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們》

《夥伴們》

松德海姆1970年的經典音樂劇《夥伴們》是松德海姆的突破之作,以幽默的角度描寫了都市人種種不安定的婚姻和伴侶關係,被認為是當時百老匯音樂劇中少有的深刻之作。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海報海報

百老匯首演:1970年4月26日
場次:705場(7場預演)
地點:阿爾文劇院(AlvinTheatre)

創作團隊
作曲:史蒂芬·桑代姆(StephenSondheim)
作詞:史蒂芬·桑代姆(StephenSondheim)
編劇:喬治·福斯(GeorgeFurth)
導演: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
編舞:麥克·貝內特(MichaelBennett)
舞美設計:布里斯·阿隆松(BorisAronson)
服裝設計:D·D·瑞恩(D.D.Ryan)
燈光設計:羅伯特·奧恩伯(RobertOrnbo)
投影設計:布里斯·阿隆松(BorisAronson)
音響設計:傑克·曼恩(JackMann)
演員 迪恩·瓊斯(DeanJones),伊萊恩·斯特里奇(ElaineStritch),唐娜·麥克基尼(DonnaMcKechnie),查爾斯·布拉斯威爾(CharlesBraswell)
倫敦西區首演1972年1月18日
場次:344場
地點:女王陛下劇院(HerMajesty'sTheatre)
該版本與百老匯首演為同一創作團隊
演員 拉里·科特(LarryKert),伊萊恩·斯特里奇(ElaineStritch),唐娜·麥克基尼(DonnaMcKechnie)
百老匯第一次重排:1995年10月5日
場次:60場(43場預演)
地點:克里特利恩中央舞台右劇院(CriterionCenterStageRight)

創作團隊
導演:斯科特·艾利斯(ScottEllis)
編舞:羅伯·馬歇爾(RobMarshall)
舞美設計:托尼·瓦爾頓(TonyWalton)
服裝設計:威廉·埃薇·朗(WilliamIveyLong)
燈光設計:皮特·卡克佐羅斯基(PeterKaczorowski)
音響設計:托尼·米奧拉(TonyMeola)
投影設計:文道爾·K·哈林頓(WendallK.Harrington)
演員 鮑伊德·蓋恩斯(BoydGaines),夏洛特·丹布伊絲(Charlotted'Amboise),羅伯特·威斯騰堡(RobertWestenberg),簡·克拉克沃斯基(JaneKrakowski)
倫敦西區第一次重排1995年12月13日
地點:1995年12月1日預演至1996年3月2日在道格瑪倉庫(DonmarWarehouse),1996年3月7日至6月29日在阿爾伯利劇院(Albery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山姆·門德斯(SamMendes)
舞美設計:馬克·湯普森(MarkThompson)
服裝設計:馬克·湯普森(MarkThompson)
燈光設計:保羅·普萊恩特(PaulPryant)
音響設計:約翰·A·萊昂納德(JohnA.Leonard)
演員 亞德里安·萊斯特(AdrianLester),克里夫·羅威(CliveRowe),謝拉·吉什(SheilaGish),保羅·本特利(PaulBentley)
百老匯第二次重排:2006年11月29日
場次:246場(34場預演)
地點:埃塞爾·巴里摩爾劇院(EthelBarrymore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約翰·多伊爾(JohnDoyle)
編舞:約翰·多伊爾(JohnDoyle)
舞美設計:大衛·嘉洛(DavidGallo)
服裝設計:安·霍爾德-沃德(AnnHould-Ward)
燈光設計:托馬斯·C·哈斯(ThomasC.Hase)
音響設計:安德魯·凱斯特(AndrewKeister)
勞爾·伊斯帕扎(RaúlEsparza),凱斯·巴特巴夫(KeithButerbaugh),克利絲汀·哈夫曼(KristinHuffman),伊利莎白·斯坦利(ElizabethStanley)

創作背景

海報海報

百老匯著名編劇寫下了11個獨幕短劇,計畫湊成一個由系列劇組成的演出,讓金·斯坦利(KimStanley)擔任每個短劇中的主角。安東尼·帕金斯(AnthonyPerkins)有意指導該劇,他啊邀請史蒂芬·桑代姆(StephenSondheim)研讀劇本。桑代姆和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看完劇本認為作品有改編成音樂劇的潛力,旨在探討現代都市人的婚姻生活。

