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講述某肉類加工廠工會主席大李是一個熱心社會公益活動的先進工作者,但因不注意體育鍛鍊,故健康狀況不佳。車間主任老李也不喜歡體育活動,而他的兒子小李卻愛體育勝過愛工作。大李被選為廠體協主席後,也開始參加體育鍛鍊。老李擔心廠里開展體育活動妨礙生產,便企圖通過大李的妻子秀梅去說服大李。不料秀梅反被大李說服,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基本信息

影片產地: 中國 製片公司: 天馬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份: 1962年 影片長度: 100分鐘
導演: 謝晉編劇: 於伶 謝晉
主演: 關宏達 蔣天流 劉俠聲 范哈哈 姚德冰 文彬彬 俞祥明

內容簡介

某肉類加工廠工會主席大李是一個熱心社會公益活動的先進工作者,但因不注意體育鍛鍊,故健康狀況不佳。車間主任老李也不喜歡體育活動,而他的兒子小李卻愛體育勝過愛工作。大李被選為廠體協主席後,也開始參加體育鍛鍊。老李擔心廠里開展體育活動妨礙生產,便企圖通過大李的妻子秀梅去說服大李。不料秀梅反被大李說服,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一次 ,大李請老李參加廣播操,老李則藉故和另一個反對參加體育活動的“大力士”到冷藏庫檢查工作。小李無意中將兩人關在庫里,兩人因冷得直打哆嗦,竟不自覺地做起廣播操來。後來,在大李的動員下,老李參加了體育晚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後,老李也成為太極拳的愛好者。在一次體育運動會上,秀梅奪得了腳踏車比賽的冠軍,“大力士”成了舉重運動員,連老李也參加了比賽。全廠的體育活動從此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

電影背景及花絮

1961年初,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正在中華大地上肆虐蔓延。往日滿目繁華的上海,如今已是一片蕭瑟。1958年的大躍進和1959年的反右傾運動,讓上海文藝界大傷元氣,再加上現在的饑荒,直弄得文藝界人士個個灰頭土臉,唉聲嘆氣。為了給大家鼓勁打氣,中宣部部長陸定一來到上海。這天,他去探望正在養病的戲劇家於伶,對他說:“現在大家都在餓肚子,士氣低落。你們是不是可以搞點喜劇,讓大家也笑一笑,熱鬧熱鬧?”這時候,於伶正準備到太湖黿頭渚療養。聽了陸部長的話,便決定把這個任務帶到無錫去完成。

於伶,原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文化局局長,解放前曾是左翼劇聯的領導人之一。1955年,因潘漢年案受到牽連,被內部撤銷一切職務,賦閒在家。官不做了,戲還是可以寫的。1958年由他主筆創作的電影劇本《聶耳》拍攝完成後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被評論界稱為“一個人概括了一個時代”。這多少讓於伶心裡感到些許安慰。1961年,當這個時代最需要喜劇和健康的時候,於伶便義無反顧地擔當起了這個使命,匆匆走筆,完成了電影劇本《大李、小李和老李》的創作。

很快,於伶的初稿交到謝晉手上,謝晉又按照自己的構思,請另外兩個作者在原稿基礎上做進一步的修改潤色。謝晉與喜劇的因緣始於抗戰,他在宜賓江安國立劇專讀書的時候,當地川劇的喜劇噱頭曾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跟隨老師黃佐臨從事戲劇工作,又從老師那裡領悟到喜劇對於一個戲劇家來說,往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專業修養。但建國後的文化體制似乎不太適合喜劇生存,以至於謝晉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機會,實踐一下自己對喜劇的理解和嘗試。現在卻與這個《大李、小李和老李》不期而遇,這不是一個天賜良機又是什麼?

上海曾是一個喜劇發達的城市。滑稽戲在小市民中頗有人緣。解放後,滑稽藝人翻身解放,結束了舊社會闖碼頭、軋圍場的飄零生涯,組建了滑稽劇團,從路邊雜耍,走向了殿堂文藝。謝晉找到上海滑稽劇團的著名演員范哈哈、文彬彬,把自己的想法一說,雙方一拍即合。

接下來,謝晉把外景地選在了上海肉聯廠。何以選這種地方拍電影?有兩個原因。第一,那是一個食物極度匱乏的年代,腹中空空的觀眾要是能在銀幕上看到屠宰車間裡那一排排膘肥脂厚,豐腴白淨的豬肉,能不爭相去看這部 “畫餅充飢”的片子嗎?第二,1960年中蘇關係交惡,加上饑荒,國家外匯空前拮据,膠片進口近乎中斷。電影局下達命令,所有製片廠必須壓縮生產計畫,降低製作成本,勒緊褲帶過日子。以前拍電影,導演都喜歡在棚里搭景,但如今飯都吃不起了,哪有閒錢再搭布景呢?

