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送米

安安送米

安安送米是一個漢族民間傳說故事。安安送米系明傳奇《躍鯉記》的一折。書生薑詩,誤信讒言,迫於母命,將妻龐三娘休棄。三娘無顏回歸母家,只得寄跡尼姑庵中。其子安安年方七歲,思母情切,瞞過祖母,負米至庵奉母,並一再求母回家。三娘雖有愛子之心,但迫於封建禮法,欲歸不得,只得婉勸安安回家,母子洗淚而別。編劇:李志浦。

基本信息

潮劇概述

[考釋]此系明傳奇《躍鯉記》的一折。
編劇:李志浦。50至80年代,怡梨潮劇團、澄海潮劇團、潮劇院三團演出。

故事簡介

東漢時候,孝泉地屬廣漢郡,良田萬頃,民風淳樸。有一姜姓人家,父親姜文俊,母親姓陳,家中有一個聰明活潑、文質彬彬的兒子——姜詩。

一門三孝 安安送米一門三孝 安安送米
姜詩品高行佳,為人正直,深得縣名人龐盛的賞識,將女作龐三春許配給他,並向朝庭舉薦。不久,皇上下詔,任命姜詩為江陽(今瀘州)縣令。
姜詩上任後,愛民如子,為政清謙。幾年後,父親病故,姜詩夫婦侍奉母親愈加勤勉,體貼入微。後來,龐三春生下了一個男孩,姜詩給他取名叫姜石泉,小名安安。
薑母眼睛患病,見風就爛。有天夜裡,薑母夢見神仙,告訴他孝泉臨江的水有清目治病的功效,可以治癒。薑母醒來,把夢中情景一一訴說給姜詩。姜詩是個孝子,為治母親眼疾,當即掛印而去。
安安長大後,因家裡經濟拮据,婆媳矛盾尖銳,關係不和,逼著姜詩一紙休書,把龐三春攆出家門。
安安放學回家得知母親被休,痛哭流涕,朝思暮想。鄰居告知其母遷居在白衣庵。安安想去看媽媽,又覺得媽媽孤身一人,生活清苦,便決定給媽媽送米去,讓媽媽吃頓飽飯。安安每天都要帶上米在老師家寄吃一頓午飯,上學途中,路過土地廟,安安就抓上一把米,放入口袋,磕個頭,藏在土地爺爺背後。說也怪,安安的米,鳥兒不啄,老鼠不吃,仿佛被安安一片孝心感動了似的。
幾個月後,安安看米存得不少了,就偷偷地到白衣庵看媽媽。母子相見,又驚又喜,涕淚縱橫。安安把米掏出來,讓母親高興高興。但媽媽臉色沉重,說:“安安,我們家裡的人,歷來不偷人家的東西。人窮要窮得有志氣,我寧願餓死,也不吃人家的米。”安安見媽一臉愁容,不知說什麼才好。庵主走過來,把安安帶來的米撮出來,放在手掌上,捻開仔細瞧瞧,對安安的媽說:“你看這米,顏色深淺不一,有陳有新,可能不是偷的,你可別冤枉了孩子。”
龐三春就問安安米是從哪兒來的。安安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從頭到尾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轉悲為喜,高興的是有了這么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她撫摸著安安消瘦的臉龐,心裡一陣酸楚、激動,母子倆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場。這段佳話,人稱“安安送米”。
後來,歷代朝庭在孝泉修建姜孝祠以教化子孫。

