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是一所中央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北京大學第二分校始建於1978年。1985年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全稱: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簡稱:北信
所在地:北京市北四環中路35號
聯繫方式:(086)010-64884650

學校概況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是一所中央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北京大學第二分校始建於1978年。1985年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原國家主席王震為學校題寫了校名。江澤民同志出席了學院更名大會,為《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校牌揭匾,並對學院的發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即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學校即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實現教學、科研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設有葦子坑清河酒仙橋三個校區。校本部設在北京亞運村西側的葦子坑校區,與中華民族博物院相毗鄰,北四環路和八達嶺高速路分別從學院南側和西側通過,交通發達、聯繫方便。

學院主要培養電子信息學科、經濟管理學科等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所需的專門人才。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信息系統系、圖書館、信息與通信工程系經濟貿易系工商管理系基礎一部基礎二部社會科學部體研室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部、閱覽室、成人高等教育部計算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院堅持以“高質量、有特色”求生存、求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環節建設,積極推進學分制管理。學院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文化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綜合能力和素質。為開闊學生的思路,拓寬知識面,學院加入了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學生除選修本校的課程外,還可以選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16所高校的校際公共選修課程,並互相承認選修課成績。

為鼓勵大學生奮發進取,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院設有多項“綜合”和“單項”獎學金,定期評定,獎勵優秀學生。同時,為激勵和支持經濟困難的學生自強向上、艱苦奮鬥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學院除實施“國家獎學金”制度外,還按規定實行“獎、貸、助、補、減、”等政策和措施。

學院十分重視教學、科研條件的建設,擁有計算機系統開放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TRS開放實驗室、Java實驗室、語音信號處理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等現代化實驗室。學院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建成了校園信息網路、圖書館自動化網路系統、網路信息中心。校園網全面覆蓋辦公室、實驗室、教室、圖書館、教工宿舍和學生宿舍等建築物,提供WWW、FTP、E-mail、視頻點播等多種網路服務,為教學、科研、管理提供了現代化的工作平台。學院圖書館建立了主次分明、突出特色的藏書體系,並建立了先進的計算機網路管理和電子閱覽服務系統。目前,館藏中外文圖書30餘萬冊,期刊上千種。通過校園網和電子閱覽室為讀者提供信息查詢、館藏目錄查詢、在線上光碟閱覽和資料庫檢索等多種網上服務。

學院重視教學設備的更新,投入了大量經費用於多媒體教室、語音實驗室等的建設。鼓勵教師採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鼓勵教師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積極推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學院進一步深化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專業設定和學科專業方向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畢業生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歡迎。每年有不少的畢業生考取全國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在歷屆北京市普通高校數學、物理、英語競賽及全國電子設計競賽、網路知識競賽等活動中我院學生取得優秀成績。例如,在全市非數學專業高校甲組(重點院校組)數學競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連續多年,在北京市非物理專業大學生物理競賽中,成績卓著,名列榜首,2002年,共有50名學生獲獎,其中一等獎18名,二等獎16名,三等獎12名;在全國及北京市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院曾多次獲獎,其中2001年獲得全國二等獎、多個北京市一、二等獎,2002年,獲得北京市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1個;在2001年和200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北京賽區的決賽中,我院學生榮獲特等獎第一名和多個一等獎、二等獎。在“電商杯”北京高校大學生網際網路辯論大賽中榮獲冠軍。

學院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國防現代化和首都經濟建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設有多個研究、開發機構,擔負著國家和北京市的科技攻關、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等研究任務。在感測技術、中文信息處理、漢字識別、圖像重建和處理、管理信息系統、CAI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科研成果,並形成了局部優勢和自己的特色。TRS全文信息管理系統、漢字自動錄入系統(OCR)、高解析度攜帶型CBS掃瞄器和感測技術研究等十多項科研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部委科技進步獎、並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作為網路化信息檢索技術先驅的TRS全文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技術屬國際首創,TRS系列軟體曾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和新聞出版署、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氣體擺式慣性器件系列成果2001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科技、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同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科研部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協作。積極開展引進國內外智力工作,經常邀請外國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合作科研。學院長年聘請有外籍教師多人在校直接擔任外語教學任務;從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出發,聘請國內外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多名,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21世紀將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信息化世紀,綜合國力的增強、祖國的振興、民族的繁榮需要大批的信息科技人才大顯身手。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將在新的世紀裡取得更大的新的成績!