好在謝晉請到了天馬廠資深攝影家盧俊福。再複雜的實景,在這個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手中都能乖乖成為理想的鏡像。其實,今天人們在影片中看到的主人公們居住的“浦江新村”那幢民居,布景結構相當簡陋,但被裝置在升降架上的攝影機一拍,就顯得層層疊疊,具有逼真的空間縱深感。攝影機在升降架上自由運動,將不同樓面,不同居室的空間連綴一氣,讓觀眾視線透過前景的樓梯、欄桿和牆壁,將原本分離的場景,自然而然地整合成為一個統一的空間。這種高超的拍攝技術,完全來自人腦的構思,而與當今各種炫目的電腦合成技術完全無關。

要說謝晉還真有點喜劇天才。不信大家可以看看開場第一本,在人物出場中就做足了噱頭。故事開始於大李一家的早飯桌上,五個孩子依次來到餐桌前,女主人(蔣天流)挨個把饅頭放入孩子們的碟中。我們看到,老大的饅頭最大,老么的最小,兩個孩子拿起饅頭比大小,歡樂輕快的氣氛頓時就在銀幕上蔓延開來。

接下來我們看到,劇中人物被小李手上的一個皮球串聯起來。小李失手將球撞到老李(范哈哈)身上,老李接過球奮力一擲,落入大力士(關宏達)的臉盆,水撒到樓下,滴到正在刮臉的理髮師頭上,理髮師以為下雨了,開口大叫,被剛進門的醫生嘲笑了一通。你看,僅僅幾分鐘時間,用一個動作將影片最主要的12個人物悉數交代清楚,他們各自的性格、人物關係,基本衝突等等無一遺漏。如果沒有深厚的劇作功底,信息量如此龐雜的開場,恐怕很難用這種舉重若輕的寫法一筆帶過。

但是,按照今天的看法。這部影片的喜劇精神貫徹得並不徹底,或者說,影片的喜劇風格更像是一壺半開未開的溫吞水,不沸騰,不滾燙,仿佛一句話剛說了一半又被咽了回去。這跟當時文藝創作所面臨的政治環境有關。一般來說,喜劇離不開諷刺。但諷刺在建國後卻成了一種政治禁忌。按照毛澤東的說法,諷刺是武器,用來打擊敵人,揭露黑暗,涉及到“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當諷刺被用來對付敵人時,它無疑是有力的,而當它被用來對待“人民內部矛盾”時,就難免太過銳利。在毛澤東看來,對待自己人的缺點,最好方法應該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而非諷刺。所以建國以後但凡有用諷刺武器對準自己人的,在政治上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長影廠的呂班就是典型的一例。

對謝晉來說,呂班的沉淪不能不成為一種警示。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謝晉對諷刺的運用顯得十分小心和溫和。最主要的諷刺對象,集中在老李和大力士這兩個“看不起”體育鍛鍊的人物身上。具體是,讓他倆為了逃避廣播操而躲進冷庫,差點被凍死,不得不手舞足蹈地“運動”起來。而謝晉則用平行剪輯,將兩人的醜態與室外做伸展運動的人群並列起來,以此來達到對比和諷刺的目的。

饑荒之後人們自然格外珍惜食品和健康,因此這部影片把外景放在肉聯廠,將主題設定為體育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在今天看來,這種構思雖不免有跟風之嫌,但謝晉以自己的特定方式介入社會、介入時事,也體現了那個時代藝術家對於現實的一種責任和態度。

《史記·滑稽列傳》說,有一位叫優孟的楚人,“常以談笑諷諫……善為言笑,然合於大道,以游心駭耳”。這充分表明了咱們老祖宗對於喜劇的理解:“談笑”是為了“諷諫”,“駭耳”是為了“游心”,“言笑”須合於“大道”。謝晉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從某種程度上說,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喜劇的這個定義。

劇照集錦

《大李、小李和老李》《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大李、小李和老李》

相關連線

http://www.sport.org.cn/wenhua/yingshi/2003-10-26/1868.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