唱詞集錦

《安安送米》《安安送米》
《安安送米》(劇本)
西安市秦腔藝術團演出
第一場 止 客
秋 香(唱): 安安傳言口含混,分明是龐氏多嫌人。
實指望他家長廝混,誰料今日難上門。
這口惡氣實難忍,不報此仇不甘心。
第二場 拜壽 背舌
薑母(唱):那秋香心腸好待我不假,手兒巧腿兒勤伶俐可夸。
每日裡到我家開懷敘話, 今日裡壽宴上怎能缺她。
秋香(唱):背地裡罵一聲龐氏短賤,你不該背婆婆假意行權。
含著羞我進了姜家宅院,害龐氏還要我巧用機關。
龐氏(唱):那秋香在宴前心懷不善,倒叫我龐三娘坐立不安。
差安安還怪我一時失檢,婆婆怒與這事必有牽連。
第三場
秋香(唱):今夜晚暗暗越花牆,一心要害龐三娘。
秋香這裡過花牆,聲氣口語學三娘。
月下咒她婆婆喪,要害他夫妻兩分張。
龐氏(唱):我叫一聲天哪天哪,我的蒼天爺!
是我龐氏出嫁姜門,遇下個婆婆不賢。
朝朝每日以愛秋香那個狗賤人,
家事不由我做主。
我龐氏好苦命!龐氏三娘命不強,
我婆婆亞賽五閻王,憐愛秋香那孽障
家事不由我做主張,但願婆婆命早喪,龐三娘焚香謝上蒼。
姜氏(唱):姜氏奉命手舉杖, 叫罵賤人聽端詳。
差兒止客太狂妄,如今有口也難張。
拐杖下不容你細講,把咒娘之事且承當。
龐氏(唱):差兒止客欠思量,該打該罵兒承當。
兒不敢花園咒老娘,望婆婆寬恩莫冤枉。
薑母(唱):差兒止客把實情講,花園咒我罪昭張。
你夫妻設某把我曠,不如我離門走他鄉。
姜氏 龐氏同唱:
兒不孝累娘把氣上,望老娘教訓恩不望。
安安(唱):耳聽我娘哭聲放,急忙上前問端詳。
安安(唱):我的父是你親生子,我是我娘親養的 。

