黑話了,以為是些全無道理的亂侃一通,豈不知人家看似沒有理路的話背後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罷了。

一切經典,一切公案,都是為了表法,學人一定要透過這些語言場景去體悟祖師想要表達的那個法,而不是在語言相、文字相和各種名相上去費腦筋、摳字眼,去考證什麼真偽、早晚。

作者簡介

趙文竹,法名仁文,1955年生於煙臺農村。少年失學,苦志奮鬥,自學起家。主張藝術為人生,人生即藝術。曾以獨創之玻璃畫、水泥畫稱絕於世。四十歲時適逢佛經法寶,嘆未曾有,遂退隱燕山,淡泊自守:有意無意間又創作了大量詩詞、雜文、小說和書畫作品,風貌大變。出版有文竹禪藝叢書《百劫塵緣》、《漢字禪解》、《常懷感激》、《夢想成真》、《啼笑人生》、《會說話的漢字》、《就是這樣》等。

導語

現代隱士趙文竹先生隱居山林十三載,參佛悟道,本書是其隱居多年的心得體悟,用最大眾化的語言,講述最高深的佛理,用通俗幽默的禪畫、直指人心的文字告訴你:如何解脫當下困惑,如何放下心中執著。全書從不同角度闡釋佛理、禪機,暢然讀後,或若有所思,或醍醐灌頂,或拍案叫絕,或念念在心。

後記

早就想說一些感謝的話,可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因為值得感謝的人實在太多,而且有許多人文竹並不知道他是誰。
文竹只是一介山野村夫,儘管曾一度東奔西走自以為是個人物,但說到底真的是一介村夫。這些年學得老實本分了,又回到山問待著,無意問又寫出一些東西,畫出一些東西,竟被一些熱心的人弄出去出版、發表和進行種種展示,據說很有些反響,儼然又成了個什麼人物。其實文竹深知,這些所謂成績都不是一己之力可能成就的,實在是時空湊集,眾緣和合的結果。

首先感謝蓬勃崛起日益開明的祖國,文竹禪藝的出版發表,在改革開放之前是不可想像的,即使在上世紀末距今僅數年的時間段,想發表出版還要受到種種限制,如今這些作品不僅暢通無阻地面世了,而且得到不少官方報刊大加讚賞推薦,文竹慚愧,這些思想和靈感既不從外來,也不是自創,而是直接來源於中華民族的先聖和東方先知的法乳,文竹深為自己有幸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度而感到自豪和滿足。
感謝聖賢祖師。文竹禪藝的源頭是歷代東方聖賢,釋迦牟尼、孔子、老子、莊子、六祖慧能及一切聖賢祖師都是文竹汲取知識的源泉。尤其應該感謝的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當初文竹進山修行,苦於無師,便自我觀察,認定自己宿世與觀音菩薩有甚深因緣,因而自誓依認觀音菩薩為自己的本尊師父,朝暮禮拜憶念,依據經中觀音菩薩無剎不顯身的教示,把一切入、一切現象都看作是觀音菩薩的方便示現,平等承事,不斷參究,十餘年來觀音菩薩時時如在目前,廣大靈感、種種默示、種種瑞應,說不能盡。

感謝現世師尊。文竹福薄、命運多舛,半生飄零世問,無所依怙,學藝學佛,主要靠自力自學,因此比別人多走許多彎路,遭受更多磨難。然而說完全無師,也非真實,少時畢竟讀過幾年書,只是不多而已,那時老師對文竹期望甚深,只是文竹無福深造,如今回想,文竹當時對老師恭敬不夠,在此懺悔。中年學佛因緣,自拜讀當代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著作開始,由此說來南公可算文竹學佛的啟蒙老師,只是文竹與南公尚未謀面,不敢以學生自居,景仰和感恩之心一定是有。近年文竹學佛稍有心得,不敢自是,先後參學禮謁當代多位禪門大德,也算歸宗認祖,得到師承。北京法源寺上能下行老和尚,應念而至文竹所居之燕山百合之地,是文竹佛門得師之始,文竹皈依至菩薩戒,皆因能行師父;揚州高寺上德下林老和尚,是文竹此生唯一一次百日叢林禪修的指導師父;黃梅四祖寺上淨下慧老和尚,青源山淨居寺上體下光老和尚和韶關雲門寺上佛下源老和尚則是文竹印心求證的師父。其中能行師父、德林師父和淨慧師父於文竹有很深的知遇之恩,對文竹禪藝欣賞倍至,高推力薦,鼓呼不遺餘力;體光師父(已圓寂)和佛源師父因接見時已年邁體弱,不能開懷深談,然而其內在的默契和冥中的加持,文竹心知肚明,二老的接炬入妙安大和尚和明向大和尚事後均曾回訪百合,與文竹已成深交,種種瑞應佳話,在此不贅。

