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黿頭渚

太湖黿頭渚

太湖黿頭渚是橫臥無錫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始建於1916年,現面積達539公頃。2012年10月26日,黿頭渚晉升為國家5A級風景區。黿頭渚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風景區已成為旅遊度假休養勝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太湖黿頭渚太湖黿頭渚
太極峽景區面積24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黿頭渚為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主景點之一。

太湖風光,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碧水遼闊,煙波浩淼,峰巒隱現,氣象萬千。黿頭渚,獨占太湖風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勝景。郭沫若吟道:“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趙朴初稱讚:“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一代大師的瑰麗詩句,更使黿渚風韻名揚境內海外。

黿頭渚的美麗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嚮往。蕭梁時,此地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一處。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喔,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蹟。文人雅士詠唱之作頗多。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雲”兩處摩崖石刻,既讚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孕育吳越兩地(現為江蘇浙江兩省)的寬闊胸懷,也蘊涵了對此地風光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評價。
1918年,黿頭渚始建園林,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紛紛在黿頭渚附近營造私家花園和別墅。80年代後,經統一規劃布局,精心綴連,後又不斷擴建新景點,使這一太湖風景名勝遊覽之區日趨完美,面積達300公頃,成為江南最大的山水園林之一。
黿頭渚現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萬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徑、太湖仙島、江南蘭苑及犢山晨霧、廣福古寺等10多處景點。其中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山鄉田園風光;有典雅精緻、古樸純淨的江南園林景致;還有吃、住、購、行等配套齊全的服務和娛樂設施,加上歷代名人雅士遊蹤、石刻、書畫、傳說等諸多內涵深厚的文化積澱,構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為主、人工點綴為輔的生動雋美、多彩多姿的綜合性、多功能風景旅遊勝地。今日的黿頭渚、魅力非凡,令人神往!

主要景點

萬浪橋和蒼鷹渚

浪橋,在廣福寺東山坡下,沿湖有一處天然水灣,蘆葦叢生,有漁舟停泊其間。山坡上岩壁懸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圍以曲堤,中建拱橋,淡泊寧靜。每當東南風大作,捲起萬千巨浪,濤聲如吼,從遠處滾滾而來,拍打湖堤,水濺珠飛,恰如漫天雪花紛揚,因而得“萬浪橋”之名。

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太湖仙島原名三山,俗稱烏龜山。位於梅梁湖中,距黿頭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積12公頃,實際上由4個小山峰組成。 頭尾二山名“東鴨、西鴨”,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無名。主山高49.8米。五十年代始進行開發,造橋、建亭、綠化;七八十年代建聳翠樓,山頂建文徵明詩碑亭,東建“點鷗亭”等;1990年闢為猴島,現在已成為“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展示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區,中有古樸凝重、亭廊連結的會仙橋,會仙橋北的西鴨山,為洞天福地遊覽區,聳立著精雕細縷的“太湖仙島”大牌坊,漢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迴鑾圖”。有專供猴子棲息和表演猴藝的花果山水簾洞、演藝場,還裝點著“神猴出世”、“齊天大聖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現著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情景

黿頭渚門樓

在充山腳下,呈牌樓狀,上蓋桔黃色琉璃 黿頭渚門樓瓦,建於1986年。由此前行3.5公里直通老門樓。入園有高架電動列車代步,全程3800米,越五里湖水面,穿鹿頂山隧道,直通老門樓。老門樓位於犢山村,建於1972年,飛甍重檐,琉璃瓦頂,正面有“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面書“山輝川媚”。入門左側為“太湖別墅”門樓,穿月洞門、循齊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館;順大路向前,走過300米的杜鵑坡,有通往太湖仙島的輪渡碼頭,此處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犢山、小箕山(錦園)、大箕山諸峰環抱。湖水廣闊處,可見若沉若浮形如大龜的三山。湖堤上風光明媚,著名旅美畫家楊令?,1935年回國時,為黿頭渚寫下“翠微嶂”三字,勒於湖堤山岩上。

“太湖佳絕處”牌坊

原為“橫雲山莊”門樓,始建於1931年,結構古典,北式風格,斗拱連線,琉璃頂、飛檐翹角。1975年根據郭沫若詩句並集其手跡制額。牌坊右側,有磚徹拱門, 太湖佳絕處
正反面有磚刻“利涉”、“問津”。1934年前的黿頭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稱“利涉”。渡船將遊人送到這裡,不知“桃花源”在何處,就得“問津”。進牌坊,立以照壁,飾以鳳穿牡丹。壁後臨水而築“涵萬軒”水榭,軒內懸掛“湖山罨畫”一額,系乾隆手筆。1934年,園主得之於北京地安門菸袋斜街,據說還是圓明園中故物。

長春橋

1936年建,位於涵萬軒和絳雪軒的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後築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橋呈拱形,仿佛頤和園中的玉帶橋,橋洞映日成渾圓形。湖堤上引種日本野生大山櫻,已有60多年歷史。每年4月,花開如雲,淡紅粉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嬈,稱“長春櫻花”。長春橋向前,有古建築半露水面,題額“絳雪軒”,與涵萬軒對景。絳雪軒旁為雲逗樓,園主為紀念先祖楊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題額。上坡,有花神廟,建於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雲裳,姿態端麗。

