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小說]

《名利場》[小說]
《名利場》[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名利場》是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的代表作,講述麗貝卡•夏普小姐出身低微,在社會上受到歧視,於是用種種計謀乃至以色相引誘、巴結權貴豪門,不擇手段往上爬的故事。作品辛辣地諷刺了買賣良心和榮譽的“名利場”中的各種醜惡現象,而且善於運用深刻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勾勒來刻畫人物,結構宏大,再現了19世紀英國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名利場名利場

《名利場》真實描繪了1810—1820年攝政王時期英國上流社會沒落貴族和資產階級暴發戶等各色人物的醜惡嘴臉和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

故事主角蓓基·夏潑是一個機靈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嘗過貧窮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擺脫困境。她不擇手段,憑諂媚奉承、走小道鑽後門,飛上高枝,構成一個引人關懷又動人情感的故事。

《名利場》以兩個年輕女子蓓基·夏潑和愛米麗亞·賽特笠的一生為主線,展示了19世紀初期英國上層社會的生活畫面。《名利場》的故事以兩條線索展開,從同一個起點出發,相互交織,最後到達同一個終點。其中一條線索講述善良、笨拙、生活在富有家庭中的女子愛米麗亞·賽特笠;另一條線索講述機靈、自私、放蕩不羈的孤女蓓基·夏潑。兩人於1813年乘坐同一輛馬車離開平克頓女子學校,都在遭到家庭反對的情況下於1815年結婚,分別嫁給即將參加滑鐵盧戰役的兩名英國軍官。新婚不久,那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戰役打響了。愛米麗亞·賽特笠的丈夫戰死沙場,蓓基·夏潑的丈夫戰後生還。接下來的十年中,蓓基·夏潑生活一帆風順,在社會的階梯上不斷攀升,直至有幸覲見國王,而愛米麗亞·賽特笠卻因父親破產承受著極大的不幸。到了1827年,命運發生了逆轉,蓓基·夏潑的生活落入毀滅的深淵,這其實是罪有應得;愛米麗亞·賽特笠卻轉而變得富裕幸福。

作品目錄

前言 開幕以前的幾句話 第34章 詹姆士·克勞萊的菸斗滅了
第01章 契息克林蔭道 第35章 做寡婦和母親
第02章 夏潑小姐和賽特笠小姐準備作戰 第36章 全無收入的人怎么才能過好日子
第03章 利蓓加遇見了敵人 第37章 還是本來的題目
第04章 綠絲線的錢袋 第38章 小戶人家
第05章 我們的都賓 第39章 說些看破世情的話
第06章 遊樂場 第40章 蓓基正式進了家門
第07章 女王的克勞萊鎮上的克勞萊一家 第41章 蓓基重回老家
第08章 秘密的私信 第42章 關於奧斯本一家
第09章 克勞萊一家的寫照 第43章 請讀者繞過好望角
第10章 夏潑小姐交朋友了 第44章 在倫敦和漢泊郡的曲折的情節
第11章 純樸的田園風味 第45章 在漢泊郡和倫敦發生的事情
第12章 很多情的一章 第46章 風波和災難
第13章 多情的和無情的 第47章 崗脫大廈
第14章 克勞萊小姐府上 第48章 社會的最上層
第15章 利蓓加的丈夫露了一露臉 第49章 三道正菜和一道甜點心
第16章 針插上的信 第50章 平民老百姓家裡的事
第17章 都賓上尉買了一架鋼琴 第51章 字謎表演
第18章 誰彈都賓上尉的鋼琴呢 第52章 體貼入微的斯丹恩勳爵
第19章 克勞萊小姐生病 第53章 一場營救引出一場大禍
第20章 都賓上尉做月老 第54章 交鋒後的星期日
第21章 財主小姐引起的爭吵 第55章 還是本來的題目
第22章 婚禮和一部分的蜜月 第56章 喬傑成了闊大少
第23章 都賓上尉繼續遊說 第57章 近東的風光
第24章 奧斯本先生把大《聖經》拿了出來 第58章 我們的朋友都賓少佐
第25章 大伙兒準備離開布拉依頓 第59章 舊鋼琴
第26章 從倫敦到契頓姆以前的經過 第60章 回到上流社會
第27章 愛米麗亞歸營 第61章 兩盞燈滅了
第28章 愛米麗亞隨著大伙兒到了荷蘭、比利時一帶 第62章 萊茵河上
第29章 布魯塞爾 第63章 我們遇見一個老相識
第30章 《我撇下的那位姑娘》 第64章 流浪生活
第31章 喬斯·賽特笠照料他的妹妹 第65章 有正經事,也有娛樂
第32章 喬斯逃難,戰爭也結束了 第66章 情人的爭吵
第33章 克勞萊小姐的親戚為她擔憂 第67章 有人出生,有人結婚,有人去世

