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比利時電影]

《兒子》[比利時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兒子》[比利時電影]是一部法國的愛情片。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奧利弗拒絕一名叫佛朗西斯的男孩帶到自己的木工廠做學徒去,卻又要在訓練中心的走廊里,在街道上,在大樓里悄悄跟隨著這名男孩。為什麼他對男孩如此感興趣?為什麼奧利弗甚至看上去內心隱藏著害怕?

《露茜妲》對失業少女的赤誠描繪,掀起比利時社會的討論,政府更隨即修改勞工法。新作則將父子倫常放進苦修道德升華的框架,一樣技驚四座。這次的父親是個木匠師傅,面孔和生活俱枯乾端正如手中塊木,可上帝偏要施以考驗,不共戴天的仇人遣到身邊,看他如何打理被觸痛的隱傷。戴丹兄弟的手提攝影較往尤甚,寸步不離跟拍男主角,撼人心靈的大特寫貫穿全片;再加上取景灰冷,單調的錘音和悽厲的鋸弦聲時隱時現,構成一出懸念重重、言簡意賅的心理劇。男主角奧利維耶.古爾梅獲得去年康城影展的影帝榮譽,影評人說他連頸背都會演戲。 (第2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五年前,一個少年在偷車中音響時殺死了木工師傅奧利維的兒子,這起事故幾乎摧毀了他的生活。

五年後,出獄的少年弗朗西斯居然又來到了這家技校,他想學木工。奧利維將如何面對這個在官方程式中已經“贖罪”完畢的孩子呢?他開始拒絕了他,卻在學校的走廊上跟蹤他,隨後又收下了他,細心地指導他。偷拿孩子外套中的鑰匙,獨自來到他的住處,躺在他的床上。在一個周末,帶孩子去40公里之外的自己兄弟的鋸木廠中挑木料。路上,他不停地追問弗朗西斯入獄的原因,逼少年說出那殘酷的事實,從未見過自己父親的少年卻開口請他做自己的監護人。最終,鋸木廠中,奧利維突然說:“你殺死的男孩就是我的兒子”。

主創人員

來自比利時的達涅兄弟是國際影壇又一對著名的兄弟檔導演。他們以製作紀錄片出身,具有20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由於他們所出生的城市常年受到失業的困擾,他們的紀錄片也主要關注於勞工運動。1987年劇情長片處女作《Falsch》坎城電影節上作展映,得到好評。

1996年達涅兄弟推出了《諾言》。這部極端冷酷的作品將成長故事與社會問題結合,表現一位少年如何在遵守對一名非法移民的承諾與聽從父親的命令之間掙扎的故事。影片以自然主義的風格直面道德困境,低調不煽情化的處理使影片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得益於兄弟倆的紀錄片經驗,他們用手提攝影賦予了影片粗礪的真實感。

1999年,他們以《羅塞塔》再度來到坎城,並摘取了金棕櫚大獎。影片集中表現一位少女是如何不計一切代價以得到一份工作的經歷。整部影片就圍繞著羅塞塔這一簡單樸素的願望而展開,僅僅是一個工作,無論多么卑微,她都求之若渴。但即便如此,實現起來仍然那么艱難。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構成了影片的張力。達涅兄弟依舊採取了寫實手法,以狂暴的攝影機運動造成了強烈的紛亂和緊張感。

達涅兄弟的前幾部作品顯示出較為一致的風格,極端晃動的攝影機使人產生強烈的眩暈感,具有幽閉恐懼感的特寫和近景則殘忍地強迫觀眾近距離地逼視現實。演員表演上也力求樸實自然。這種自然主義的手法無疑和他們多年製作紀錄片的背景有關。他們拒絕讓觀眾醞釀傷感和憐憫的情緒,也不對主人公面臨的道德選擇進行評判。他們以尖銳粗糙的真實性和冷冰凍的客觀態度考察著平凡的個體生命在基本生存問題的層面上所面對的道德困境,從而挖掘出人性深處的戲劇張力。他們也十分善於挖掘沒有表演經驗的演員的潛力,使他們呈現出樸素自然的表演與影片的整體風格相適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