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傳》

典故

“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玉璞,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歷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為和氏璧。

後續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便為“完璧歸趙”。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主義王朝,和氏璧也隨即由趙國落到了秦皇手中,秦皇命人將和氏璧打造為鎮國玉璽,上面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自秦滅後數百餘年,和氏璧一直為世人所爭相搶奪之物,更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之說。各朝各代更是以和氏璧為鎮國之物。但是,對於和氏璧的搶奪遠沒有結束,這種微妙的平衡一直延續著。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十個割據政權,史稱“五代十國”。

為了這方傳國玉璽,各國之間的爭奪更加激烈。為了權利,這片大地又陷入了戰爭之中,注定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而江湖上紛爭亦甚,目的也是這和氏璧,江湖傳言和氏璧中有一個大秘密:所傳不同,有的是說秘密所指乃是始皇陵墓,有的說是皇脈所在,更有甚者乃言其中藏有獨步天下的武功秘籍。頓時天下大亂,一時間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