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篇》

《倉頡篇》

《倉頡篇》秦李斯著。原是教育學童識字的字書,秦始皇帝統一文字時又成為小篆書體的樣板。《倉頡》、《愛歷》、《博學》3篇,斷60字以為一章,凡55章,統稱《倉頡篇》。

作品簡介

原是教育學童識字的字書秦始皇帝統一文字時又成為小篆書體的樣板。

倉頡故里倉頡故里

李斯著。戰國時期,七國分立,文字異體。秦始皇帝既滅六國,採納李斯的請求,“罷其不與秦文合者”。這時秦使用籀文已500多年,筆劃繁複,實用中漸趨簡化。 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從此定型為小篆。漢初,閭里書師合《倉頡》、《愛歷》、《博學》3篇,斷60字以為一章,凡 55章,統稱《倉頡篇》。《倉頡篇》流行直到東漢,後來被保存在《三倉》中,唐以後才完全亡佚。20世紀,各地考古發現許多漢簡,時有《倉頡篇》。其中最早的離秦代不過50年,但已是漢代書師合併的本子,字型是隸而不是篆了。有一支簡上有40字:“倉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昭,謹慎敬戒。勉力風誦,晝夜勿置。苟輯成史,計會辨治。超等軼群,出元別異。”這是《倉頡》首章的前一部分,“幼子承昭"指二世胡亥繼位,其事發生在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李斯作書應當在前,這可能是趙高等人的竄改。又有“爰歷次,繼續前圖。……”這是《爰歷》開頭的幾句。從這些資料看,四言成句,二句一韻,內容夾敘夾議,和《急就篇》性質相似。

文字上的問題

①文義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如“傲悍驕裾”、"誅罰貲耐"、"豐盈爨熾"、"而乃之於"、“□□邑里,縣鄙封疆。

《倉頡篇》《倉頡篇》

徑路衝□,街巷垣牆。開閉門閭,闕□□□。□□室內,窗牖戶房”、“□□廥冣,囷窌廩倉”,等等,這種編排文字的辦法《急就篇》中有,往上推則有《爾雅》

②偏旁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如“黚黶黯黮,黝黭。黤赫赧,儵赤白黃”,11個從黑的字,3個從赤的字,放在一起。這類例子很多,單從形旁講有艸牛辵齒言肉竹木貝禾疒網巾衣山廣黑赤心水谷門手女糸金阜20多個,在許慎著作《說文解字》中都建立為部首許慎以前形聲偏旁區別不嚴,《倉頡篇》偏旁以類相從,有的是聲旁相同而聯在一起,如“□□杞芑”、“□□挾”、“賞勦向尚”之類,歷史上無人注意這一點,要到宋代王聖美創“右文”說,清代朱駿聲作《說文通訓定聲》才成為有用的知識。

《倉頡篇》《倉頡篇》
《倉頡篇》的年代早;是小篆通行初期的書,所以常被學者注意,近200年來有七八個輯本,限於材料都不令人滿意,有的把《三倉》及其註解都混入。現在應當根據考古資料作出一個好的輯本,作為中國文字學史的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