創作背景

社會背景

《名利場》[小說]《名利場》
《名利場》故事取材於英國19世紀初的上層社會。19世紀初期的英國處於維多麗亞時代,婦女受到傳統道德的約束。
當時的英國,正值資本主義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工商業更是成為了國家的經濟支柱。各種知名的富商大賈狠狠地剝削、壓榨著處於最底層的勞工,並主宰著當時的社會。社會底層的貧苦人們與社會上層富得流油的資本家們之間的對比,一邊是貧困交加的、吃不上飯的、還深受剝削的老百姓,一邊不斷揮霍著堆積如山的資產、不斷追名逐利迷失自我的上層人士。當時的社會就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狀態。各種拜金主義,追逐名利、權勢、利祿等摻雜在一起,構成了整個社會上人們的生活狀態。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反映中產階級的婦女觀和家庭觀大量湧現,宣稱男女有清晰的性別角色分工,即男人屬於外面商業和政治的公眾世界,女人屬於家庭的私人世界。女人是依賴者,管理家庭,是甜蜜的“家庭天使”。而中產階級是薩克雷所熟悉和重點描繪的對象。

作者薩克雷在小說中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一幅現實中的名利場的畫面,把生活中爾虞我詐、欺騙背叛、勢利虛榮等醜惡行徑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最後寫道:“啊!虛榮中的虛榮!在這世界上我們又有誰是幸福的呢?我們又有誰如願以償了呢?而就算如此,又有誰滿足了呢?”

個人背景

薩克雷出生於1811年,他的父親是東印度公司的收稅員。薩克雷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6歲被送回英國讀書。母愛的缺乏使薩克雷祈望母愛。在作品創作中,他將母愛寫進文本。

