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眼科縱覽》

本刊系衛生部主管的《國外醫學》系列期刊之一,主要採用綜述、編譯、文摘三種形式報導國外眼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新經驗、新動態和新進展。讀者對象為眼科學及相關學科的中、高級臨床、。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國際眼科縱覽》雜誌(原刊名《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1964年創刊。系由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眼科學情報性學術期刊。其前身為1964年1月13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中國國外科學技術文獻編譯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科學情報研究室主辦的《醫學文摘第十分冊—眼科學》。1977年初更名為《國外醫學參考資料眼科學分冊》。從1979年第3期開始,根據國家科委(78)國科發字501號檔案,將《國外醫學參考資料》改名為《國外醫學》,《國外醫學參考資料眼科學分冊》改名為《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自1981年開始,經中國科技情報編譯出版委員會批准,本刊轉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出版,主管單位為衛生部。《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在1990年國外醫學系列雜誌第一次質量評比中獲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和衛生部科技司頒發的一等獎,1991年獲得北京市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2003年12月調整到中華醫學會主辦,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為第二主辦單位。2006年2月更名為《國際眼科縱覽》。《國際眼科縱覽》是我國較早的眼科專業雜誌之一,以中、高級眼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者為主要對象。主要以綜述、編譯和文摘等欄目形式,報導國內外眼科學在基礎研究及臨床方面的新理論、新技術、新進展和新經驗,在國內眼科繼續教育方面具有較大的影響。歷任總編輯為張曉樓、張士元,現任總編輯徐亮,編輯部主任李建軍。

投稿須知

本刊是我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與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國外醫學》系列期刊之一,是以中、高級眼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的中央級眼科醫學科技情報期刊。本刊主要以綜述、編譯和文摘等形式,報導國際眼科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新進展和新經驗,為促進我國眼科學的發展作出貢獻。本刊不定期增設國際學術交流欄目,內容為近1年內作者親自參加的本專業的國際學術會議、國外考察報告等。來稿要求:來稿應具科學性、邏輯性,並有理論和實踐意義。文字務求準確、精練、通順、重點突出。綜述、編譯稿件一式兩份,稿件處理費為30元,請作者在寄稿件同時以郵政匯款方式及時匯至編輯部。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的作者,請在主題中註明“投稿”字樣。請自留底稿。隨文稿附單位推薦信。文章所涉及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註文後左下方,並附基金證書複印件。根據著作權法並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後3個月內未接到本刊處理意見,則稿件仍在審閱研究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事先與編輯部聯繫,切勿一稿兩投。作者文責自負。所有作者在原稿上親自簽名以示負責。本刊可對來稿進行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徵求作者同意。本刊決定刊用時,通知作者交納版面費,刊出後即致稿酬並贈當期期刊致謝。文摘不收發表費,刊用後贈刊一本,寄第一作者。凡不同意將自己稿件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萬方數據》的作者,請在投稿時聲明,以便另行處理。來稿請註明作者或聯繫人的詳細通訊地址和快速聯絡方式。

一、綜述

選題應能反映本學科、本專業重要問題的新進展,文字精煉(不包括參考文獻4500字以內),內容充實,有分析有綜合。一般由文題、署名、摘要、關鍵字、正文和參考文獻組成。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簡明確切地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署名應含有綜述和審校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地區、郵政編碼、E-mail地址)。摘要100~200字左右,概括全文要點,不要寫成前言或結論。關鍵字一般列出3~5個,儘可能選用《MESH詞表》上的主題詞。中譯名按《漢語主題詞表》及《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或最新版本《英漢醫學辭彙》標示。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可作為關鍵字標出。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處採用順序編碼標註制(按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用方括弧標註阿拉伯數字編排的序號),引用多篇文獻時,需將所編各篇文獻序號在方括弧內全部列出,各序號間用“,”分開;如遇連續序號,用“-”連線,略去中間序號。如:[1],[2,3],[3-5]。參考文獻要求精選,且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主要是近5年內公開發表的原文文獻。以25篇以內為宜。引用文獻(包括文字和所表達的原意)務必與原文核對無誤。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定書寫,勿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本刊不刊用以國內文獻為主撰寫的綜述。參考文獻格式:
期刊:前3位作者姓名(3位以上作者後加等).文題.刊名(外文刊名用IndexMedicus中規範縮寫名,中文刊名用全稱),年,卷(期):起-止頁.例:ZinkJM,GrunwaldJE,Piltz-SeymourJ,etal.AssociationbetweenloweropticnervelaserDopplerbloodvolumemeasurementsandglaucomatousvisualfieldprogression.BrJOphthalmol,2003;87(12):1487-1491.
書籍:列出前3位作者(3位以上作者後加等).章節名,(In)見:××主編.書名.版次(第1版時可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會議錄、論文集、論文彙編:作者.題(篇)名.In(見):整本文獻的編者姓名ed(1位以上編者用eds).文集名,會議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
科學技術報告:作者.題(篇)名.報告題名,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

二、編譯

將近年內國外期刊發表的幾篇內容相近的綜述性文獻酌情予以編譯。文題、文章結構應儘量與原題有所區別,一般3000字以內為宜。格式及要求與綜述相同,但正文中無須注文獻角碼,文末需列出參考文獻(3篇以上)。投稿時請附主要參考資料的原文複印件。如有原作者授權同意發表的證明,則也可節譯最近1年的外文綜述。

三、文摘

應摘譯近1年內國外核心期刊發表的非綜述性文獻,以第三人稱手法簡明扼要地闡述原文的基本內容,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要求1000字以內。由題錄、正文、文摘責任者署名三部分組成。題錄格式為:中文題名[文種]/原文第一作者(有多位時,其後加“…”)∥原載刊名(縮寫).–原刊出版年,卷(期).–起頁~止頁。文摘責任者署名置於正文行末位置上。標註方法為:(×××摘×××校)。投稿時請附原文複印件。當年8月之後不再接受根據前一年文獻所作的文摘。摘譯者務求對原文翻譯明白,弄懂全文內容,對有關數據核對無誤;對某些生僻詞語或從未遇到過的新名詞、新術式、新藥名、新技術等,應將原文抄錄在摘譯文內,以供讀者參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