三從四德銘心上,兒不敢花園咒老娘。

差兒止客太狂妄,該打該罵兒承當。
娘不念堂前久伺俸,娘怎忍安安失親娘。
兒應當行孝在堂上,兒做鬼鬼魂也姓姜。
望婆婆開天恩責兒拐杖,從今後過必改不違高堂。
薑母(唱):你夫妻恩情難相望,還是我離門走他鄉。
龐氏(唱):忍著心推我兒刀刺心上,低下頭拜婆婆養育情長。
龐氏(唱):我的娘忍心不再望,扭回頭來別姜郎
花園之事你明亮,無白之冤妻承當。
安安兒年幼你照望,你照望小冤家(姜郎)。
你的大恩我不忘。
龐氏(唱):咬牙關把兒推地上,骨肉分離痛斷腸。
第四場
秋香(唱):龐氏三娘離門去,趁機探望莫遲疑。
捧來早茶盡粥米,再看眼色定主意。
姑婆(唱):你的娘愛秋香日不離伴,花園事必與她有些牽連。
昨夜晚都怪你缺少主見,你不念夫妻情也念安安。
姜氏(唱):讀書人豈能把母命違犯,休龐氏出於了無其奈間。
雖然是那秋香行為不檢,念高堂我不敢加疑生嫌。
夫與妻母與子情決恩斷,你孩兒到如今任命叫天。
姜氏(唱):我的龐氏妻呀!非是我無良心恩情全忘,
皆因是讀書人首重綱常。想龐氏好比那刀割心上,
怎忍叫小安安我兒無娘。
姜氏(唱):思前想後心不寧,骨肉分離各西東。
安安(唱):從今後節食把米省,娘受餓我怎能不心疼。
第五場
龐氏(唱):龐三娘每日裡以累洗面,整一月坐不寧寢食難安。
雖然說老姑母憐寒問暖,想起了蒙冤事心似油煎。
是何人在期間暗中放箭,拆散我親骨肉地北天南。
辜負了老婆婆多年教管,和姜郎生分手好不痛酸。
失德婦難免的萬事輕賤,倒不如尋自盡命喪黃泉
那夜晚出門來蒙下死念,怎舍我七歲子親生安安。
明知曉母子們難以見面,每日裡柴門外偷看幾番。
無娘兒飢和渴誰人照管,到晚來誰與兒脫換衣衫。
想我兒想的我肝腸痛段,這半晌只覺的心慌意亂。
我這裡開柴門向外觀看,幸喜得大路上無人往還。
望東莊隔白雲望穿雙眼,昏沉沉倚柴門心愿蒼天。
安安(唱):小安安背米心傷慘,想起母親淚不乾。
可惱婆婆太兇殘,趕我親娘離家園。
我每日書館把米攢,要與我娘受饑寒
米袋壓的我渾身是汗,背不動了我拉向前。
龐氏(唱):誰家孩童當路站, 喘聲好象兒安安。
我的兒他不在書館,怎能來到荒郊原。
莫不是痴心生妄念,莫不是想兒眼目眩。
仔細觀 仔細看,果然就是我心肝。
急忙上前把兒喚,我如今被休離家園。
蒼天爺降下無情劍,我不是他娘怎上前。
急轉身兒把門掩,臉燒似火淚連連。
安安(唱):猛見我娘前邊站, 卻怎么見我把門關。
我這裡扣門把娘喚,你不開門我不回還。
姑婆(唱):耳聽門外有人喚,
龐氏(唱):門外來了兒安安。
姑婆(唱):為何見兒把門掩,
龐氏(唱):被休之人進退難。
姑婆(唱):雖然被休離家園,母子之情骨肉連。
上前開門把兒見,
龐氏(唱):心連心肉連肉疼爛心肝,見我兒面黃瘦容顏改變。
見我兒衣衫破爛,破爛衣衫漏足尖。
咱母子前世里有何罪掩,為什麼活分離天降禍端。
今日裡萬不了見兒一面,娘縱死九泉下我也心甘。
安安(唱):我叫一聲母親呀,母親。我的親娘孩兒聞聽母親,
缺少口糧因而節口省食。 瞞婆婆哄父親與娘送米,
娘啊!
怎道兒是偷米之賊了。小安安心不忍母親受難,
思娘淚點點兒濕透衣衫。瞞婆婆哄父親暫住書館,
每一日三合米分為三餐。稀米湯強哄得腹中溫暖,
存七合要與娘充飢禦寒。恨先生他把我嚴加看管,
因此上整一月難到娘前。今日裡趁先生回家之便,
瞞婆婆哄父親來到此間。叫姑婆你打開米袋觀看,
兒不敢作賊盜母親容寬。
姑婆(唱):我這裡解米袋仔細觀看,盡都是雜碎米樣樣斑斑。
龐氏(唱):見米顆把娘的心疼爛,我心中好似鋼刀剜。
我兒七歲還未滿,怎忍叫兒受可憐。
今日積來明日攢,顆顆粒粒血淚漣。
為娘縱死我情願,可憐我兒小安安。
龐氏(唱):小奴才太放肆十分大膽,出此言兒欺了太上蒼天。
這都是龐氏女前世罪掩,蒼天爺你罰我饒過安安。
為娘我平日裡存心良善,倒落個失德婦後世流傳。
若在容你奴才出言冒犯,失教養與為娘把罪來添。
