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語》

《大唐新語》,筆記小說集。撰者唐代劉肅,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此書有元和丁亥(807)自序,署銜“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陽縣主簿”。

《大唐新語》

新唐書·藝文志》說他是“元和中江都主簿”。它記載唐代歷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於大曆,多取材於《朝野僉載》《隋唐嘉話》等書。仿《世說新語》體例,分匡贊、規諫、極諫、剛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節義、孝行、友悌、舉賢、識量、容恕、知微、聰敏、文章、著述、從善、諛佞、釐革、隱逸、褒錫、懲戒、勸勵、酷忍、諧謔、記異、郊禪等30門類、13卷。內容多有關政治和道德教化。書後有總論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圖是以前事為鑑戒。書中也記載了不少有關詩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門,錄存初唐及開元初人所作詩歌多首,並敘其本事,間載時人評論,為後來編集和研究唐詩者所取材。明人刻本改題“大唐世說新語”或“唐世說新語”,《四庫全書》據《新唐書·藝文志》恢復原名,並列入小說家類。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許德楠、李鼎霞點校本,以《稗海》本為底本,以明代嘉靖潘玄度刻本、《四庫全書》文津閣寫本及明人抄本殘卷對校,末附佚文及有關序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