主要人物

蓓基·夏潑
利蓓加·夏潑即蓓基·夏潑,她是羅登的太太。她父親是一個潦倒的圖畫教師、母親則是歌舞劇的伴舞者、哥哥喬斯(喬瑟夫)。
蓓基·夏潑是一個狡猾奸詐、邪惡自私、虛偽放蕩的女人,她道德敗壞、詭計多端,堪稱是當時英國社會勢利小人的典型代表。她聰明機智、美麗大方,她不顧一切地利用自身這兩項優勢以謀得上流社會的穩定地位。蓓基·夏潑是酒鬼圖畫教師和窮女舞蹈演員的女兒,她的目標是獲得財富和高貴的社會地位。
蓓基·夏潑從青年時代起,就深信在她所處的社會中,社會生活規律就是在下者對上者的餡媚和奉承。她的夢想就是變成這樣一個人:既巴結別人,也使別人巴結自己。為了這一點,蓓基·夏潑準備做一切事情——欺騙、背叛以及糟蹋別人的生活。她什麼人也不愛,甚至包括同她自己命運相聯繫的男人。每個人都是為她而設的階梯,沿著這種階梯她可以步步高升,既有錢,又有勢。一旦她不再需要這個人了,她會毫不顧慮地將他一腳踢開。雖然蓓基·夏潑是一個意志堅強、精力充沛的女人,但她永遠不可能實現她的目標與夢想。
戰爭爆發以後,隨丈夫開赴前線,她如魚得水、周鏇於各種交際場合。滑鐵盧戰役結束後,羅登榮升上校,夫妻二人在巴黎過起了逍遙的生活,並利用姑媽的影響混進巴黎上流社會的交際圈招搖撞騙。回到英國後她與羅登的兄嫂交好、又攀上斯丹恩勳爵,周鏇於上層社會,在嫂子的引見下覲見了國王,從此成為一位風光無限的交際明星。而她與斯丹恩勳爵不光彩的關係終於被丈夫發現,利蓓加被迫開始了在歐洲各國的流浪生涯。儘管仍舊可以用各種聰明的伎倆過活,並且讓喬斯鑽入了她的陷阱,但是不光彩的過去、故態復萌的輕薄、冷暖無常的世態人情使利蓓加的命運急轉直下、越來越被孤立。
愛米麗亞·賽特笠
愛米麗亞美麗乖巧,生活富足,安於天命,渴望愛情。紈絝子弟喬治·奧斯本是她的感情寄託,“他是她的歐洲,她的皇帝,抵得過聯軍里所有的君主和本國權勢赫赫的攝政王。喬治是她的太陽,她的月亮。”“喬治一到勒塞爾廣場,她就仿佛照著了陽光,臉上頓時發亮。她翩然飛來,伏在喬治·奧斯本中尉的胸口上,仿佛此地才是她的家。”她苦戀著的情人在外面打彈子、賭博、嬉戲取樂,她卻以為喬治還在騎兵營忙碌著。喬治的姐妹們對她百般挑剔,父親破產以後,喬治的父親更是立即與破落的昔日恩人翻臉並撕毀婚約,但是愛米麗亞仍然痴情不改。在忠厚的都賓的斡鏇之下,愛米麗亞和喬治秘密結婚。然而她深愛著的喬治得知父親因此與他斷絕關係、斷絕他的經濟來源以後,充滿悔恨地抱怨他的朋友都賓讓他成了一個叫花子。結婚不到一個星期,喬治就感到膩味,又開始尋歡作樂。愛米麗亞雖然備受冷落,卻依舊一往情深。喬治戰死後,她不僅將丈夫看成神靈一樣供奉,而且將兒子作為她新的生活希望和全部的生活重心,她不放心家裡任何人看護她的兒子。兒子被送到祖父那兒以後,她常常走很遠的路,只為看一看兒子視窗透出的燈光。愛米麗亞堅持對喬治的專一,認為“一個女人已經嫁過天使一般的好丈夫,決不願意再嫁第二回。”她的愚忠和自私令深愛著她的都賓備受折磨,直到利蓓加告訴她喬治的不忠,愛米麗亞才決定與都賓結合,從此過上安逸的生活。
都賓
都賓有正義感,富有同情心,有真摯而深厚的感情。他將愛米麗亞看成完美的天使,誤以為愛米麗亞和喬治結婚可以使她得到幸福,於是施壓於喬治並進行多方周鏇,使他們避開老奧斯本在教堂草草舉行了婚禮,儘管都賓自己一直默默地深愛著愛米麗亞。都賓天真地以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會為有愛米麗亞這樣的妻子而感到高興和自豪,並能從這樣的婚姻中得到幸福。
