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累土..》

《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作者是杜甫,創作年代是唐朝。

作者

杜甫

詩詞正文

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累土為山①,一匱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諸焚香瓷甌,甌甚安矣,旁植慈竹,蓋茲數峰,嶔岑嬋娟②,宛有塵外數致,乃不知興之所至,而作是詩 

一匱功盈尺③,三峰意出群④。

望中疑在野⑤,幽處欲生雲。

慈竹春陰覆⑥,香爐曉勢分⑦。

惟南將獻壽⑧,佳氣日氛氳⑨。

注釋

①《舊唐書》:史部員外郎二員,一人主判南曹。註:以在選曹之南,故曰南曹。【朱注】唐制未聞以司寇判南曹。權德輿《吏部南曹廳壁記》:高宗上元初,請外郎一人顓南曹之任,其後或詔他曹郎權居之。此雲南曹小司寇,當是以秋官權職者。太夫人盧氏,公祖審言繼室,天寶三載五月卒於陳留群之私第,公作墓誌。

②嶔岑,謂山。嬋娟,謂竹。

③《書》:“為山九仞,功虧一匱。”沈約詩:“一匱望成峰。”陸雲《歲暮賦》:“盼盈尺其若遺。”

④諸葛也明《黃陵廟記》:“崔嵬巑屼,列作三峰。”趙曰:《華山記》有云:“其三峰直上,晴霽可觀。”《世說》:殷中軍曰:“韓康伯居然是出群器。”

潘岳詩:“卉木在野。”

⑥《述異記》:漢章帝三年,子母竹生白虎殿前,群臣作竹頌。【鶴注】《竹紀》云:慈竹,吳蜀皆有之,其竹叢生,每年筍出不離叢內。隋候夫人詩:“春陰正無際,獨步意何如。” 

⑦劉斌詩:“香爐煙氣多。”曉勢分,謂曉煙分布。舊注謂從廬山香爐峰分其曉勢,太迂。

⑧《詩》:“如南山之壽。”李适詩:“山翠遙添獻壽杯。”

⑨張正見詩:“香浮佳氣里。”陸雲詩:“靈爽氤氳。”朱異詩:“山澤共氛氳。”

譯文

一筐土就能使山長高一尺,三座小山意態超群。

望過去仿佛是野外的真山,幽深之處幾乎要生出雲霧。

慈竹的春陰覆蓋著他們,香爐的曉煙分布其間。

由於他們要像南山一樣為祖母獻壽,所以佳氣一天比一天顯得鬱勃。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