排練過程中,原定男主角安東尼·帕金斯退出指導其新進話劇,由電視明星迪恩·瓊斯(DeanJones)擔任男主角。7場預演後,這部名為《夥伴們》的音樂劇在百老匯開演。評論被這部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革新性的作品所鎮靜,演出獲得良好反響,儘管在演出中表現出色,迪恩·瓊斯因為生理疾病和婚姻生活的波折而情緒失衡,於開演一個月後退出劇組,後備演員——曾經在《西區故事》百老匯首演版中扮演男主角托尼的拉里·科特(LarryKert)頂替男主角。科特的出色表演將評論界再度吸引回劇院,為演出寫劇評,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同時他的傑出演技為他贏得了托尼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成為第一個非劇組原班成員而獲得表演獎提名的演員。

原班演員錄製首演劇組錄音的過程被拍攝成記錄片,記錄片中女演員因為酗酒而影響了錄音進程。拉里·科特的出色表演引起了製作人的注意,他們希望為他製作一版錄音,但由於百老匯首演錄音已在他擔任主角前錄製,於是當他和其他演員在倫敦首演該劇時,製作人為他專門錄製了男主角的音軌,以取代原版錄音中男主角的聲音,製作成“倫敦首演劇組錄音“。1998年,劇組錄音被製作成CD重新發行,拉里·科特的一首歌曲被當成特別饋贈收錄在CD中。

1971年,《夥伴們》舉行了全美巡演,演出持續了一年。1972年倫敦西區推出該劇,諸多優秀的西區演員加入劇組。

1995年,百老匯重排版《夥伴們》開演,延續了原版的舞颱風格,演出反應平平。同年倫敦推出一個全新製作,獲得好評,並被錄製成視頻在BBC電視台播放。

2002年華盛頓特區甘迺迪中心推出向桑代姆致敬系列演出,《夥伴們》作為系列演出的一部分於2002年5月17日起首演,持續17場。

2006年,英國導演約翰·多伊爾(JohnDoyle)用更具有先鋒色彩的全新理念導演了《夥伴們》,演出於11月29日在百老匯首演,延續了導演2005年《理髮師陶德》的風格,讓演員同時擔任樂手。該版演出被錄製成視頻,於2007年在PBS電視台播放。

劇情介紹

劇照劇照

劇情圍繞紐約單身男子鮑比展開,他是個難以維繫長期男女關係的單身男子,更無法承擔婚姻的責任。他有10個朋友,是5對夫婦,他冷眼觀察著這些朋友婚姻生活的點滴,得出婚姻是不幸的結論,而他自己卻無法從三個女友的關係中理出頭緒。全劇由多個獨立故事組成,沒有線性發展的關係,被鮑比35歲生日串聯在一起。

這天是紐約單身男子鮑比的35歲生日,他的朋友,5對夫婦來到他的公寓舉辦了一場生日晚會。這5對夫婦只認識鮑比,彼此之間不熟悉。他試圖吹滅蠟燭,但是蠟燭火焰頑強的燃燒著。他許下空白心愿,他沒想過結婚,他那些瘋狂的已婚朋友讓他見識到婚姻的不幸,他認為自己只需要朋友。接下來是一系列彼此並不相關的場景,鮑比和不同的夫婦探討他們的婚姻。

第一場,哈里(Harry)和莎拉(Sarah)夫婦。鮑比帶著美食來到他們家,莎拉表示自己在節食,哈里在戒酒,但很快鮑比發現,莎拉偷吃了蛋糕而哈里偷喝了一杯酒。莎拉在學空手道,鮑比請她表演一下,結果她拿哈里做靶子,兩人打鬧起來。鮑比最年長,結婚最頻繁的喬安娜告訴他,婚姻不過就是兩個人一起做的小事。他問哈里是否後悔結婚,哈里表示婚姻讓人懊惱也讓人慶幸,它能改變你的生活。

第二場,皮特(Peter)和蘇珊(Susan)夫婦。他們婚姻美滿,男才女貌十分般配,也十分恩愛。鮑比無心的和蘇珊調情,並說如果哪天他們分手了,一定要第一個告訴他。於是他們說,你是第一個知道我們要離婚的人。

第三場,簡妮(Jenny)和大衛(David)夫婦。鮑比和他們一起抽大麻,三人十分高興。簡妮有著女強人性格,大衛性格軟弱。大衛告訴鮑比,自己其實很有男子氣概,只是不愛表露。簡妮喋喋不休,但是實際上什麼也沒說。他們問鮑比為什麼不結婚,鮑比告訴他們自己有三個女友,都愛他到發瘋,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鮑比離開他們家時,大衛悄悄告訴他,簡妮說喜歡大衛的軟弱,其實是為了讓他高興說的好話。