罵婆婆全不念爹娘顏面,生下你不孝子送米何乾。
分明是怕讀書把米來攢,我的兒哭一聲我好心酸。
非是娘心腸狠骨肉情淡,為愛兒我只得家教森嚴。
娘有心留我兒歇宿一晚,你婆婆降下罪誰來承擔。
娘有心命我兒轉回家院,分別後再相見不知何年。
龐三娘抱安安將心疼爛,低下頭願一聲無情蒼天。
龐氏(唱):見我兒衣衫又破爛,無娘之兒好可憐。
有心留兒又不敢,有心送兒疼心肝。
娘的心更比那衣衫爛,思前想後兩為難。
我這裡急忙取針線,無情的夕陽將墜山。
恨時光不與人行方便,姑母我去送兒還。
龐氏(唱)娘在路上把兒伴,衣衫補就把兒摻。
你的父可曾把娘念,娘也知你父他為難。
這也是萬般無奈送兒轉,怕你婆婆把心擔。
走一步來肝腸斷,針針刺在娘心間。
咱母子不如這針線, 骨肉分離好慘淒。
這是你慈母手中線,
安安(唱):你的兒怎忍把它穿。
合唱:相見難,分別難。
幕途送兒回骨肉分兩邊,
想娘情切切思兒意綿綿。
只盼風吹烏雲散,
母子得團圓。
得團圓。
第六場 送魚
姜氏(唱):小奴才氣得我惡氣湧上,你竟敢偷糧米出走他鄉。
貪玩耍消瘦成這般模樣,出亂言頂婆婆膽大張狂。
養不教辜負了聖賢訓講,我姜門豈容你放蕩兒郎。
執家法打劣子怒氣千丈,
安安(唱):順手兒奪家法拋在一旁。
姜郎(唱):小奴才講此話膽比天大,
安安(唱);叫爹爹你莫打細聽端詳。背米袋奔西莊把娘探望,
難道說你有母我無親娘。將心比都一理大小一樣,
我先問我的娘罪犯哪樁。 我的娘受飢餓疼我心上,
因此上節口食奉養親娘。一升米攢七合日積月廣,
我幾時偷盜你家中之糧。 為我娘我不怕家法棍棒,
你縱然打死我不變心腸。
姜郎(唱)小安安把我的心肝哭爛,顧不得高堂母抱定安安。
我姜氏行孝道天地查監,為什麼忍叫我父子結冤。
可憐兒年紀幼七歲未滿,兒怎知與你娘送米問安。
悔當初從母命人情違犯,失主張休髮妻心太兇殘。
見我兒面黃瘦容顏改變,見我兒哭啼啼心似箭穿。
高堂母再上邊親耳聽見,這事兒叫你兒怎忍加鞭。
兒情願代孫兒受娘教管,我是你親生子娘啊!
他是我親生兒男。
薑母(唱):見我兒報安安肝腸裂斷,娘愛兒兒愛娘都是一般。
分骨肉我將他母子拆散,只落得一家人痛悲辛酸。
忍不住老淚劉強起立站,抱孫兒把情景細問一番。
薑母(唱):聽一言把人的心疼爛,心中好似鋼刀剜。
只怪我一時少主見, 如今落得口難言。
第七場
薑母(唱):小賤人來太大膽,盜了衣物盜銀錢 。
沿樹跳牆設計顯,你娘中了賊機關。
當初想把龐氏陷,一定是她過花園。
只怪我一時瞎了眼,你害我一家不團圓。
可憐你妻被屈趕,我兒即刻迎他還。
龐氏同唱: 今日裡才見媳婦面,
婆婆 媳婦
滿腹抱愧難開言。
劇終

文化遺產

《安安送米》《安安送米》
近日,“安安送米”、“保保節”等21項涉及德陽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手工技藝和民俗項目被確定為德陽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標準是,具有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具有見證中華民族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

秦腔劇目

《安安送米》又名《柳林會》。事見《後漢書烈女傳》,漢劉向《孝子傳》,明陳羆齋《躍鯉記》傳奇,崑曲《蘆林會》。
劇情簡介:寫漢時生員姜詩,侍母至孝,妻龐三娘甚賢,全家和睦。鄰婦秋香狡詐,夜於姜家花園冒充三娘詛咒薑母早死。薑母聽之,信以為真,驅走三娘。姜詩姑母憐而收留,因姑母家貧難濟,其子安安日日送米奉母。薑母患病,三娘托靈姑送去新鮮魚肉,揭明秋香惡行,冤事大白。遂接回三娘,全家重新和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