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德國電影]

《兇手》[德國電影]
《兇手》[德國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變態連續殺人狂專找小孩子下手,人心惶惶的柏林社會,不止官方亟欲將他揪出,連黑幫團伙都想要搶先政府一步將他逮捕,好處以私刑泄憤。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兇手/兇手就在我們中間/M就是兇手

《兇手》《兇手》
Fritz Lang’s M
看點: 影史上第一部連環變態殺手電影
導演: 弗里茨.朗
主演: Inge.Landgut 彼得.洛利 Ellen.Widmann
類型: 大師意象 外國電影 百年經典
地區: 德國
片長: 88 分  語言: 德語 上映日期: 1931

劇情簡介

變態連續殺人狂專找小孩子下手,人心惶惶的柏林社會,不止官方亟欲將他揪出,連黑幫團伙都想要搶先政府一步將他逮捕,好處以私刑泄憤……

孩子在街上玩耍的時候突然不見了,又一個無辜的孩子被殺害。一個專以小女孩為對象的變態殺手令柏林全城陷入恐慌,黑白兩道均四出搜捕,兵賊的身份亦難以區分。家長們憂心忡忡,政客們坐臥不安,就連黑社會都在抱怨警察的出現影響了他們的生意。大家都盼望兇手儘快落網,好讓一切恢復平靜。警察方面使用最先進的手段來追捕兇手,而黑社會方面也藉助丐幫的網路來調查案犯的行蹤。街頭有一位盲人小販,是他認出了兇手,因為這個兇手曾經陪一個小孩來買過一隻氣球,他當時吹著口哨,這口哨聲讓小販感到非常的熟悉,他在兇手的背後寫了一個“M”(即兇手在德文的縮寫)。警官羅曼把城裡所有的罪犯都集中在一起,最後終於使這個專門殺害兒童的兇手露了原形,因為他背後有一個M。

幕後製作

弗里茨·朗的首部有聲電影,是一部偉大的經典之作,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把聲音和映像的震撼力推進一步。《M》的場面調度、懸疑性、光影和聲音的運用、節奏、細節的利用,為日後黑色電影的片種奠定了基礎。絡瑞的表演呈現了人物的複雜心態,他那“不由自主”的呼喊為這個特殊人物增添了人性的成份。他哼的小曲出自格里格的《皮爾金特》。原版有不同的結尾,1951年重拍。

延伸閱讀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犯罪電影之一、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弗里茨.朗的第一部有聲片電影史上第一部連環變態殺手電影、同時也是有聲片史上重要的美學參照。

到如今,恐怖片越來越往視覺的噁心發展,銀幕也一年比一年嗜血,早期的鬼怪女巫看見今天血淋淋的妖魔,大概也會覺得如今當鬼不容易,這叫人非常懷念電影童年時期那些冷靜而乾燥的恐怖。三十年代初期,德國偉大導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M」(1931,M是英文"兇手"一詞Murder的第一個字母),影片開頭幾乎是以一種抒情的格調鋪墊了強烈的恐怖:一群孩子圍成一圈在玩"淘汰人"的遊戲,一個女孩天真無邪地大聲唱著──

等一等,等一等
黑衣怪人就來了
拿著他的小斧子
他要把你劈出去

然後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拍著她的球放學回家,但慢慢的銀幕被一個影子遮住了,影子問──他的嗓音無比溫柔,無比親切──小女孩:"你叫什麼名字?"一會兒,我們聽到影子在哼柴可夫斯基的「糖果仙子舞曲」(這段音樂在影片中成了死亡之音)。這個人就是把整個柏林嚇得發抖的小孩殺手,一個可怕也可憐的精神病患者。偉大的導演可以用美來表現駭人的恐怖,用抒情暗示殺戮,而這種恐怖片現在只有在電影資料館才看得到了。

"對不起,親愛的,我要殺你!"

這部影片中,當有精神病的小孩殺手受到地下黑社會的審判時,他極其痛苦地說他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犯罪,他說那些可愛的孩子在他的眼前晃蕩,他忍不住要去接近她們,忍不住要把他們殺了。事後他又無比痛苦,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停犯罪,用新罪掩蓋舊惡。

時代背景

簡略提一下1931年前後,亦即M的拍攝前後,德國的大事紀,有助於我們了解本片。1920年希特勒組織國家社會黨 (後更名為「納粹黨」),主張撕毀凡爾賽條約、收復失地、恢復德國舊有的光榮;1929年全球經濟大恐慌、德國600萬人失業、共黨騷亂,納粹黨徒組游擊隊,專門打擊共黨,此舉得到德人支持,納粹黨迅速發展;1933年,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在威瑪國會成為第一大黨。任何獨裁政權,為追求統一安定,一定嚴加控制訊息傳播管道,希特勒尤其嚴重。但德語區也是精神分析學的發源地,佛洛伊德提出「力比多」 (愛與毀滅,也就是人的原始欲望,藏在潛意識層,平時被理性壓抑,卻不斷找找管道渲泄,以免演變成精神病),為了儘量避免政治大剪,德人又有重渲泄情緒的藝術傳統,故而Fritz Lang在這電影裡大量運用象徵意象,批判這失控的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