校區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設有葦子坑清河酒仙橋三個校區。校本部設在北京亞運村西側的葦子坑校區,與中華民族博物院相毗鄰,北四環路和八達嶺高速路分別從學院南側和西側通過,交通發達、聯繫方便。

人才培養

學院主要培養電子信息學科、經濟管理學科等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所需的專門人才。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信息系統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經濟貿易系、工商管理系、基礎一部、基礎二部、社會科學部、體研室、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部、成人高等教育部、計算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院堅持以“高質量、有特色”求生存、求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環節建設,積極推進學分制管理。學院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文化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綜合能力和素質。為開闊學生的思路,拓寬知識面,學院加入了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學生除選修本校的課程外,還可以選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16所高校的校際公共選修課程,並互相承認選修課成績。

為鼓勵大學生奮發進取,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院設有多項“綜合”和“單項”獎學金,定期評定,獎勵優秀學生。同時,為激勵和支持經濟困難的學生自強向上、艱苦奮鬥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學院除實施“國家獎學金”制度外,還按規定實行“獎、貸、助、補、減、”等政策和措施。

科研教學

學院十分重視教學、科研條件的建設,擁有計算機系統開放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TRS開放實驗室、Java實驗室、語音信號處理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等現代化實驗室。學院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建成了校園信息網路、圖書館自動化網路系統、網路信息中心。校園網全面覆蓋辦公室、實驗室、教室、圖書館、教工宿舍和學生宿舍等建築物,提供WWW、FTP、E-mail、視頻點播等多種網路服務,為教學、科研、管理提供了現代化的工作平台。學院圖書館建立了主次分明、突出特色的藏書體系,並建立了先進的計算機網路管理和電子閱覽服務系統。目前,館藏中外文圖書30餘萬冊,期刊上千種。通過校園網和電子閱覽室為讀者提供信息查詢、館藏目錄查詢、在線上光碟閱覽和資料庫檢索等多種網上服務。

學院重視教學設備的更新,投入了大量經費用於多媒體教室、語音實驗室等的建設。鼓勵教師採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鼓勵教師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積極推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學院進一步深化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專業設定和學科專業方向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畢業生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歡迎。每年有不少的畢業生考取全國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在歷屆北京市普通高校數學、物理、英語競賽及全國電子設計競賽、網路知識競賽等活動中我院學生取得優秀成績。例如,在全市非數學專業高校甲組(重點院校組)數學競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連續多年,在北京市非物理專業大學生物理競賽中,成績卓著,名列榜首,2002年,共有50名學生獲獎,其中一等獎18名,二等獎16名,三等獎12名;在全國及北京市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院曾多次獲獎,其中2001年獲得全國二等獎、多個北京市一、二等獎,2002年,獲得北京市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1個;在2001年和200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北京賽區的決賽中,我院學生榮獲特等獎第一名和多個一等獎、二等獎。在“電商杯”北京高校大學生網際網路辯論大賽中榮獲冠軍。

學院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國防現代化和首都經濟建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設有多個研究、開發機構,擔負著國家和北京市的科技攻關、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等研究任務。在感測技術、中文信息處理、漢字識別、圖像重建和處理、管理信息系統、CAI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科研成果,並形成了局部優勢和自己的特色。TRS全文信息管理系統、漢字自動錄入系統(OCR)、高解析度攜帶型CBS掃瞄器和感測技術研究等十多項科研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部委科技進步獎、並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作為網路化信息檢索技術先驅的TRS全文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技術屬國際首創,TRS系列軟體曾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和新聞出版署、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氣體擺式慣性器件系列成果2001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學術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科技、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同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科研部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協作。積極開展引進國內外智力工作,經常邀請外國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合作科研。學院長年聘請有外籍教師多人在校直接擔任外語教學任務;從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出發,聘請國內外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多名,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21世紀將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信息化世紀,綜合國力的增強、祖國的振興、民族的繁榮需要大批的信息科技人才大顯身手。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將在新的世紀裡取得更大的新的成績!

