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藥神書》

元·葛可久的《十藥神書》是一部治療肺癆病的專著。該書載有十灰散、花蕊石散、獨參湯、保和湯等十首方劑,對肺癆的早期治療確有很好的效果。對今天肺結核的治療仍有借鑑意義。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題 名】《十藥神書》治療肺結核方法的現代認識

【作 者】趙瓊楊明高黃睿臻

【機 構】成都中醫藥大學,

簡介

《十藥神書》一卷。元·葛可久撰。刊於1348年。本書收載了十治療虛勞吐血的經驗方,分別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次序排列。治療方劑奇而不離於正,實用有效,刊本及增補評註本頗多。1949年後有影印本。

《十藥神書》是我國元代醫家葛可久所著的治療肺結核病的第一部專著,全書共立有10首方劑,分別有止血、止咳、祛痰及補益等功效,多個醫家均全文引用該書用以指導臨床用藥,對後世醫家治療肺結核有很大的影響。現以現代藥理學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的觀點對《十藥神書》治療肺結核用藥特點進行探析。

臨床用藥特色

《十藥神書》用藥有以下特色:

用藥次第有章有法;止血醫理甚為獨特;保真湯保和湯為治肺癆主方,加減變化可左右逢源;治療肺癆後期所用的潤肺膏、白鳳膏補髓丹三方皆取法於藥王孫思邈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作者

葛可久名乾孫。元代醫學家。平江路(治今江蘇蘇州吳縣)人。世業醫,父葛應雷為名醫。承家學,其術益精,他醫不能治者,往求治,多奇驗,因而名重大江南北。其學熟諳劉河間、張從正之說,治勞損吐血諸證尤富經驗,著有《十藥神書》,載十個治療虛勞吐血方,反映了他治癆瘵(肺結核)證治的豐富經驗。此外尚著有《醫學啟蒙》等書,已佚。

內容選擇

丙字獨參湯止血後此藥補之組方

大人參二兩去蘆以上每服,水一盞,棗五枚,煎一盞細呷之,服後熟睡一覺後,服諸藥除根

歌訣

功建三才得令名,陰陽血脫可回生,

人參二兩棗五枚,服後方知氣力宏。

舊注

凡失血後,不免精神怯弱,神思散亂,前方雖有止血之功,而無補益之力,故有形之陰不能即復;而機微之氣不當急固乎?頓使獨參湯,不但脫血益氣,亦且陽生陰長.觀先生自注云:熟睡一覺使心安,氣和則煩除,而自靜。蓋人之精神由靜而生,亦由靜而復也。奈何今之醫者,遇吐血家,乃視參如毒耶!

陳修園

按:【神農本草經】雲,人參氣味甜,微寒,無毒,主補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經文只此三十七字。其提綱雲:至補五藏,以五藏屬陰也,精神不安,驚詫不止,且不明心智不足,皆陰虛為亢,陽所擾也。令五藏得甘寒之助,則安之定之止之明之開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氣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陰虛而壯水食氣,火即邪氣也,令五藏得甘寒之助,則邪氣除矣!細味經文無一字言及溫補回陽,何後人信從宋、元無稽之說,而反疑開天明道之聖經。邪此證用至二兩,以失血之後藏陰大虛,陰虛則不能維陽,陽亦隨脫。故用二兩任專力,可以頃刻奏功。但人參雖有補虛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際,咳嗽未作,急急止之。若得熟睡一夜則生,沛然莫之能御,即所失成升成斗,周時補之而有餘矣!若睡未足而驚醒之,則血亦停而不生矣;若血止一、二、三日而始服之不徒有益而有害。周氏舊注亦趨,但以人參為補氣之品,未免由於俗見,然人參補陰與地黃、龜板之一於補陰者不同。按其字意,參者參也,其人天地並立為參,且能入肺,肺為一身之橐龠,謂益氣卻亦近道程.山齡謂:貧者以歸脾湯代之,然不如取當歸補血湯二劑,入童便二茶碗,隔湯燉,二柱香,取汁頓服之。相關醫學知識[回目錄]肺癆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肺結核.

《十藥神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癆瘵(結核病)專著,書中自序說:“此書得自師傳,在吳中治勞症,起死者數千人”。可見它的臨床實用價值之大。書中詳細闡述了證的分型和方法的分類。判定了十首合理的方劑,分為止血劑,止咳劑、祛痰劑、補養劑等。分別以甲、乙、丙、丁......十天干次序排列。治療方劑奇而離於正,大多實用有效,為治療肺癆病提供了一套可遵循的治療法則和有效方劑,如甲字十灰散、乙字花蕊石散、獨參湯、保和湯等得到後世許多醫家的重視,如清代醫家葉天士頗能巧妙地套用葛氏十方,並在治療中屢見奇功。至今這些方劑仍廣泛套用於臨床。

其後明代尚有些癆瘵方面的專著。如醫家龔居中公元1630年著《紅爐點雪》,胡慎柔公元1636年著《慎柔五書》,對研究肺癆等病很有價值。汪綺石的《理虛元鑒》(約撰於公元1644年),提出治虛勞“三本”(即與肺、脾、腎三髒有關)和“二統”(即分陰虛和陽虛兩種類型)的理論,對虛勞的辯證、審脈、定法處方均有獨到之處。

清時還有沈靈犀於公元1875年所撰的《虛勞要則》,現代著名醫家秦伯末(公元1901——1970)於公元1920年撰《癆病指南》,以及蔡陸仙於公元1935年撰《虛勞問答》等等這些都是有關虛勞病的重要著作,對後來的結核病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