即使他知道喬治·奧斯本曾經想同利蓓加私奔,拋棄愛米麗亞,他也沒有將秘密告訴愛米麗亞,甚至在他同愛米麗亞因為利蓓加而發生衝突的時候也沒有說出。在喬治·奧斯本死後,都賓更是無私地保護和照顧著愛米麗亞母子。
都賓盲目地聽從愛米麗亞的指令,心甘情願地當她的保護神、當她的奴隸。然而,多年過去後,都賓終於認清了這個讓他一往情深的女子,也厭倦了他所扮演的角色。都賓發現了他的錯誤,並對那個自私愚笨、裝作不明白他心思的愛米麗亞感到十分氣憤,終於說出了他對於愛米麗亞和對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你的感情有多深多淺。你能夠忠忠心心地抱著回憶不放,把幻想當無價之寶,可是對於我的深情卻無動於衷,不能拿相稱的感情來報答我。如果換了一個慷慨大量的女人,我一定已經贏得了她的心了。你配不上我貢獻給你的愛情。我一向也知道我一輩子費盡心力要想得到的寶貝物兒不值什麼。我知道我是個傻瓜,也是一腦袋痴心妄想,為了你的淺薄、殘缺不全的愛情,甘心把我的熱誠、我的忠心,全部獻出來。現在我不跟你再講價錢,我自願放棄了。我並不怪你,你心地不壞,並且已經盡了你的力。可是你夠不上——你夠不上我給你的愛情。”儘管最後愛米麗亞放棄了對喬治的愚忠,嫁給了忠厚、正直的都賓,但是似乎為時已晚,此時的都賓已經嘗夠了生活的一切苦味,難以從藏在心頭的願望獲得真正的快樂了,他一直執著的愛情已經褪色了。
在喬治的映襯下,都賓顯得更加的品行高尚、忠誠無私。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名利場上的“異類”,生活也並沒有好好地回報他,他也為他的痴愛和愚忠付出了代價。
他的結局表面上看是美夢成真、實際上已經變得黯淡無光,他終究也成不了一個“英雄”。
喬治·奧斯本
喬治·奧斯本是一個英俊的小伙子,但他的行為與外表極為不符。他的思想腐化,頭腦中充滿資產階級享樂主義的念頭。喬治用盡一切辦法從他父親那裡騙取錢財,他表面上尊重他的父親,因為老奧斯本掌握他的經濟命脈並有權決定他的繼承權。
愛米麗亞的父親賽特笠先生對他可謂情深義重,但是當老賽特笠破產的時候,喬治並不在意。只是當他想到這一家的零落,出於對往日快樂時光的懷念,出於廉價的同情,他稍稍顯得有些愁悶。他與愛米麗亞結婚也是一樣,一方面出於屈尊俯就的憐憫和施捨,另一方面則因為他的好友都賓的催促。
作為丈夫,喬治是一個騙子,他並不愛他的妻子愛米麗亞。喬治之所以同愛米麗亞結婚,一方面出於對愛米麗亞忠實的感動,覺得自己有必要施捨、憐憫這個可憐無知的女孩;另一方面,他的好朋友都賓強迫他娶愛米麗亞為妻。喬治是一個不忠的丈夫,他行為放蕩並打算和蓓基·夏潑私奔。作為一個未出世的孩子的父親,他從沒覺得自己擔負著什麼責任,他像往常一樣浪費錢財,從不考慮孩子的將來。
作為一名軍官,喬治·奧斯本熱衷於戰爭,可並不是因為保衛國家不被外敵侵略,而是想通過戰爭來得到更高的軍銜和更豐厚的收入。有時他像孩子一樣,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做事隨心所欲,從不考慮事情的後果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喬治十分擅長說謊,他的謊話沒有半點瑕疵。他欺騙任何人,甚至包括他自己,因為他一直認為蓓基·夏潑喜歡他。儘管他並非出身貴族,但他還是瞧不起都賓,只因為都賓的父親是個零售商。他嗜好賭博,輸掉了父親給他的錢。最糟糕的是他把這一切都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像喬治·奧斯本這樣浪費、奢侈、放蕩、不忠的男人一文不值,他在戰爭中死去。