“具區勝境”牌坊

屹立於長春橋畔船塢處,面臨太湖,斗拱飛檐,古樸清雅。背額“橫雲山莊”。具區,是太湖古稱;橫雲山莊則是公園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聳立,狀如作揖迎客。前行還有王蔭之的“到此忘機”刻,以示遊人到此凡念頓消,超然世外。

藕花深處

建於1931年,得名於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在大片湖水的輝映下,蜿蜒小溪,曲橋清流,別有情趣。前有方亭,位於荷花叢中,因而亭上懸“藕花深處”匾額。亭北是清芬嶼。四面環水,上有宮殿式祠宇五間,原為楊家祠堂。堂額“清芬”,為李苦禪重書。兩旁有安徽賴少其所書的“湖闊魚龍躍;山陰草木香”楹聯。堂懸張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額。兩旁武中奇書孫保圻的聯句: 鷗侶無猜,四面雲水誰作主; 鴟夷安在,五湖煙雨獨忘機。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輕紗,身披蟬翼,翩翩有神。對面有“淨香水榭”和“牡丹塢”。這裡建築疏密有致,濃淡相宜,遊人觀察了浩渺雄渾的太湖,又覓得如此幽靜的古典園林小區,頓覺怡然自得。

黿頭渚

太湖黿頭渚太湖黿頭渚
是縱觀太湖山水組合最佳處。一脈青峰,從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濤之中。那塊被神化了的渚頭巨石,三面湖水擁抱,衝波兀立,顯示出一隻栩栩如生的神黿,昂首於碧水之中,雄姿英發。 登上黿頭,極目遠眺,浩渺湖水,滌盡人間的囂塵,遠山如黛,直舒胸臆。明華雲吟有“瑤台倒映參差樹,玉鏡屏開遠近山”之句。無錫狀元孫繼皋,吟道“天浮一黿出,山挾萬龍趨”。 黿頭渚有一燈塔,臨湖危立。1860年,無錫紳士華題蓉,一次舟行夜歸,迷航誤入湖心,險遭覆舟,其後裔在渚上立桿懸燈導航。1924年夏,錫湖輪船公司通船,地方人士集資建燈塔導航,以保航行安全。1982年進行加固翻新,重檐琉璃頂,金山石貼面,高度從原來的12.6米加高為13.1米,改變了原似“鐵釘”船的形象,既能導航又點綴了景色。 黿頭渚刻石,兀立於燈塔後,高2米餘。正面刻“黿頭渚”三字,為光緒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背面題刻“黿渚春濤”,原為清末狀元劉春霖所書,毀於“十年動亂”。後集唐駝為“花神廟”所書聯句“春色斗燕支,天教萬紫千紅,都歸主宰;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合住神仙”中的“黿渚春濤”四字,補刻於石上。 黿頭渚上還建有“涵虛亭”,八角形,亭中懸有清代陳夔龍1919年書的匾額。 橫雲石壁 在涵虛亭下的一個天然大水灣里。這裡,湖灘崖上,石壁列陣,怪石眠空;下側湖水吞波吐濤,古人有“千金能買太湖石,難買斷岸此千尺”的讚譽。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隱於蠡湖,常在這裡湖灘濯足,取“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抗戰勝利時,無錫人朱松黯書“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八個隸字於石上,以示對東林黨人高風亮節的敬仰。“橫雲”和“包孕吳越”摩崖石刻,為晚清無錫縣令廖綸所書。1895年春,廖綸偕友泛舟至此,覺得這裡氣勢雄偉,欣然題書鐫於岩壁,以譽太湖似母親般地孕育著江浙兩省人民。山坡上建有“霞綺亭”,方形,臨崖兀立,有楊壽楣的《霞綺亭記》刻石,林散之書於1990年的亭額。

旅遊信息

門票

成人票:105元/位 同程網優惠價 90元 
兒童票:1.2米下免票,1.2-1.4米半票,1.4米上全票。本科以內學生證享受70元/位 
老年證60歲以上免票,老年證70歲以上享受23元/人,現役軍官證免票 
車輛:小車15元停車費,大車20元

交通

徐霞客首游太湖經典線路: 黿頭渚——燈塔——太湖仙島——萬浪橋
推薦精華游線路:充山大門——遊覽中心——太湖仙島——太湖佳絕處——具區勝境——黿渚春濤——廣福古寺——鹿頂山——充山大門
逍遙遊線路:
充山大門——十里芳徑——鹿頂山——中日櫻花友誼林——江南蘭苑——遊覽中心——太湖仙島——太湖佳絕處——具區勝境——黿渚春濤——廣福古寺——七十二峰山館——萬浪橋——蒼鷹渚——湖山真意——充山大門

水上精華游線路:
黿頭渚碼頭乘豪華遊船——浪上飛舟覽盡太湖七十二峰——遠眺三國城吳軍水寨——臨仙島勝境賞三山映碧——榮氏別墅瓊樓玉宇——中犢晨霧閱盡孤島景——黿頭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