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長征組歌》,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於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

基本信息

概述

《四渡赤水出奇兵》   歌譜 《四渡赤水出奇兵》 歌譜
《長征組歌》,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於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這部大型聲樂作品,採用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現形成,融匯長征沿途各地民間音樂和工農紅軍歌曲而加以發揚,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干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
《長征組歌》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讚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畫龍點睛地盛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1、“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開頭幾句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自然環境。
2、“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這兩句寫沿途人民民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民眾基礎。
3、“橫斷山……壓黔境”,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這兩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戰役中紅軍巧妙運動、出奇制勝的特點。
4、“烏江天險重飛渡”,講的是中央紅軍第二次渡過烏江的故事。
5、“兵臨貴陽逼昆明”,紅軍南渡烏江後,佯攻息烽城,大軍繼續南下,蔣介石當時正在貴陽指揮督戰,害怕我軍直取貴陽,急忙抽調部隊增援息烽,並調雲南軍隊到貴陽附近來防守。這時,紅軍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趨貴陽,而是向東進發,敵軍紛紛向東調動,不料紅軍又突然轉向西南,向雲南方向急進,敵軍擔心紅軍進逼昆明,火速調集民團來守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指貴州軍閥的“雙槍兵”(敵軍帶有步槍和鴉片煙槍,人稱“雙槍兵”)不堪一擊,一打就逃,紅軍乘勝急行軍,向預定目標進發。
6、“調虎離山襲金沙”,指紅軍在調動大批敵軍防守昆明後,虛晃一槍,撇開有防備的昆明,向敵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進,搶占金沙江邊的皎平渡渡口,經過7天7夜,紅軍全部渡過了天塹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圍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動爭取到主動,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後一句是歌詞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

歌詞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
橫斷山,路難行,
天如火,水似銀。
親人送水來解渴,
軍民魚水一家人。
橫斷山,路難行,
數萬兵,壓黔境。
戰士雙腳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烏江天險強飛渡,
兵臨貴陽逼昆明。
敵人棄甲丟槍炮,
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虎離山金沙過,
主席用兵真如神。

背景介紹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紅軍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畫,然後急行軍渡過金沙江。從此,紅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作者介紹

《長征組歌》,晨耕生茂唐訶遇秋根據肖華所作的組詩而譜曲的聲樂組歌。題為《長征》,又題《紅軍不怕遠征難》,完成於1965年。同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在首都紀念“八一”建軍節的音樂會上隆重公演,受到各界的好評。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的歷史性事件,作為長征參加者的肖華,對此深有感受。他為紀念長征勝利三十周年,抱病寫作,歷時半年以上,完成了十二首構思已久的詩篇。這些詩,以形象鮮明、感情真摯、格律嚴謹、節奏鏗鏘而膾炙人口。作曲家擇其十首譜成組歌,十個不同的戰鬥生活畫面環環相扣地結合在一起,把各地區的民間音調與紅軍傳統歌曲的音調和諧地融匯在一起,把通俗的音樂語言與豐富的音樂構思巧妙地編織在一起,生動地描繪了偉大長征的壯闊圖景,展示了工農紅軍的英雄性格,塑造了革命軍隊的光輝形象,使組歌成為一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風格獨特的大型聲樂套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