感謝父母。文竹此生不僅在父母那裡得到了寶貴人身,更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善良的秉性和正直的品格。和許多善良人一樣,父母也在“文革”浩劫中飽受摧殘,劫後餘生,他們沒有一絲抱怨,更沒有一絲仇恨,由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因而文竹雖然作為凡夫有種種欲求和種種不良習氣,但始終能堅守人生基本的道德準則,免造許多惡業,如今回頭看來,父母默默地替我們承擔了太多的苦難,然而文竹自忖對父母盡孝卻太少太少,如今意欲盡孝,父母卻早已離去,每念及此,不勝唏噓!由此推及文竹無量劫來累世父母之恩,天高地厚無以言喻,豈一個謝字了得!

感謝妻子。文竹此生蒙諸佛加被,得菩薩眷屬,情緣血緣統歸法緣,夫妻風雨同舟,學佛同師同戒;孩子正信出家,荷擔如來家業,法侶勝緣,圓滿如此,文竹何幸乃爾!感謝朋友。對於文竹,朋友是一個廣大的概念,文竹若說此生有什麼可以引以為豪的話,那就是朋友很多,其中當然包括認識的朋友和不認識的朋友,同氣相應,心息相通就是朋友。文竹行走世間五十餘年,每一步每一站都離不開朋友的幫扶和支撐。尤其彌足珍貴的是,當文竹決定放下俗務,進山隱居潛修之關頭,在極少有人理解的情境下,有李音祚、楊海鷹吳廣生等至交兄弟,挺身而出,從物質到精神上均給予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後來,隨著文竹禪藝被社會逐步接受和理解,有越來越多的入加入了支持的行列,如紫航文化公司的精心統籌;宗教、友誼、團結等出版單位的陸續推出;以柏林寺為先行的各地叢林和公共場所的大規模展示;《佛教文化》、《洛陽佛教》、《廣東佛教》等眾多教界報刊的重頭連載;《北京科技報》、《香港大公報》、《財經時報》、《南華早報》等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大塊頭推介;眾多網站的大範圍傳播;以李澤卿、賈曉明等善士發起的禪藝道場和文化書院工程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的初具規模,這一切都在孤陋寡聞的文竹視野之外悄然進行著,而一向閉門思過的文竹無法想像這其中有多少熱情而忙碌的身影,只聽說許多熱心的讀者轉而變成了燈燈相傳的吉祥使者,他們不露聲色地自掏腰包購買和助印文竹禪藝書畫廣贈各方有緣。文竹不知道他們都是何方善士,姓什名誰。相形之下,文竹倒像一個局外人,依舊蹣跚於燕山深處的這個山村小院中,看日出日落,賞草青草黃,閱經禮佛,散步打坐,時有遠客相訪,一杯清茶,幾句閒話而已;偶有靈感文思,則展紙揮毫,隨手記下而已。文竹雖不諳世故,卻稍有自知,法不孤起,運自緣生,若說文竹禪藝於世有利,也絕非文竹一人之功,實為千千萬萬仁人賢士的願力所成,文竹所能做和所該做的,只有善護心中念,莫使走著;把定手中筆,莫使傾斜。談佛談禪,說悟說迷,乃聖賢之事,文竹何人也,也來添鬧湊數,每思至此,誠惶誠恐!怎奈因緣如是,文竹別無選擇,唯有遠離市場,舍卻賾鬧,謝絕應酬,心無旁騖地靜參深會,力使自己的禪藝純正再純正,透徹再透徹,以此至誠之心,答謝回報國恩佛恩師恩父母恩眾生恩之萬一。