機構分布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專業設定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專業調整方案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院系設定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軟體教研室 共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該教研室教師承擔的必修課有C語言程式設計,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課程設計, 編譯原理, 編譯原理課程設計,軟體工程概論。本教研室教師承擔的選修課包括面向對象程式設計, Windows應用程式設計, UNIX套用, 資料庫套用技術等。

計算機及套用教研室 共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4人。該教研室教師承擔的必修課有彙編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原理課程設計,單片機系統設計,計算機網路原理, 數字系統 EDA, 計算機系統結構, 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的學生開設)。本教研室教師承擔的選修課包括數據通信基礎, 信號與系統,Java程式設計, 專業英語閱讀等。

信息閱覽室室 共有教師9人,其中副教授6人,講師3人。該教研室教師承擔的必修課有離散數學(I)(II), 數據結構, 資料庫系統基礎,資訊理論基礎, 數值分析, 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編碼理論。本教研室教師承擔的選修課包括人工智慧,漢字信息處理,VB程式設計,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互動與界面設計,XML及其套用,組合數學,數學物理方程, 實變函式與泛函分析等。

軟體工程教研室 共有教師5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人,副教授(高工)2人,講師1人。該教研室教師承擔的必修課有軟體開發平台與工具, 軟體工程基礎,軟體建模技術,軟體測試技術,團隊軟體開發方法,軟體項目管理等。本教研室教師承擔的選修課包括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軟體體系結構,中間件技術,軟體工程標準化等。

系教學實驗室 計算機系教學實驗室承擔了本系以及部分外系的計算機原理、計算機原理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系統設計、數字系統EDA等課程的硬體實驗,並為若干課程設計課程以及畢業設計提供上機環境。本系近年來投入數百萬元經費進行實驗室改造。目前實驗室的設備和環境均達到國內高校的較好水平。

計算機開放系統實驗室 是我校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開放型重點實驗室,為研究生、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實踐環境;為學生畢業設計提供方便。在優先保證為校內教學科研服務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為實驗、開發、培訓、技術服務等提供便利。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的合作。計算機開放系統實驗室目前占地面積約190平方米,設備先進,擁有高性能電腦60餘台。目前可供40餘人同時上機。實驗室的管理採取開放的方式,提供給開發者完全自主的開發環境。實驗室還通過校園網提供各類軟體資源和信息服務。

JAVA實驗室 JAVA實驗室以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為目的,承擔學生Java課程設計、課餘科研開發、畢業設計等教學任務。同時進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以及產學研一體化探索。實驗室同清華大學JAVA實驗室在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等方面密切合作,建立起合作實體,為進一步擴大教學科研成果而努力。自1998年以來,我系的JAVA教學經歷了多年的教學改革,師生先後在全國JAVA年會、全國一類、二類學術刊物發表JAVA學術論文數十篇,並且同清華大學、長城軟體等單位建立起長期人才培養合作關係。取得了一批科研開發成果。例如,儀器儀表網上教學系統、線性代數網上教學系統、公共英語網上教學系統、後勤網上樓宇管理系統、戶籍及治安管理系統等等。

軟體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 軟體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經電子部批准成立於1983年,為原北京信息工程學院的主要科研機構之一。主要從事軟體工程的標準制定、軟體工程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軟體工程環境的開發等方面的工作。曾擔任多項“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以及多項軍用軟體工程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多項成果曾受國家和部委的表彰。近年來,中心的研究領域有所拓寬,涉及:XML置標語言技術、中文信息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網路與多媒體的科研與教學、資料庫套用開發等領域。2002年8月軟體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合併。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2003 - 2005 年度學生情況統計

/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在京錄取分數

541/424

583/467

548/437

考取研究生人數

25 人

34 人

54 人

考取北大清華

13 人

12 人

25 人

考 研 錄 取 率

17.6 %

18.1 %

20.6 %

獲全國、北京市專業知識競賽獎人次

9 人次

20 人次

27 人次

就業率

90.85%

94.68%

95%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經濟貿易系(簡稱經貿系)始建於1997年。建系之初,除了經濟學本科專業外,還設有一個專科層次的行政管理專業。學校在進行專業調整後,自2001年起,不再招收專科學生,我系目前有經濟學專業一個專業。現該專業已招生9屆,為社會輸送了5屆總計267名畢業生。經貿系現有在校學生587名,其中02級159名;03級160名;04級138名;05級130名。

經貿系共有教職工36人。其中專任教師30人、教輔人員1人、黨政管理人員5人 。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有博士6人,在讀博士4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24人,占教師總數的80%。

