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南斯拉夫電影]

《地下》[南斯拉夫電影]
《地下》[南斯拉夫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下》(Underground),影片諷刺了政治至上及英雄崇拜,把人性的黑暗狠狠挖苦了一番。影片用庫斯圖里卡特有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影射了南斯拉夫整個當代史,尤其是國家崩潰背後的道德危機。片中人物千奇百怪,頗有費里尼作品人物的超現實性。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地下》《地下》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Emir Kusturica

編劇 Writer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Emir Kusturica .....also play

演員 Actor

米基·馬諾傑洛維奇 Miki Manojlović .....Marko Dren, poet

Srdjan Todorovic .....Jovan, Petar's Son

Lazar Ristovski .....Petar Popara 'Crni', War Hero

Mirjana Jokovic .....Natalija Zovkov, the Actress

斯拉夫科·斯提馬科Slavko Stimac .....Ivan, Marko's Brother

Ernst Stötzner .....Franz, theaggressor

蜜兒珍娜·卡瑞諾維克Mirjana Karanovic .....Vera, Petar's Woman

Erol Kadic .....Janez

Predrag Zagorac .....Tomislav

哈克·波姆 Hark Bohm .....Dr. Strasse

Petar Kralj .....Dr. Mirkovic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Emir Kusturica .....Arms dealer

製作人 Produced by

Karl Baumgartner .....co-producer

Maksa Catovic .....co-producer

Pierre Spengler .....executive produ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地下》《地下》

CiBy 2000 [法國]

Komuna Film

Pandora [法國]

發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人造眼 Artificial Eye [英國] ..... (Argentina) (video)

Artistas Argentinos Asociados (AAA) [阿根廷] ..... (Argentina)

Cinemussy ..... (Spain)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EDKO Film Ltd. [香港] ..... (Hong Kong)

Mundial Filmes [巴西] ..... (Brazil) (VHS)

New Yorker Films [美國] ..... (1996) (USA) (subtitled)

特技製作公司The Computer Film Company [英國] ..... (digital compositing)

上映日期

法國France1995年5月 ..... (Cannes Film Festival) (premiere)

法國France1995年10月25日

丹麥Denmark1995年11月10日

德國Germany1995年11月23日

波蘭Poland1995年11月24日

荷蘭Netherlands1995年12月21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1995年12月26日

西班牙Spain1996年1月24日

瑞典Sweden1996年2月2日

英國UK1996年3月8日

葡萄牙Portugal1996年3月22日

匈牙利Hungary1996年3月28日

日本Japan1996年4月20日

芬蘭Finland1996年7月19日

阿根廷Argentina1996年9月12日

馬爾他Malta1996年9月18日

美國USA1996年10月12日 ..... (New York Film Festival)

香港Hong Kong1996年12月19日

美國USA1997年6月20日

加拿大Canada1997年10月12日 .....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愛沙尼亞Estonia1997年10月31日

冰島Iceland1999年8月28日 ..... (Reykjavik Film Festival)

