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聲杜鵑》

《十聲杜鵑》

《十聲杜鵑》,短篇小說,作者是卜字家。

基本信息

作者:卜字家

《十聲杜鵑》《十聲杜鵑》

作品類型:短篇小說

書籍簡介

這是一個美麗的家鄉民間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友誼與背叛的傳說。

文章截選

 這是一個美麗的家鄉民間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友誼與背叛的傳說。關於杜鵑的故事很多,最早最動人的當屬“望帝春心托杜鵑”所唱的古蜀國王望帝,望帝為賢而禪位,為解民憂化為杜鵑鳥,為感化君王日夜啼哭;終於,淚盡而啼血,血染山崗春葉,是為杜鵑花。但我故鄉的杜鵑傳說與此無關。晚飯後,母親便把屋前的空地用清水灑濕,消去暑氣,之後,搬一張竹床放著,把鬧哄哄的孩子們通通趕到竹床上去數星星。這是童年時的盛夏之夜,四面青山都隱退到黑幕里去了,只有頭頂上的星空是我們可以尋找的樂園。忙完家務的大人,也會坐在我們身邊納涼,一邊用芭蕉扇替我們驅趕蚊蟲,一邊聊農事、談艱辛、說鬼怪、道傳奇。其他的話題隨日月流轉,只有杜鵑與謝鮑的故事被年年說,不僅說,而且被不知什麼時代的什麼人編成了“山詩”,詩名曰《十聲杜鵑》。山民村夫多會唱此詩,因此我也學會了。故鄉的四月山野,是遍坡滿谷的杜鵑花,但有講究,紅的曰杜鵑、紫的叫謝鮑、白的稱羅山。我不知道是山野文人的因緣附會,還是歷史的真實,這三種不同顏色的杜鵑花,便成了這個傳說中的三個主人公。下面,我就將這首山詩演繹為散文故事,獻給所有熱愛紅杜鵑的朋友。一聲杜鵑杜鵑與謝鮑是同鄉、同學、結義兄弟。杜鵑家貧,父親是鄉間的教書先生,所入勉強養家餬口,而謝鮑則是大戶人家的子弟。他們兩家結好,進而晚輩誓為金蘭之盟,緣於謝家的一次官司。那一年,謝家要“起大厝”,便雇了一批人上山伐木。期間,一名伐木工被伐倒的大樹壓死了,死者家屬索賠不如願,便將謝家告進官府。官府接狀,即刻派人將謝家主人拿走了。這件官司並不複雜,意外死人,賠償而已,但鄉間訟師的來神之筆,將事件的性質顛覆了。訴狀的關鍵字曰:“謝氏富冠鄉外,不仁甲里,久之矣;碩木無心,主人有膽,致人死,哀賠不至,反誣傭者愚納,其親刁蠻!萬望青天老爺明斷,責其償命金,以濟生者,羈其身,以慰冤魂”!這樣一來問題嚴重了,意外死亡變成了蓄意妄為所致,謝家破財事小,坐牢卻萬萬不可,祖宗臉面、家門體面何在!但要推翻訟師的訴狀,只能找訟師本人或者請一個筆墨水平在訟師之上的人。那時的訟師把名譽看的比錢財重,他是絕不肯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而鄉間比訟師高明的人在哪裡呢?這時,少年謝鮑想到了他同學的父親、他的老師。這可把杜老先生難住了。原來鄉間有行業規矩,私塾先生不得涉足訟師領域,否則,不僅有搶人飯碗之嫌,還會砸了自己的職業、壞了自己的聲譽。但這回是自己的學生相求,也覺得訟師用心太狠,以筆欺人太甚,便不計較得失,允諾了謝家的應訴之文。我也將這篇應訴文章的關鍵字摘出來,共大家品味:“謝氏仁冠鄉外,不吝甲里,久之矣;碩木無情,主人有義,驚聞不測,旦夕泣撫不止!奈何原訴欲乘親故,謝某但傾盪祖業,亦難填其壑。乞望青天老爺明斷,則幸憫死者於九泉,憐謝氏之無辜矣”!此文一上,青天老爺果然青天,當即將謝家主人放回,並按律法該賠的賠了。謝鮑父親甚是感激,便致厚禮以相報,然杜父堅拒不受。由此,杜謝兩家往來密切,在謝父的倡議、堅持下,兩家少年拜過天地,結為異姓兄弟,杜鵑早生數月為兄,謝鮑弟之。從此,鄉間多了一句民謠:犁頭大大土中走,筆末尖尖青天游。專道刀筆的厲害。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