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惡》[電影]

《厭惡》[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厭惡》是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第一部英語片,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狀態,手法大膽而瘋狂,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冷艷的法國美女凱薩琳·德納芙在片中有令人震驚的演出,其中有一段她走過滿是手臂的窄巷的畫面氣氛詭異,叫人看後難忘。該片是由美國Compton Films公司發行,1965年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圖)《厭惡》[電影]電影《厭惡》海報1

電影名稱:《厭惡》

英文:《repulsion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主演:凱薩琳·德納芙 Catherine Deneuve

影片類型:驚悚 / 劇情 / 恐怖

片長:104分鐘

國家/地區:英國

上映年代:1965年1月

語言: 英語

劇情簡介

故事描述比利時少女卡洛雷杜與姐姐一起往在倫敦,在她不苟言笑的美麗下隱藏了性混亂的意識。姐姐把已婚的情人帶回公寓幽會,他們的性關係使卡洛困擾不已。當姐姐與情人外出度假時,一直在追求卡洛的英國青年到訪。卡幻想他是來攻擊她的,於是用燭台把青年打死,接著又用剃刀把意圖侵犯她的房東殺死。

影片解析

(圖)羅曼·波蘭斯基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斯基悲慘的童年再次變異成他的主題,從《水中刀》的《鋼琴師》波蘭斯基永遠的將個體封閉在厚厚的意念之牆內,在人心的疏離中,夢魘讓生命對存在產生恍惚,陷入絕望和無助的境地。

影片開頭,波蘭斯基以一張被面膜覆蓋的臉來象徵社會的假面和人性的疏遠,這種本質的距離貫串人類的階級史。卡洛是美容師的助理,清秀漂亮,心靈卻在自閉中霉變,波蘭斯基以幾個鏡頭表達了卡洛的精神狀態,眼睛的特寫,在盥洗盆中洗腳,親吻的負罪感,諸如此類異於常人的舉動真實表達了她的精神狀況。

人們可以追憶波蘭斯基的其它影片,那些鄰居的門總是關閉的,人在環境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中理性被消解了,隱秘其中的心魔卻占據著人們的心靈,成為自己和世界的敵人,在精神病理學中有個稱謂叫:人格分裂。

波蘭斯基以這部影片為開始,導演了一系列的驚悚片,直到後來的《怪房客》達到思辨的高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他的影片有著金屬在鋁鍋上划過般刺耳而令人不舒服的感受,意志薄弱者少看為妙,在他的陰鬱中很容易讓人精神緊張和消極,從而產生厭世的情緒

關於主演

(圖)凱薩琳·德納芙凱薩琳·德納芙

被譽為法國影壇常青樹的凱薩琳·德納芙一生演出名片無數,自然少不了妓女角色。在《白晝美人》中她扮演一位闊少婦,以賣淫滿足情慾。凱薩琳?德納芙因此片獲得1968英國學院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凱薩琳·德納芙1943年10月22日生於巴黎演員家庭,13歲即在《女中學生》中演出 。1964年,她在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中扮演女主角,她發自內心的激情和令人抑鬱的幽默使她獲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從此確立了明星的地位。

她一生中最被影迷津津樂道的就是她與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導演布努艾爾合作的《白晝美人》。這是一部改編自三流情色小說的電影,但在布努艾爾的巧斧神工下,成功的利用現實與幻想交錯的情境,深入 探討女人的壓抑與寂寞。凱薩琳.德納芙因此片獲得1968英國學院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1年,德納芙因在特呂弗的影片《最後一班捷運》中的出色表演獲法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獎。1993,她憑藉《印度支那》再度奪得這一獎項。

相關劇照

(圖)《厭惡》[電影] 《厭惡》[電影]劇照
(圖)《厭惡》[電影] 《厭惡》[電影]劇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