作品賞析

《名利場》[小說]《名利場》
長篇小說《名利場》是薩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以辛辣諷刺的手法,真實描繪了1810~1820年攝政王時期英國上流社會沒落貴族和資產階級暴發戶等各色人物的醜惡嘴臉和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

這部小說篇幅宏大,場面壯觀,情節複雜,心理刻畫深入,其尖銳潑辣的諷刺風格更為精彩。《名利場》是薩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傑作,在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史上開闢了新的天地。
這個故事很現實。名利場裡的人看不清,名利場外的人同樣看不清。所有的人都渴望金錢,地位。一旦你擁有了其中的一樣,其他人都會對你另眼相看。

都賓用一生的愛等到了他心愛的人,他的青春,他的年華獻給了那個名利場中的可憐人。艾米利亞的單純和愛戴給她半生的苦痛。然而結局是好的。作者不忍心讓好人受苦吧,善良的人得到了幸福,在名利場中出入。那些貪婪的,自私的,愚蠢的,驕傲的,不擇手段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把結局看了幾遍。有點高興,有點傷心。

這不只只是一部小說,這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不光那時的英國,就是今天。誰又不是為名利二字所累呢?其餘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當物質生活問題沒有解決時,又有誰去追求一種純潔的莫須有的理想呢?所以,大學生學習的目的成了工作,工作的目的是有一份可以讓人另眼看待的生活。當然,這沒有錯,我們都是命運手中的一顆棋子。算計著自己的身價,算計著該怎么樣去抬高自己的身價。無奈啊,人們只會去崇拜,談論那些光鮮的人物,你不去做,會有人去做的。

薩克雷認為:“小說的藝術是表現本質,即儘可能強烈地表達真實的情感。”他的這種理論主張在他的成名作《名利場》中得到了極好的體現。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在寫出《名利場》以前的十餘年對於薩克雷來說基本上是一個準備階段,在這個期間薩克雷對社會上各式各樣“上等人”的觀察越來越深入細緻,藝術手法也日益成熟。《名利場》便是在這個基礎上完成的現實主義的傑作。《名利場》里創造了比較豐滿的人物形象,描寫了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並通過人物命運的交織而對生活作了總的評價。

《名利場》[小說]《名利場》
《名利場》通過情節的安排企圖說明“一切都是浮名浮利”,標題本身出自《天路歷程》。他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五光十色的繁榮外表,讓人們看到它的本質。薩克雷自己說過,他在《名利場》里要寫“一群極端愚蠢自私的人,不顧一切地為非作歹而又熱烈追求浮名浮利”,同時,他又說,書中所描寫的“全是死亡、爭吵、金錢和病痛”。《名利場》並沒有嚴密的故事結構,故事的內容基本上是由兩個女主人公利蓓加與愛米麗亞的生活道路串聯起來的。愛米麗亞是一位資產階級小姐,而利蓓加則是個一無所有、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渾水摸魚的女人,通過這兩個主人公的命運,薩克雷描繪出了當時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的眾生相。

薩克雷寫小說力求客觀,不以他本人的喜愛或願望而對人物、對事實有所遮飾和歪曲。人情的好惡,他面面俱到,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點,也不遺漏狡猾、鄙俗人的一節可取。全部故事裡沒有一個英雄人物,所以《名利場》的副題是《沒有英雄的故事》,就是現代所謂“非英雄”的小說。

相關評論

《名利場》[小說]《名利場》
畫家的女兒蓓姬·夏普,自幼失去父母,但絕頂聰明。她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從寄宿學校畢業後,由一名家庭小教師起步,牢牢抓住每一個機會,削尖了腦袋鑽進維多利亞時代上流社會,成為一顆光芒四射的交際明星。這一尤物的發跡歷程,在滑鐵盧戰役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映襯下,展現了堪稱世界文學中最成功的一個女冒險家藝術形象。薩克雷的詞鋒犀利,機智幽默,解剖人生精妙人微。本書問世將近一百六十年來,一直被譽為一面諷世明鏡、一部警世寶典

故事主角是一個機靈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嘗過貧窮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擺脫困境。她不擇手段,憑諂媚奉承、走小道兒鑽後門,飛上高枝。作為陪襯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個富商的女兒。她懦弱溫柔,馴順地隨命運播弄。從貧賤進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穩!富家女的運途亦多坎坷,兩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構成一個引人關懷又動人情感的故事。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都神情畢肖。薩克雷富譏智,善諷刺,《名利場》是逗趣而又啟人深思的小說。

《名利場》敘述一個失去了自己窮困潦倒的父親和法國舞蹈演員母親的女主人公貝基·夏普,在童年的生活中已經非常嚮往自己某一天能夠擁有那些19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的奢華生活,而由於自己低微的出身,在當時的壁壘森嚴等級制度的英國,這樣的想法只能是一種奢望,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天生麗質的他,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規則範圍內,成功運用一些常規與非常規手段征服了整個英國上流社會,在名利場中沉淪起伏,最終完成她自己的無所謂成功與失敗的人生體驗。

雖然相比充斥整個戲劇中的名利浮華讓人目不暇接,然而在浮華的背後,戲劇中仍然可以找到一種相比名利浮華更加可貴的平實與真情。一直呵護關愛著艾米莉婭的軍官(名字忘記了),以至最終與夏普共赴印度,回歸自然生活的軍官1(不記得名字)所表現出來的真實情感,讓讀者看到戴著虛偽面具的偽裝面孔背後還有如此真摯的情感,超越虛華而樸實的情感。

