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頡篇

蒼頡篇

蒼頡篇原是教育學童識字的字書,秦始皇帝統一文字時又成為小篆書體的樣板。是秦朝李斯著。

蒼頡篇簡介

戰國時期,七國分立,文字異體。秦始皇帝既滅六國,採納李斯的請求,“罷其不與秦文合者”。這時秦使用籀文已500多年,筆劃繁複,實用中漸趨簡化。 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從此定型為小篆。漢初,閭里書師合《倉頡》、《愛歷》、《博學》3篇,斷 60字以為一章,凡 55章,統稱《倉頡篇》。《倉頡篇》流行直到東漢,後來被保存在《三倉》中,
“蒼頡”亦作“倉頡”,據傳,倉頡發明了漢字!

蒼頡篇部分復原小稿

秦李斯作《蒼頡篇》,趙高作《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皆以統一後的秦篆編寫。漢初合為一書,統稱《蒼頡篇》,並改寫成隸書,又稱《三蒼》。魏晉時,增《訓纂篇》、《滂喜篇》,亦稱《三蒼》,又稱《五蒼》。
藝文志:“蒼頡一篇。”注云:“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歷六章,車府令趙高作。博學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序云:“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並為蒼頡篇。”說文序云:“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系傳云:“蒼頡、爰歷、博學,通謂之三蒼。”按:此取篇首二字為名。孫氏星衍倉頡篇序云:“倉頡始作,其例與急就同。”
《蒼頡篇》可謂字書之祖。但因為文字古體太多,很早就失傳了。現在零星地發現部分漢簡,但數量還是很少,現存字數最多的版本是阜陽漢簡《蒼頡篇》,共存 124枚殘簡,內容包括《蒼頡》、《爰歷》、《博學》三篇。出土時簡文殘損嚴重,現存541字。無書題。36簡文四字為句,有韻可尋。現存成句或不成句的不足200句,按漢代《蒼頡篇》825句計算,還不到全篇的四分之一。文中避秦王政諱。估計保存了秦代的原貌。
現在我就將我所整理恢復的部分篇章放上來,讓大家能窺之一斑。

第一章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
勉力諷誦,晝夜勿置。苟務成史,計會辯治。
超等軼群,出尤別異。初雖勞苦,卒必有意。
愨願忠信,密 言賞。□□□□
說文解字:
幼子承詔
居延漢簡:
蒼頡(19)97、8
蒼頡作書,以教後詣。(276)185、20
□計嗣。幼子承詔。(447)260、18
蒼頡作書,以□□□(B13)85、21
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178)167、4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昭,謹慎敬戒,勉力風誦,晝夜勿置,苟務成史,計會辯治,超等軼群,出尤別異。EPT50:1A
初雖勞苦,卒必有意,愨願忠信,密 言言賞賞。1B
敦煌馬圈灣漢簡: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詔,謹慎(T9:76)
玉門花海漢簡: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諷(A)
晝夜勿置。勉成史,計會辯治。超等(B)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諷,謹慎敬戒。勉力諷誦(A)
晝夜勿置。苟勉力成史,計會辯治。超等(B)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諷,謹慎敬戒。勉力諷誦,晝夜(A)
勿置。苟勉力成史,計會辯治。超等(B)

第五章

□表書插,顛願重該,已起臣僕,發傳約載,
趣遽觀望,步行駕服,逋逃隱匿,往來前□,
漢兼天下,海內並廁
蒼頡篇漢簡:漢兼天下,海內並廁蒼頡篇漢簡:漢兼天下,海內並廁
,飭端修法,□□□類,
菹 離異,戎翟給賨,但致貢□。
居延漢簡:
第五:□表書插,顛願重該,已起臣僕,發傳約載,趣遽觀望(543)至(544)9、1(甲面)
□類,菹 離異,戎翟給賨,但致貢(545)至(546)9、1(乙面)
行步駕服,逋逃隱□,往來□□,漢兼天下,海內並廁(547)至(548)9、1(丙面)
 

 阜陽漢簡:

己起臣僕,發傳約載,趣遽觀望,行步駕服,逋逃隱匿,□兼天下,海內並廁,飭端修法。
 

 顏氏家訓:

漢兼天下,海內並廁,豨黥韓覆,畔討滅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