劇情介紹

版本一

1941年的南斯拉夫正處於德國法西斯占領時期。一夜,馬高為慶祝好友黑仔加入共產黨,請來了小樂隊助興。他和黑仔兩人喝著白蘭地,駕著馬車駛過空曠的街道,甚至鳴槍歡呼。黑仔被嘮叨的妻子劫回了家,馬高則去找妓女鬼混。馬高的弟弟伊萬是動物園的管理員,他因為口吃,總與動物為伍,可在德軍的一次轟炸中,動物園毀於一旦,他只救出黑猩猩宋妮。黑仔的妻子即將生產,他卻迷上了年輕漂亮的話劇演員娜塔莉,對她的納粹軍官情人法蘭斯憤恨無比。黑仔衝上劇院舞台,把娜塔莉從演出中劫走,不久被德軍抓住,施以酷刑。馬高化裝成大夫混入德軍老窩,勒死法蘭斯,救走黑仔。德國納粹展開大規模搜捕,包括伊萬在內的大批革命家屬躲進馬高家的地窖避難,深受重傷的黑仔也被送了進來,馬高成了他們和地上唯一的聯繫。黑仔的妻子難產死去,留下兒子祖凡。而此時娜塔莉卻在馬高的甜言蜜語中投入了他的懷抱。四年之後,侵略者被趕走了,南斯拉夫在狄托領導下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馬高作為其戰友身居高位,同妻子娜塔莉一起被民眾崇拜。他用各種方法讓地窖里的黑仔等人相信戰爭還在繼續,他們不得不躲在裡面為“革命”製造武器,卻做夢也想不到這些武器從後院成批地運往國外,為馬高換取大把的鈔票。時光轉眼間飛逝,為參加黑仔獨子祖凡的婚禮,馬高和娜塔莉來到地下。盛大的慶典上,人們大吃大喝,三個多年老友卻各懷心事。黑猩猩宋妮誤開大炮,宴會立時一片混亂,黑仔趁機帶著祖凡持槍潛上地面,準備與德軍大幹一場。他們把電影外景地當成敵軍陣地,大開殺戒,但翌日清晨祖凡便失足落水身亡。為尋找受驚嚇逃跑的宋妮,伊萬也來到地面,卻被途徑的車輛帶往了西德。馬高和娜塔莉則炸毀了地窖,帶著走私軍火賺來的錢逃出國境。時間到了1995年,在德國精神病院裡關了數年的伊萬無意看到報紙上通緝馬高和娜塔莉的訊息才知道哥哥欺騙了自己,於是沿著地下隧道走回了故鄉,但此時南斯拉夫卻已土崩瓦解,戰火紛飛,黑仔成了戰爭的領袖。坐著輪椅的馬高還在做軍火生意,憤怒的伊萬將他打死,自己隨後在教堂中上吊,陪伴馬高的娜塔莉也被士兵射殺。而孤獨的黑仔仿佛聽到兒子的呼喚,縱身跳入了水井,穿過那裡同妻兒重聚,跟朋友冰釋前嫌,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版本二

故事開始於貝爾格勒的一個地下兵工廠,人們相信戰爭還在繼續,不得不躲在這個地窖里加緊為“革命”製造武器。然而實際上,這些武器從後院成批運往國外,為馬高換取大把的鈔票。事情還要回到1941年,當時的南斯拉夫正處於德國法西斯占領時期。為慶祝好友黑仔加入共產黨,馬高請來了樂隊助興。馬高的弟弟伊萬是動物園的管理員,在一次德軍的轟炸中,他從動物園裡只救出了黑猩猩宋妮。不久德軍展開大規模的搜捕,黑仔和伊萬等一大批革命家屬躲進馬高家的地窖里避難,馬高成了他們和地面上聯繫的唯一的人。黑仔的妻子難產死去,留下兒子祖凡。四年之後,二戰結束,馬高身居高位,與前歌劇演員現在是其妻子的娜塔莉一起受到民眾的擁護。始終在地下生存的人們漸漸起了疑心。有天為參加祖凡的婚禮,馬高和娜塔莉來到地下。趁著宴會的混亂,黑仔帶著祖凡持槍到地面上,準備與德軍大幹一場……時光荏苒,到了1995年,南斯拉夫再一次陷入戰火之中,舊日的恩怨情仇到了了結的時候,人們都難免於悲劇性的結局。

幕後製作

這部黑色喜劇跨度很大,從1941年一直到1992年,經歷了二戰到南斯拉夫的解體,有點像野史版的大話西遊,部份情節是信不信由你。影片諷刺了政治至上及英雄崇拜,把人性的黑暗狠狠挖苦了一番。影片用庫斯圖里卡特有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影射了南斯拉夫整個當代史,尤其是國家崩潰背後的道德危機。片中人物千奇百怪,頗有費里尼作品人物的超現實性。全片不乏亮點,但也拍得太冗長了。