經貿系已經招收國民經濟學的碩士研究生,並建立了相應的研究生基地.除此而外,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產業經濟學碩士點.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企業成長研究所主要依託經貿系的研究力量,該所有三個主要的研究方向:風險投資、企業成長和跨國併購。目前在這三個研究方向方面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經貿系下設兩個教研室,經濟學教研室和社科教研室。經濟學教研室承擔了經濟學專業的專業課,社科教研室承擔了兩課和其它的社科課程。

  目前我系正在積極努力開拓新的專業方向,申報新的專業。年輕的經貿系全體教職工正在為建設好同樣年輕而富有活力的經濟貿易系而同心協力、努力工作。

  我們歡迎有志於投身經濟理論研究和經濟建設實踐的年輕學子加入到經濟貿易系!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主任書記辦公室(綜合樓219室,電話:62844806)
系副主任(主持工作):黃中文
系黨總支書記:張靜學
系辦公室(綜合樓217室,電話:62844824)
系辦公室管理一崗:曲青
系辦公室管理二崗:張良胤
學生工作辦公室(綜合樓211室,電話:62844808)
系黨總支副書記、系副主任:吳振軍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在此處添加文字

系學生工作辦公室:吳景榮
 馬 駿
系資料室(綜合樓415室,電話:62844826)
系資料員:李俊清
 

重視學生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教育。我們要求學生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及相關辦公軟體,深入理解資料庫原理,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我們在05級的專業方向中開設了金融電子化方向和公司理財與計算機套用方向,突出了我校信息技術的特色和優勢,也使學生在未來的競爭中具有相對優勢。
強調學生的英語教育。我們的目標是要培養經貿套用型複合人才。隨著中國越來越國際化,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的商務語言。所以我們一貫重視學生的商務套用英語教育。在課程上,除了開設公共英語以外,還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如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公司理財等,鼓勵教師採用國際上的原版教材進行教學。另外,為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能力,我們開設了《劍橋商務英語(一)、(二)》,在《國際貿易實務》和《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中也要求教師相關內容用英語講解。通過這些有意識的練習,我們希望突破學生的啞巴英語現狀,真正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目前正在積極籌建經貿英語實習與培訓基地,該項目計畫投資總額為70萬左右。
重視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的培養。在自行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同時,我系老師在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實務性課程中引入了專業模擬軟體配合課堂授課。通過對這些軟體的使用,學生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在仿真的環境下熟悉相關業務流程,並能夠對其中的細節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中我系安排了充足的上機時間,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數據分析思想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國際先進的計量軟體SPSS和EXCEL軟體進行實際數據分析,為以後的科學研究或政策諮詢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生組織

中心宗旨理念
崇真求實,志存高遠;勤奮好學,敏與思索;
精誠團結,服務至上;勇於攀登,敢於創新;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超越自我,自強不息。

院學生社會實踐中心是在對原院勤工助學服務中心進行全面改組的基礎上,於1997年10月成立的。她的誕生,極大的拓展了同學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機會與空間,標誌著我院學生社會實踐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在團委老師的指導和幾屆主任的帶領下,遵循"兼容並包,開放求實"的方針,幾代實踐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實踐中心歷經了創業道路上的艱辛和挫折,逐漸發展壯大,走上了正規化發展的道路。她以社會實踐為依託,為同學提供了一次次的社會實踐機會,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大型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同學綜合素質和能力,拓寬同學社會實踐空間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為同學安排勤工助學崗位,解決了學校貧困生的經濟問題。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團委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科研機構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師資力量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是隸屬北京市管理的學院,建院二十多年來,通過培養,引進,校際交流等途徑,充分挖掘,利用人才資源. 有計畫的選拔,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建立激勵機制,優勝劣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師工作環境,為教師的工作,生活,成長和發展創造條件,初步建立起一支素質優良,專業配套, 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730人,其中專任教師265人;正高級職稱人員17人,其中教授12人;副高級職稱82人,其中副教授4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7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
正高級職稱人員名單如下(名單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久和、王見定、王永生、甘聖予、關仲和、劉偉霞、張朋、張福學、李忱、李鄧化、肖洪森、陳維興、周維真、孟慶昌、林亨利、施水才、柴鴻斌、唐克文、薛寧、馬小紅、應紅燕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2003年教學與科研隊伍現狀