每個人都想給鮑比物色妻子,每個男人都想要尋找一夜情的刺激。鮑比對自己的現狀十分滿意,他在尋找和等待一個集合他前幾個女友所有優點的人。

鮑比在中央公園的不同地方和三個女友見面。第一個是空姐愛普爾(April),她知道自己姿色平平,但並不自卑。她對一個男性朋友有了興趣,十分高興。鮑比和凱西在公園一個僻靜的角落見面,因為她覺得這是喧囂紐約中的世外桃源,就像她自己一樣。鮑比告訴她,在他們初識時,他想過要跟她結婚,她也說的同樣的話,他們很高興彼此有意向結婚,這時凱西說她將要回老家結婚了,她不屬於紐約,然後離去。第三個女友瑪莎非常喜歡紐約市,她覺得這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她不斷訴說著紐約不同區域的差別,已經如何從一個人的臀部看出他是不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鮑比被她的話嚇著了。

艾米(Amy)和保羅(Paul)同居多年,最近才準備結婚。但面對婚姻,艾米十分痛苦,在婚禮前一刻仍然在說不想結婚。保羅看到她在婚禮上發瘋,同時想到自己是猶太人和她是天主教徒,於是決定不舉行婚禮。離開了婚禮現場,作為伴郎的鮑比本來試圖安慰艾米,最後卻向她求婚。這個舉動終於讓艾米清醒過來,她追隨保羅而去。

故事回到鮑比的生日晚會上,他再次吹蠟燭,真心許願希望和人結婚,獲得一個平靜而安逸的婚姻。

鮑比吹滅了一半的蠟燭,他的朋友們交流起對他的看法。鮑比終於意識到每個人都有伴侶,而自己形單影隻。他的朋友們為他擔心,妻子們都認為他該找一個和自己一樣的穩重女性,而不是他現在交往的那些隨便的姑娘。他帶愛普爾回家過夜,愛普爾覺得他家非常溫馨,在床上,兩人分享了過去約會中的趣聞然後做愛。第二天,愛普爾要登上去巴塞羅納的飛機,鮑比像以前對其他姑娘一樣,有口無心的請她不要走,告訴她自己多么喜歡她,而她竟然當真決定留下來,反讓鮑比不知所措。

鮑比帶瑪莎去拜訪皮特和蘇珊,他們已經離婚但是仍住在一起,他們對現狀十分滿意,既可以享受共同生活的樂趣,又不必承擔婚姻的繁重責任。蘇珊和瑪莎一起做午飯,皮特問鮑比是否有過同性戀經歷,鮑比默認,儘管皮特表示自己不是真正的同性戀,他還是認為如果不是社會約束,他可能會與鮑比有發展。對此,鮑比感到十分不舒服,絕對一笑了之。

喬安娜和拉裡帶鮑比去夜總會,在拉里跳舞時,喬安娜大醉之後跟鮑比透露了許多前夫的事,當她發現別的女人試圖勾引拉里時,當場大聲吵鬧。她嘲笑無所事事的女人們在婚姻中浪費生命的行經。但隨即發現,自己不過也就是這樣的女人,她比其他人更糟,明明自己就過著這種的生活,還成天指責他人。

拉里並告訴羅伯特,也許自己就因為她如此放肆才愛她。拉里抽身結帳,喬安娜嘟囔著自己會照顧鮑比。他們離開了,鮑比回想起這段時間的經歷,開始質疑朋友們,他們為什麼要結婚?但是最終他發現自己和他們一樣,儘管會面臨痛苦,他仍然希望與人相伴。

回到演出開場的晚會上,朋友們等了兩小時,鮑比仍然沒有出現。隨後他們紛紛祝願他生日快樂,回家去了。鮑比終於回到家,微笑著吹滅蠟燭。

曲目介紹

第一幕:

序曲(Overture)

夥伴們(Company)

你們一起做的瑣事(TheLittleThingsYouDoTogether)

難過而感恩(Sorry-Grateful)

你能讓一個人發瘋(YouCouldDriveaPersonCrazy)

我給你找了個姑娘(HaveIGotAGirlforYou)

有人在等待(SomeoneIsWaiting)

另外一百人在等待(AnotherHundredPeople)

今天結婚(GettingMarriedToday)

和我結婚(MarryMeaLittle*--Robert)

第二幕:

肩並肩/沒有你我們怎么辦?