關於電影

南斯拉夫天才導演Emir Kusturica的《Underground》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他以一種含淚的幽默、憂傷的狂野向我們呈現了一部南斯拉夫國家的政治史詩。這部堪稱無雙的政治史詩濃縮了庫斯圖里卡卓而不群的創作理念和藝術表現力,並將其推向極至。為表現超現實色彩所運用的大量特技無論從構思或技術上都不可比擬。故事情節荒誕曲折而發人深省,使我們不得不審視與懷疑我們所置身的意識形態世界的虛無, 而那些被瘋狂的歷史風暴席捲的瘋狂的人們,則展示了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在隱忍和期待中堅強,在戲謔和歌唱中樂觀, 在亂世中身不由己和忘卻道德。影片通過三位主人公——知識分子和投機商馬高、他的朋友黑仔、他們共同的愛人娜塔莉——傳奇般的人生展現了導演對南斯拉夫這個民族的理解與複雜情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自然是離奇的故事情節和主人公複雜飽滿的性格,可以說,這裡除了伊萬,沒有一個絕對無辜的人物,尤其是馬高、黑仔與娜塔莉,統統都是地道的說謊者,他們欺騙別人,也自欺欺人。片中反覆出現的兩句經典對白是馬高對娜塔莉起誓,“我從不說謊。”然後娜塔莉陶醉而又傷心地回答,“你撒謊撒得多么漂亮!”黑仔和馬高無疑都是真心愛著娜塔莉的,但對於前者來說,這愛只是他個人英雄主義的一種浪漫化體現;而對於後者,這愛同革命、參政、走私軍火一樣,是他投機人生的一筆成功的財產。那么娜塔莉呢?看起來她似乎人盡可夫,為了生活得安全舒適,她可以對黑仔賣弄風情,無視馬高的謊言,甚至接受納粹敵人的追求。導演有意將這位女主人公塑造得矯揉做作,但是影片前半部她身上還處處閃現著清純與無知,後半部時則只剩下人前世故的搔首弄姿和人後痛苦的醉酒沉歡了。

三個人其實都無道德可言,在那樣一個瘋狂的年代瘋狂的地方,庫斯圖里卡告訴我們斯拉夫人不需要道德,所不同的是娜塔莉的不道德令人同情,黑仔因其粗鄙而更顯荒謬,引人發笑,馬高的性格則最為立體複雜。這裡不能不提到三位主人公的扮演者,拉扎·里斯托維奇、米拉佳娜·喬科維奇,和米克·麥諾喬洛維奇,沒有他們近乎完美的表演,影片絕不可能如此成功。他們都是很早就開始了演藝生涯,現已成為頂尖級的優秀演員。片中人物的年齡跨越五十年,情緒起伏變幻得幾乎難以把握,而他們則演來得心應手,放脫收斂均恰到好處。其中米克·麥諾喬洛維奇與庫斯圖里卡早在《爸爸出差時》就已合作過,對庫氏作品有著很深地理解,他談起所飾演的馬高時說,“我所演的這個角色描繪了一個含概巴爾幹半島全部歷史的混合物,一個集美麗、邪惡與毀滅於一體的混合物;描繪了近半個世紀,不,還不止這些,我是在描繪我們自己的靈魂。” 庫斯圖里卡的影片中極少出現徹底的正面或反面人物,伊萬雖則無辜,但因為口吃,基本上沒有真正參與到具體推動情節變化的活動中去,也很少表達思想,而是作為一個見證者默默旁觀。最後所有主要人物實際已全部死去,但在超現實的幻想之中,大家又都復活,相親相愛,在一片喧鬧的鼓樂聲里開著盛大的婚禮宴會。導演通過坐在一角的伊萬進行了總結陳詞,神奇的是,連他的口吃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狂歡的人們沒有察覺,他們所依附的土地已從大陸上分裂開去,在漫無邊際的水面上越漂越遠。庫斯圖里卡無言地告訴觀眾,這就是他祖國的命運。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怎能還不明白,他無休無止的玩笑其實只是在緩和內心深切的創痛?

關於音樂

為這部電影配樂的是Goran Bregovic(哥倫.布雷高維克),他是今日世界上最知名的巴爾幹音樂家。電影中Boban Markovic Orchestar銅管樂團自由不羈的演奏仿佛講故事般的天真,而Mesecina(Moonlight)早已成為巴爾乾吉普賽最具代表性的名曲之一;維德角赤足拉丁歌后Cesaria Evora低聲淺唱的葡萄牙語歌曲Ausencia也十分優美,是原聲的亮點之一,它為電影平添了抹不去的悲傷與無奈,也讓我們在這些粗獷迷亂的音符中找到一種銷魂的沉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