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樂律呂元聲》

《大樂律呂元聲》

《大樂律呂元聲》 這本書是由(明)李文利寫的,齊魯書社出版社1997.3出版。

基本信息

書 名:大樂律呂元聲六卷附大樂律呂考注四卷

《大樂律呂元聲》《大樂律呂元聲》

作 者:(明)李文利
發行地:濟南
出版社:齊魯書社
出版時間:1997.3
頁 數:52-115頁
開 本:26cm
裝幀形式:精裝

簡介

李文利撰。文利字乾遂,號兩山,莆田人。成化庚子舉人,官思南府教授。是書據《呂氏春秋》黃鐘長三寸九分之說,駁司馬遷黃鐘長九寸之誤。《明史·藝文志》又載黃積慶作《樂律管見》二卷,駁文利之說。考《呂氏春秋·仲夏·適音篇》言:“黃帝令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陰,取竹嶰溪之谷,空竅厚勻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吹曰含少。次制十二筒,以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鐘之宮,律呂之本。”其《季夏·音律篇》又曰:“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蔟,太蔟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鍾,夾鍾生無射,無射生仲呂。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黃鐘、大呂、太蔟、夾鍾、姑洗、仲呂、蕤賓為上,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為下。”是其損益相生,與《史記》同也。假令以三寸九分為黃鐘,而如其上下相生之法,而三分損益之至於應鐘,止長一寸八分四釐有奇,何以成聲耶?又按吳韋昭《國語》曰“黃鐘陽之變”,言陽氣變而為黃鐘耳,猶《漢志》雲“黃鐘為乾之初九”也,與蕤賓無與也。其言“黃鐘為管長九寸,徑三分,圍九分”,而又舉蕤賓成數雲“管長六寸三分”,所以分別黃鐘、蕤賓者,尋文按數,甚為明了。其不以九寸本蕤賓之律而為黃鐘之變者,亦甚明矣。《呂覽》先言三寸九分為黃鐘之宮,又雲次制十二筒以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則黃鐘之宮非即黃鐘,與《月令》雲六月律中黃鐘之宮、十一月律中黃鐘者正同也。文利誤解《呂覽》、韋昭之意,而堅執三寸九分為黃鐘,並以黃鐘之九寸為蕤賓,不亦舛乎?至於以三寸九分起數,循環升降。自大呂以至蕤賓五陽辰,皆以陽升而進九分。惟黃鐘陽氣尚微,故止進六分。自林鐘以至黃鐘五陰辰,皆以陰降而退九分。惟林鐘陰氣未盛,故止退六分。夫陰陽進退,皆由馴致,或多或少,以漸而加,不得進退先以六分而後驟增至九分也。又五聲生數次第,宮五十,商八十,角九十,徵七十,羽六十,多少之數,毫無法象。又云:“變宮五十,變徵七十。”二變與正律同數,尤不可解也。其《六十調圖》雖本《律呂新書》改其次序以從左旋,而每五調之後又列一宮,與《大司樂》奏歌之說相附;其《雙宮對調圖》則止據奏歌二律分配之:更為牽強矣。

相關書籍

《樂律心得》(清)安清翹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本
《古今聲律定宮》(清)葛銘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本

參考內容

http://www.gujibook.com/gujide_55853/
http://guoxue.baidu.com/page/shuming/b4f3/c0d6/b4f3c0d6c2c9c2c0d4aac9f9.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