(SidebySidebySide/WhatWouldWeDoWithoutYou?)

可憐的寶貝(PoorBaby)

滴答響(Tick-Tock)

巴塞隆納(Barcelona)

午餐的女士(TheLadiesWhoLunch)

活著(BeingAlive)

所獲成就

1970年百老匯首演版榮獲

1970年托尼獎(TonyAward)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編劇,最佳作曲,最佳作詞,最佳舞美設計,最佳音樂劇導演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兩項音樂劇最佳女主角,音樂劇最佳男配角,兩項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最佳燈光設計,最佳編舞提名。這是托尼獎唯一一次將音樂劇作曲,作詞單獨頒獎,桑代姆同時榮獲兩項大獎,拉里·科特獲得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提名,是第一次非原班演員獲得表演獎提名。

1970年戲劇世界獎(TheatreWorldAward)最佳音樂劇女主角獎

1970年戲劇桌獎(DramaDeskAward)傑出音樂劇編劇,傑出作曲,傑出作詞,傑出舞美設計,傑出音樂劇導演獎

1995年百老匯重排版榮獲

1996年托尼獎最佳重排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提名;1996年戲劇桌獎傑出音樂劇女配角

2006年百老匯重排版榮獲

2007年托尼獎最佳重排音樂劇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導演提名。 2007年戲劇桌獎傑出重排音樂劇,傑出音樂劇男主角獎,傑出音樂劇女配角,傑出音樂劇導演,傑出配器提名。

相關評論

《夥伴們》是第一個探討嚴肅都市成人生活婚姻問題的音樂劇,桑代姆表示這就是一部分關於美國社會重要組成部分——中產階級生活困惑的音樂劇。《夥伴們》也對音樂劇表現形式進行了革新,歌曲用於對其他角色的評價,而不是抒發角色自己的感情,推動故事的發展。

“導演讓演員身兼樂師的做法並不總是有效,但是在《夥伴們》中,這種處理加強了故事中現代都市人的疏離。”
——本·布蘭特利(BenBrantley) 《紐約時報》 (NewYorkTimes)2006年11月30日
1970年創作的《夥伴們》,這部作品被證明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部音樂劇作品。它那關於“婚姻”概念的討論,它那以玻璃和鉻來象徵的紐約都市生活的緊張和冷漠,以及那並不緊湊的劇情,都使得它自誕生之日起就顯得那么卓爾不群。在《夥伴們》中,所有的音樂劇元素被交織成為一個整體,簡直是天衣無縫、不可分割。它為音樂劇的創作開啟了新的創作途徑。《夥伴們》是可以和《演藝船》《俄克拉荷馬》《西區故事》以及《屋頂上的提琴手》相提並論的成功之作。
同時,該劇更是突破了以往音樂劇的故事形式,被稱為“概念音樂劇”,劇本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發展,雖然也著眼於人物關係,但卻並不會像通俗劇那樣有開端、衝突、大團圓結局的故事鋪排。

詞曲作者

松德海姆專輯松德海姆專輯

作為美國音樂劇場國寶級的創作者,松德海姆自1957年出道至今,贏得無數獎座,包括托尼獎、葛萊美獎、奧斯卡最

佳原創歌曲獎、普利茲戲劇獎等。松德海姆的處女作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區故事》 ,當時他在劇組裡的任務是撰詞人。其名作多不勝數,代表作包括 《刺客列傳》 (Assassins)、 《青蛙》(TheFrogs)等。
松德海姆與電影界的合作也由來已久,他曾為阿倫·雷乃的《史塔維斯基》配樂,沃倫·比蒂的《至尊神探》撰寫歌曲,並曾經合寫Cult片《勾魂遊戲》的劇本。只不過,松德海姆的經典作品被翻拍成電影的數量卻並不多,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蒂姆·波頓2007年執導的《理髮師陶德》以及1977年伊莉莎白·泰勒主演的歌舞喜劇片《小夜曲》

歐美經典音樂劇

歐美音樂劇是當今世界舞台上非常成功的戲劇藝術。歐美音樂劇,包括《歌劇院魅影》在內一大批精品音樂劇及享譽世界的音樂劇大師們,以其精妙絕倫、令人痴迷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億萬觀眾,創造了票房的奇蹟。2008年10月百老匯原裝音樂劇《阿依達》,登入中國,參演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成為國際頂級演出的一大看點和亮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