節選

話說六祖惠能當年在五祖弘忍處開悟得法,遵五祖咐囑持祖衣袈裟急急南行,神秀屬下一批庸僧得知後心氣大為不平,紛紛南追,欲奪袈裟。有個叫惠明的人,行伍出身,性魯體健,追在最先,至廣東大庾嶺,追上了惠能。惠能見惠明追來,便將袈裟放在大青石上,說:“此衣表信,難道可以力爭去么?如果你能拿走,你就拿走好了。”惠明伸手去取,袈裟竟如生根一般,提將不起,惠明想,看來惠能果然有法,感得護法神守護祖衣,於是惠明轉而對惠能說:“我為法來,不為衣來,你在和尚那裡究竟得了什麼法,請為我說。”惠能便讓惠明屏息攝念自淨其意,二人默然良久,惠能道:“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個話是直指法,意思是,你惠明此時既不思善,又不思惡,當然也不思別的,沒有任何分別妄想,但也不曾斷念絕念,明明歷歷,昭昭靈靈,那是什麼?那就是你的本來面目呀!多么直接,多么痛快,斬釘截鐵,無絲毫葛藤,這正是六祖以上幾位祖師的風格,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那惠明聽了六祖的話,當下大悟,遍體汗流,便一邊落淚一邊磕頭禮拜,又問:“就這么簡單?再沒有別的密意了?”六祖說:“認識了這個,所有的秘密都在你自己這裡了。”於是惠明一拜再拜,禮謝而去。

見這惠明儘管貌似粗魯,內在卻不是一個鈍根人。可同樣是這樣明明白白幾句話,後來人卻百般揣測,不知所云,於是便有了種種訛傳,種種解釋。有人把他改成“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就不是六祖的直指風格了,成了參話頭了。六祖那時沒有參話頭一說,參話頭是宋朝雲居山大慧宗呆禪師創造的,是因為後來人根機薄弱,不識直指,不得已的巧設方便。如果當時惠明問六祖:“如何是我的本來面目?”六祖說:“那個能思善能思惡能問話的是誰呀?”那就叫參話頭了。

不妨把以上三個說法做一個形象的對比,這就好像我們去拜訪某家主人,那家的家丁奴仆們都在忙忙碌碌,有的擦地,有的洗碗,有的澆花,有的巡邏,而那主人翁卻好像什麼都不做,我們不識那主人翁,便有識者告訴我們:“不擦地、不洗碗、不澆花、不巡邏的,那個便是主人翁。”這就是直指法。如果說:“不擦地、不洗碗、不澆花、不巡邏的,哪個是主人翁?”反而會使人一頭霧水。即使參話頭,也不是這個說法,而是“指使擦地、洗碗、澆花、巡邏的那個是誰呀?”於是我們就觀察這些擦地洗碗的奴僕,觀察他們看誰的眼色在行事,從而認識那個主人翁,這叫參話頭。

目錄

禪機不是黑話
那個不是哪個
五祖打妄語了么
六祖出家
塑性與佛性
一宿覺
絕項聰明的神會
虛空是怎樣粉碎的
空中何妨立錐
老僧在什麼處
趙州禪師
會結菩提子的柏樹
狗子佛性,有無不相關
趙州茶的吃法
開悟的蟲
大肚擂台賽
網裡網外
如是我聞
後記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七)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顏氏家訓》
《為自己工作》
《隱藏的智慧》
《生命密碼》
《猶太人致富術》
《團結就是力量》
《擅長工作的人才是公司需要的人》
《我不是教你詐》
《職場新物種》
《喚起你的工作熱情》
《別讓情緒左右你》
《151個經營時間的快捷方法》
《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
《哈佛精英的智慧》
《讓人生更圓滿的365個幸福提醒》
《高效說話的捷徑:快速提升口才的60個強力法則》
《社會生存必知的金科玉律》
《口齒生金》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
《你在為誰讀書Ⅱ》
《夢想的10道必考題》
《讓你的口才更出眾》
《不抱怨的職場》
《做自己的救星》
《魚眼看職場》
《認真勝於能力:職場中高效能人是怎樣煉成的》
《如何掌控你的財富與生活》
《沒有理由不成功》
《名人堂:座點滴智慧鑄就的人性巔峰》
《我的第一本能力培養書》
《黃金法則全集:181個生活與工作中無處不在的潛規則》
《最炫的7大基本功》
《空姐說禮儀:如何在社交場所舉止優雅並贏得尊重》
《工作就是解決問題:提升責任和績效的行動導向》
《有心人才有大前途》
《贏商:注定成為贏家的10項指標》
《簡單說話的威力——如何把話說到點子上》
《給孩子一顆勇敢的心》
《智囊》
《我不是教你詐》
《中國古代名言警句》
《字里禪心:漢字的另類闡釋》
《智者的洞察心理學:經典名言的智慧》
《放下:財緣福報的智慧禪解》
《紅塵俗世的心靈修煉》
《自我提升的馬太效應》
《商場職場必懂的管理法則》
《全面發展的短板效應》
《寧心:禪宗公案的沉思頓悟》
《人生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
《生命動力》
《老有所為》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Ⅱ)》
《說話、能辦事、巧做人》
《人生不可不知的100個心理法則》
《最精彩的成長故事全集》
《一生的資本全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