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孤獨閃光》

《大地孤獨閃光》

《大地孤獨閃光》是李海鵬編著的紀實類作品,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在2011年7月1日出版。作者用精挑細選的文字,為光怪陸離紛紜複雜的今日中國留下了無雙的寫照。在這裡讀懂中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第1版(2011年7月1日)
叢書名:南方周末記者文集
平裝:24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49102082
條形碼:9787549102082
商品尺寸:23.8x17x1.8cm
商品重量:399g
品牌:齊物秋水
ASIN:B0058BC2HK

內容簡介

大地孤獨閃光》包括:大國小事、舉重冠軍之死、金牌工廠的退役安置難題、力士舉不起的生活之重、採訪手記:追尋湮沒的遺蹤、人工盲童、車陷紫禁城、無情戒毒術、120收費“戰”與楊桂珍之死、“神童”到中年、環佩玎踏、富豪徵婚記、外國“紅孩子”的中國人生、寒春,留在1960年代、農民富豪的烏托邦、薩布瑞亞校長的事業、最後的滿語者、現場永遠複雜等內容。

編輯推薦

《大地孤獨閃光》:《南方周末》高級記者李海鵬的特稿,精挑細選的文字,為光怪陸離紛紜複雜的今日中國留下了無雙的寫照。在這裡讀懂中國。

媒體推薦

李海鵬的特稿,為光怪陸離紛紜複雜的今日中國留下了無雙的寫照。他是那種不可替代的人。有此不世出的記者,是中國新聞共同體的幸事一樁。他在寫小說,他在寫隨筆,他在寫專欄。他的文字,萃取性靈和想像力,差使古今中外,我是每每想讀,又每每放下。沉醉,想見其為人。
——《南方周》常務副總編陳明洋
李海鵬的作品講究新聞文學性,在表達技巧和敘事上進行更多的追求,寫出來了很多很多“對抗時間的寫作”。新聞本身是易碎品,但《南方周末》“特稿”可以經得起時間的磨礪,這是海鵬的“特稿”。
——《南方周》編委鄧科
李海鵬的文字在中國當代無人出其右,如果他的書能值十塊錢,我的書賣一塊錢都太貴了。書里的文章我大多都看過,可還是會去書店買一本。簽名就算了,估計他不願意簽,我也不在乎。這條確實是廣告,不過毫不誇張,我對此言論負責。
——作家慕容雪村
《南方周末》對海鵬的改變很大,怎么說呢,他喜歡談些大問題了。他說他討厭不公平和容易同情人的天性在這個階段被激發出來,他轉過身就變成了我們原來誰也想不到的“中國最好的記者”。幾乎所有人認識的海鵬都是那個寫著漂亮報道的人。
——《第一財經周刊》總編輯伊險峰

目錄

總序:你必須撫摸他們,他們是中國跳脫的心
序:你的才情令中國射精
自序
第壹輯大國小事
引言
舉重冠軍之死
金牌工廠的退役安置難題
力士舉不起的生活之重
採訪手記:追尋湮沒的遺蹤
人工盲童
車陷紫禁城
無情戒毒術
120收費“戰”與楊桂珍之死
“神童”到中年
第貳輯環佩玎踏
引言
富豪徵婚記
外國“紅孩子”的中國人生
寒春,留在1960年代
農民富豪的烏托邦
薩布瑞亞校長的事業
最後的滿語者
第叄輯現場永遠複雜
引言
災後北川殘酷一面
採訪手記:北川惶然錄
380公里:一塊煤的利益之旅
沙蘭鎮水災:一連串錯誤導致的悲劇
沙蘭鎮水災採訪手記
搶救“碗礁一號
悲情航班MU5210
故宮,不可能完美的大修
第肆輯讀懂中國
引言
日本在中國
郴州歡慶貪官倒台官場畸變七年終結
董建華七年
中國足球朝代更替
兩個劉翔的跨越
韓寒者,冒犯也
序言
有那么一種記者,新聞界稱之為“隱藏在新聞業內的作家”,以前我不願意別人這么看我,因為這說法里有點兒想當作家卻當不成的意思。現在沒所謂了,你盡可以認為我曾經是那么個人。我離開《南方周末》已有 一段時間了,說來真巧,如今還真的致力於當一個值得當的好作家。 從2002年夏至2009年初我在《南方周末》工作,至少在最初幾年,我覺得這是一份很棒的工作。我喜歡坐飛機延伸自己的活動半徑,也喜歡坐飛機本身,還喜歡不辭辛苦地四處收羅我們這個時代的光怪陸離的故事。我寫了書中的這些報導,然後忘記它們,繼續下一次採訪。幾年之後,我重讀這些故事,覺得寫得還算不賴而且並未變得陳舊,因此不抗拒把它們收集出版。
這些報導貼合中國的現實。它們是我們乘飛機經過這個時代時,通過舷窗看到的大地的孤獨的閃光。重讀之時,我仍然為其中一些故事感到悲哀。關於這些事,我該說什麼呢?它們加深了我對這個國家的認識,也加深了我對於人的認識。它們瀟灑,它們也沉重;它們是吾之甘露,也是吾之苦酒。
李海鵬

文摘

全部完成。對於遭到盜撈,以及搶救性發掘受到的時間限制,中國水下考古隊頗感遺憾。張威覺得,如果自己當初對這次發掘的預期值為100分的話,事實上自己只收穫了80分,而林果則認為他們只達到了75分。
現在他們只好期望,對這艘木質沉船本身的進一步考古能夠挽回一些分數。這還需要新的經費。
考古隊員已對沉船的龍骨進行探摸測繪。龍骨暴露在水中的部分長1.45米,周長約77厘米,直徑約22厘米,厚26厘米,延伸到船板下面,並與船板拼接成一體。根據它的大小,張威推斷,沉船的長度在18-20米間,“不太大”,以300多年前的中國造船水準來看也只屬於中等大小的船隻,應為用於近海航行的運輸船。
考古專家們大多傾向於同意張威的意見。他們推測,沉船的身份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它從景德鎮出發,沿水路至長江並出海,在前往福州、泉州或廣州的途中沉沒;另一種是它的目的地為澎湖列島,林果按照當時的歷史資料估算,當時也許正有一艘西班牙商船在那裡等待著這艘轉運船的到來。
也有猜想說,瓷器是由陸路到達福州的,不過對於沉船本身的身份,這一猜想與上述推測並無不同。
潛水長張勇則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即沉船是一艘中距離的遠洋船,或許可把瓷器運抵越南等地。他的依據是,人們曾在越南海域發現類似的中國古代沉船。“這艘船也許是到東南亞去給前往歐洲的大船送貨。”張勇說,“這么大的船,如果沿近海航線航行的話,到達東南亞也並非沒有可能。”
除了船體大小之外,船的形狀值得研究。福建省的一些學者猜測的是:它是不是尖底的“福船”,即明清兩代的福建一帶所造船隻?這一點現在還無法判斷。張勇說:“我覺得我已經觸摸到了船底板,但那是不是船底板,現在還不能定論。”
另外,專家們正在勾勒這艘沉船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聯之線。以往,這條中歐貿易線路的起點往往被認為是廣州、泉州,而這艘沉船究竟是遠洋船還是轉運船,則被看作是福州能否被當作起點的新證據。
另外一些發現暫時看起來還沒有太大價值,比如在船艙中發現的4件日常小器物,分別為一個殘留部分墨跡的不及巴掌大的小石硯、一個小羅漢雕像、一個陶製的龍頭以及一枚銅錢。林果說,考古如破案,文物如物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