學歷
職稱

合計

博士

碩士

本科

專科及以下

正高級

21

7

6

8

 

副高級

82

11

20

51

 

中 級

242

2

59

140

41

初 級

87

 

9

42

36

其他

19

 

1

12

6 

合 計

447

16

95

253

83

教授介紹
王久和 王見定 關仲和 劉偉霞 孫強南

張炘中 張福學 李 忱 李鄧化 肖洪森

蘇東莊 邱佩璋 陳維興 周維真 周錫令

孟慶昌 林亨利 施水才 柴鴻斌 唐克文

 

校園景觀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校園文化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從它的前身北大二分校成立算起,已經有二十五年的歷史了。二十五年來,學校從國民經濟現代化建設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要出發,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辦學目標,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艱苦奮鬥,銳意進取,使學校的面貌不斷改善。學院由單一的計算機軟體專業發展成為以信息學科為主,工、經、管相結合的高等院校。學院多年來一直保持較好的生源,教學質量和總體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我院學生在歷屆北京市普通高校數學物理英語競賽及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中都取得了好成績,學院的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學院的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信息產業中一支生力軍,得到社會的廣泛承認和高度評價。所有這些都為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如今,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又面臨著新的發展時期。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對我院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順應形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我們要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教學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要拓寬專業面,擴大招生規模,堅持 “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要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服務首都經濟,服務國民經濟信息化和電子信息產業。爭取在較短時間內把學校建成一所質量較高、特色明顯、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高等院校。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是應信息科學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之運而生,是踏著信息科學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步伐成長。它今後也必將為我國信息科學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歷任領導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鄭君禮,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江蘇省徐州市人。1972年9月參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理學博士,研究員。

1978年至1985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攻讀學士、碩士學位,1985年轉為直接攻讀博士學位,1987年轉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993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7年9月至1989年11月先後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青年部副部長,黨委青年部副部長兼研究生院管理處副處長,黨委組織部副部長。1989年11月至1993年7月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1991年任黨委常委)。1993年7月至1995年6月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95年6月至2006年2月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2006年3月起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黨委書記。

先後從事隨機過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發表過《Q-過程的鞅方法》、《分形上的ISING模型》、《德育隊伍建設亟需加強》、《走在時代前列,迎接新世紀的挑戰》等論文。

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5月起擔任中國教育審計學會會長。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杜林,男,漢族,1950年11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6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2月參加工作,1975年畢業於西安空軍通信學校。1986年於北方交通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1年於北方交通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9年3月至1990年7月,作為中英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赴英國埃克賽特(Exeter)大學學習。1991年至1995年,任北方交通大學研究室主任、外事處處長、講師、副教授、教授。1996年至2000年,任鐵道部教育衛生司、科技教育司高等教育處處長。2000年2月任北方交通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2003年8月起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校長。

中國鐵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聲學學會會員,《鐵道學報》編委,中國歐美同學會會員。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馮喜春,男,漢族,1962年生,河北徐水人,198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4月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員。

1987年5至1990年3月,任北京理工大學力學工程系教師。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任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書記。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黨總支書記。1999年12月至2003年8月,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現任中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委員會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曾獲得北京市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參加了十多項科研項目,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次,專利二項。北京市高校黨建思想政治成果一等獎。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和機電部優秀青年教師。

擔任北京高校黨建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會副理事長。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閆成,男,漢族,1968年10月出生,吉林省敦化市人,1989年7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7月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通信與控制工程系,工學學士。

1989年至1992年,任北方交通大學教師,校團委組織部長。1992年至2000年,任團市委大學中專部幹部、中學部副部長、權益部副部長(主持工作)、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2000年至2004年,任團市委權益部部長、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團市委大學中專工作部部長。2002年至2003年,任海淀區海淀鄉黨委副書記(掛職鍛鍊)。現任中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委員會副書記。

2001年3月至7月在中共北京市委黨校中青年領導幹部班(18期)學習。2003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攻讀系統工程博士學位。

擔任北京市法學會理事,北京市第八屆青年聯合會常委。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開展了建國以來首次大規模“北京市未成年人成長狀況調查”,並擔任執行主編編輯出版了《聚焦新生代》一書,榮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綜合類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因領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業績突出,於2002年9月受到了中組部、中央綜治辦的嘉獎。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高錦宏,男,漢族,1963年3月出生,湖北鄂州人,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碩士研究生,副教授。

