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

《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是中國當代作家張笑天的一篇中篇小說。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作者張笑天作者張笑天

張笑天,筆名紀延華、紀華、嚴東華。祖籍山東昌邑,1939 年11 月13 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延壽縣黑龍宮鎮。祖父做過民國的督學,父親設館從教,因此從小受到較好的文學薰陶。13 歲時,在《中國少年報》發表第一篇小說《新衣》。1961 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因所謂“白專”問題被分配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縣任中學教師九年,後調入縣文化局、宣傳部等部門工作,長期的基層工作經驗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準備了豐富的素材。 1975 年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專業編輯。現任長影廠副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吉林分會副主席、吉林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張笑天的創作盛期在1978 年以後,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七部:《雁鳴湖畔》、《嚴峻的歷程》、《歸來吧,羅蘭》、《愛的葬禮》、《中正劍之夢》、《水寧碑》、《死島情仇》。中篇小說40 多部。 創作集有《張笑天短篇小說選》、《張笑天中篇小說選》、《家務清官》、《她微笑著走向牢門》、《追花人》、《黑十字架》、《春眠不覺曉》等。 共發表20 餘部電影文學劇本,有12 部拍攝成影片,其中《佩劍將軍》、《家務清官》、《她從霧中來》、《末代皇后》受到好評。張笑天的作品著重反映當前社會生活,探索人們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問題。 他的作品故事性強,富於抒情色彩。其中篇小說《公開的“內參”》、《離離原上草》曾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評價

作者張笑天作者張笑天

張笑天是位勤奮多產的作家,他善於在變動發展的現實生活中以極強的藝術感悟力迅速捕捉和發掘出有意義的題材和人物,《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通過李贊一天一夜的生活,把大批老幹部離休後所面臨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困惑與不適應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花開花落、潮漲潮汐,大自然遵循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的規律恆動不息;現實中的人同樣存在一條無法迴避的人生髮展曲線,人不可能永遠處在輝煌的頂峰時期。當人們不得不離開奮鬥了大半生的熟悉的工作和事業,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衰老了時,他要經歷怎樣的情感的折磨和心靈的波動啊。李贊回響中央的號召,主動提出離休。在工作忙的時候,他真心地羨慕“無官一身輕”的境界;真的無官了,他的心情反倒比肩上壓著重擔時更要難過,最為可怕的是,連他自己都覺得,離休後,他都不會生活了。在集市上吃豆腐腦、提籠溜鳥、街頭對弈,這種市俗的生活他無法接受;大多數離休幹部的那種寫寫回憶錄、喋喋不休重複往事、言必稱“我們那個時候”的生活他又本能地拒絕。他總覺有更為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可又自嘆自己已是太空中飄浮的垃圾,生活中已失去了自身的位置。

小說的成功之處無疑正在於把李贊這種矛盾複雜的心境細緻入微地表現出來。

人物塑造

作者張笑天漫畫頭像作者張笑天漫畫頭像

李贊有一種強烈的失落感,一方面原因是他久居領導者位置浸潤而形成的一種獨特心理定勢的突然終止,他能聽出周圍各位同僚汽車響聲的細微差別,他習慣了對別人發號施令,但離休後他才發現: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只是存在於“官的甲冑”里,他就像棋盤中困在米字框中的老帥一樣困在官階的“甲冑”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李贊作為一個普通的老齡人所體會到的被遺棄感和自我不信感。妻子過早地離開了他,兒女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可資利用的“遺老”,只有小保姆金鹿還真正關心他的冷暖。作為前市委書記,他還感到熟悉的事業也正在棄他而去。他費盡周折,辛辛苦苦跑到防汛指揮部,卻發現他已成了個“多餘的人”,沒有人問他什麼,沒有任何工作需要他乾,他想幫著印抗汛小報,滾筒卻很快彼別人搶回去。他害怕別人認為他已無用了,所以開始時他並不喜歡金鹿,他不想讓人覺得他一離休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可他的確常在懷疑自己的能力,一種老人特有的淒清孤寂的心境時時折磨著他的意志,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正像當時的節氣一樣,已進入了秋天。自然,李贊畢竟是位受黨長期教育,富有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老幹部,他的苦悶很多是來自過早地脫離了火熱的工作一線,失去了發揮餘熱的機會。

離休後,他在茫然若失中一直苦苦尋找那失落的極寶貴的東西。防汛搶險現場熟悉的場景,又激起他生活的激情,他不顧年老體弱自覺融入了集體大軍中,從中他找回了失落的自我——一位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共產黨人的形象。在這裡,應該指出的是,作者以為筆下的離休老幹部在轟轟烈烈的場面里找到了餘生的價值,其實不自覺地陷入了長期困頓當代文學的創造英雄人物的觀念模式。因為防洪救險一類事件畢竟是偶發的。對於離休幹部說來,主要還是日常的平凡生活。怎樣在平常生活中找到自己正確的人生位置和價值呢?作品並沒有最後解答這個問題,但它畢竟將這新出現的社會問題敏感而尖銳地提出來了,啟發人們思考。

在這部中篇小說里,張笑天表現出高超的心理刻畫本領,他往往選取一個典型化的細節展示人物間的關係和人物心理的變化。例如街頭喝豆腐腦一細節把李贊欲嘗又止的困窘心態活脫脫地畫出來;李贊素不喜歡一身小公務員氣的盧紹德,可望著懷著卑微的願望而來的盧紹德,他由盧的蒼老聯想到自己的境遇,不覺心弦撥動,有點可憐起盧紹德。這段描寫極微妙真實地刻畫出李贊在瞬間的心理波動。《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以其嶄新的藝術視角在同類題材的作品中開掘出新意,榮獲1985-1986 年全國中篇小說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