《名利場》[小說]《名利場》
當主人公的人生定位於空虛奢華的生活的時候,一切的資源都成為其實現如此最終目標的工具,姿色,才智,親情,友情……而當一切的資源都被其利用透徹之後,回頭過來,才知道所謂的名利不過是剎那煙花。名與利,固然可求,但那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如果過分追求名利,名利就會成為心頭最大的誘惑,人也因此變得貪婪、虛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顆純潔的心。而當她在經歷這一切之後,一顆永恆熾熱的心依然在等候著她,她終於重新體認到了善良寬容、謙和、淳樸、友愛、和平與寧靜,尋找到了身體和心的歸宿,讓時光從的的身外從自己的心內慢慢地流逝如水,從中領略生命的全部意義。

主人公由平靜而閒適的生活選擇了闖入奢華虛無的名利場,一翻觥籌交錯,燈紅酒綠後,他會發覺生活中比名利更重要的還很多很多,於是,當最後平淡的生活向她走來的時候,她又重新回歸平實,回歸自然,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構成了一部完成而簡練的名利場歷險記,主人公收穫的是真實的人生體驗,而觀眾領悟到了除了這種體驗的全程或許還應該有更加堅定的信念,走平實的人生之路,即使這條路崎嶇而充滿荊棘,但是這條路的風景更多,更加真實,更加愜意。

作者簡介

《名利場》[小說]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
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1811-1864),英國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11年7月18日生於印度加爾各答,六歲時被送回英國求學。早年的薩克雷曾去過法國德國,學過法律藝術,廣泛閱讀英、法、德語作品。始終保持著對寫作的興趣。成年之後,他的經濟日漸拮据,不得不為報刊撰稿餬口。

薩克雷的早期作品多是一些幽默故事、特寫和詩歌,比如《巴黎雜記》、《愛爾蘭雜記》、《巴利,林登的遭遇》、《勢利小人集》等。中期開始創作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比如,完成於1848年的長篇小說《名利場》即為他的成名作,正是它奠定了作家在英國文壇上的地位。1852年發表的三卷本歷史小說《亨利·埃斯蒙德的歷史》,也被後人推至堪與《名利場》爭鋒的地位。後期,薩克雷撰寫有一批優美動人的散文《轉彎抹角的隨筆》,被後人認為可與蘭姆的作品媲美。此外,薩克雷還創作過有關聖誕節的作品,最著名的是《玫瑰與戒指》(1854)。其中以《亨利·埃斯蒙德》和《紐克姆一家》最為出色。

薩克雷以英國有教養的紳士所特有的機智幽默甚至玩世不恭的態度無情地展示生活的真實,是對英國18世紀由斯威夫特菲爾丁斯特恩等人開創的諷刺小說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他成為英國19世紀小說發展高峰時期的重要作家。

譯者簡介

《名利場》[小說]《楊必譯文集》
楊必1922年生於上海。因排行第八,父親用“八”字的古音“必”給她取名。30年代在工部局女中就讀。高中畢業入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大學最後一年失怙。畢業留校任助教,兼任震旦附中英文教師。曾任傅雷之子傅聰的英文老師。在傅雷的鼓勵和錢鍾書的指導下開始翻譯文學作品。譯有《剝削世家》和《名利場》(譯書的選擇與書名的譯法均是錢鍾書幫忙定的)。她還曾在國際勞工局兼職(可能是1949年開始)。1952年院系大調整,由震旦大學調入復旦大學外文系,評為副教授

1968年在“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被要求交代國際勞工局的事。運動期間死亡,享年46歲。1979年,復旦大學外語係為楊必開了追悼會。對於她的死因,有人疑心是自殺。楊絳先生不接受這種說法。她在憶文中這樣說:“我知道阿必的脾氣,她決不自殺。軍醫的解剖檢查是徹底的,他們的診斷是急性心臟衰竭。”但是復旦大學外文系的同事知道楊必是在受到迫害後自殺的。他們說,楊絳先生如是說,可能是因為她在北京情況不清,也可能是因為當時自殺被當作“對抗文革”的罪行,所以家屬一般都迴避說是自殺,後來就一直沿用這個說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