1979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北京清華大學學習。1984年9月至1987年4月,在原陝西機械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學習。1987年5月參加工作,1987年7月至2003年8月在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工作。其間,1987年7月至1995年12月,先後擔任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團委副書記、團委書記、學生工作部長兼團委副書記、書記,學生工作部長兼團委書記,黨委宣傳部長兼學生工作部部長。1996年元月至2003年8月,任北京機械工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2003年8月,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備組黨組成員及籌備組成員。現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副校長。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關仲和,男,漢族,1948年7月出生,陝西華縣人,197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工藝設備及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研究員。

1984年至1996年,任北京市高教局大學處副處長、處長。1996年至1997年,北京市教委高教處處長。1997年至2002年,北京聯合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1999年3月起主持院行政工作。2002年至2003年,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現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副校長。

曾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參加若干項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及市教委教改立項項目等教育研究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撰寫了幾十篇研究論文,有多篇在全國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曾獲全國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韓秋實,男,漢族,1956年8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1982年1月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機械二系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4年12月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機械系機械製造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4年12月開始,在北京機械工業學院任教。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由國家公派赴法國巴黎材料和機械製造學院進修一年。1988年至1989年,任機械製造教研室副主任。1990年至1992年,任機械工程系副主任、主任。1996年1月至1998年4月任機械工程系主任。1998年4月至2003年8月,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副院長。現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副校長。

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編教材兩部,主持和完成省部級及橫向課題9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機械動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校工具機研究會華北分會理事,《製造技術與工具機》雜誌編委。

長期從事高教管理與高教研究工作,擔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評估分會常務理事。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孫百生,男,漢族,1951年3月出生,黑龍江佳木斯人,199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郵電大學)。

1977年至1997年,任北京郵電大學機械系教師;1997年至2000年,北京郵電大學機械系副主任;2000年至2003年,北京郵電大學教務處處長兼教務黨委書記等職。現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副校長。

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參加、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十餘項,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成員;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會理事;中國電子學會教育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元件分會連線器與開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精品課程

1. 國家級精品課程
2. 北京市級精品課程
機械原理》( 2004 年) 課程負責人:郝靜
工程製圖
資料庫系統基礎
3. 校級精品課程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c語言程式設計基礎( C )
精密機械設計》
現代電子技術及套用
初級會計學
財務會計
毛澤東思想概論
程式設計基礎( C )》
機械設計
作業系統
電氣信息類專業電路電子系列課程
經濟學
管理學原理
高等數學
普通物理
管理學原理

新校區建設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於 2007 年 4 月 4 日正式批准昌平新城沙河組團西北部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範圍北起六環路中線,南至北沙河中線,東起八達嶺高速路中線,西至原京包快速路中線。規劃用地面積 793.16 公頃。
批覆中要求昌平區政府儘快組織相關部門提出規劃實施方式和具體措施,按照土地一級開發的要求先行落實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安排該地區的村莊改造和搬遷。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傑出校友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劉 博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王 傑新浪網中國地區執行副總經理
齊 躍IBM(中國)公司大中華區服務事業部經理
郭 勇美國微軟總部系統測試組組長
南 海盛聯科技公司總經理
李林松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信息一部
田開亮北京富士通系統集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
李素元中國網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軟體開發部副總經理
鄒 震《軟體世界》雜誌社記者
張 暉聯想電腦公司產品部助理總經理
賀 力著名主持人
柳偉美國國際管理技術公司(MTI) 培訓顧問
楊肇斌中國專利商標網專利代理人
吳 健 中科院軟體所開發系統與中文信息處理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楊 洋參與中國教育電視台《校園點歌台》等節目
肖偉澎數據空間創辦人
張素偉信息產業部華北所總工程師
汪 旭首都信息發展公司總裁
黃曉光北大方正科技電腦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袁 立北京國都信業實業集團副總經理
胡 毅北京賽迪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 凡金蝶軟體北方區總經理

註: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未來展望

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和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合併,正在籌建的一所以工為主,兼有管、文、理門類等專業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現有清河小營校區、健翔橋校區、清河校區、金台路校區、酒仙橋校區和昌平校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