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曆養生法》

本書以農曆四季節氣及月相時辰為主線,突出“應天順時”這一養生保健中的核心問題。主要介紹不同季節、節氣、月相、時辰的形養、術養、食養、藥養及各季節常見病的中醫防治與養生方法等,並融入現代科學最新成就。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說起,力求貼近生活,強調科學性,講究可操作性。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養生文化,崇尚科學養生,提倡養生之道,用正確的科學醫學理論指導人們的衣食住行。

該書注重普及性,文字通俗易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強,對人們應時適季地養生保健確有指導意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國農曆養生法

作者:杜婕僡主編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字數:300000

版次:1

頁數:360

印刷時間:2010-1-1

開本:16開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ISBN :9787530445549

包裝:平裝

定價:38元

編輯推薦

國內首部將傳統曆法與大眾健康相融合的中國日曆式養生保健全書!
由中國權威中醫學術機構: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央電視台健康早班車欄目特約專家杜婕僡教授主編,道家養生大師朱鶴群先生題寫書名並隨書贈送:道家預防流感外用小秘方及朱鶴亭庚寅虎年運程!
本書以農曆四季節氣及月相時辰為主線,突出“應天順時”這一養生保健中的核心問題。主要介紹不同季節、節氣、月相、時辰的形養、術養、食養、藥養及各季節常見病的中醫防治與養生方法等,並融入現代科學最新成就。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說起,力求貼近生活,強調科學性,講究可操作性。

內容簡介

農曆是中國古代根據月亮太陽運行周期制定的曆法,因其設定便於農事而得名。中華農曆已經沿用數千年,指導著華夏民族的春種秋收,作息起居,蘊含了炎黃子孫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承載了綿延不絕的民族生息文化。隨著近代西學東漸,公曆逐漸成為社會通用曆法,農曆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習俗的表達和民俗的傳承。但是隨著物質文明的日益豐富,健康的價值無可抗拒地在不斷提升。健康勝過金錢,得到了非常廣泛的認同,人們重新重視綿延了數千年的農曆養生智慧。當日落月升,功名利祿的浮躁和喧囂暫時平靜,把目光轉向自己的身體和內心,問問你自己今天都還好嗎?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該如何打理這一天的身體?當新年來臨的時候我又該如何制定這一年的健康計畫。
了解一些祖先制定的農曆養生智慧,了解一點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養生原則,會帶給我們許多有價值的健康啟示!

該書注重普及性,文字通俗易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強,對人們應時適季地養生保健確有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杜婕僡: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醫療系,多年來一直從事中醫養生與傳統文化的研究工作。1989年出版第一本著作《保健與防癌食療》,至今已有《傳世藏書·醫部》、《中華傳統養生秘典》、《中華醫療保健全書》、《中國醫療氣功叢書》、《中醫中藥入門一本通》、《夫妻健身按摩法》、《家庭食療菜譜》等20餘種作品問世,在養生、食療、美容等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曾多次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省級科技成果獎、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榮譽獎章。她在中醫養生美容研究中率先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美容法”,倡導健康、完善、充滿活力的自然美,為此受邀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作為嘉賓主持向聽眾講授有關中醫美容的科普知識,還在美國紐約電視周刊》雜誌特設的《中醫美容信箱》向海外華人傳播有關白然美容的方法。她所撰寫的《養顏與減肥自然療法》是國內第一部中醫藥美容專著,曾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並在海外地區出版發行。近年來她在中醫養生的科研與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而有益地探索,已成功研製出調理亞健康的天然系列保健品及養生專利產品。

目錄

中華民族的智慧——農曆
農曆的由來
生命能與日月同輝嗎?
陰曆陽曆
農曆是中華民族的智慧
天有四時
一年裡有多少個“四季”?
地有二十四節氣
中國的“陽曆”——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正解——十二節氣、十二中氣
天地人和——農曆與中華養生的血脈關係
農曆與陰陽
你應該知道的陰陽學說
農曆與陰陽
法於陰陽——天人合一的養生思想
陰陽平衡——養生之本
農曆與五行
你認識五行之“行”嗎?
四季如何分五行?
五行在養生方面的套用
歲時節令與中華養生
農曆一年有多少個時令節日?
學學古人過春節——桃符屠蘇保全康
“二月二龍抬頭”是迷信嗎?
端午節是文化節還是保健節?
六月六,曬紅綠
古人的悲情九月九
順天應地說健康
氣壓與血壓
氣溫與體溫
地里“長”出來的疾病
空中漂浮來的疾病
年養——四季養生法
什麼是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的原則
春季養生
春季以風氣為主令
人體陽氣向外舒發
春季氣候特點對人體的影響
養陽、護肝、健脾正當時
春季宜早睡早起
“春困”是怎么回事?
春季要防春寒
“春捂”防病
春季對居家環境的要求
春季房事要適度
春季適宜的健身方式
春季運動的注意事項
春季精神調養
春季養生功——六字訣“噓”法
春季飲食講究“三春”
春天適宜吃的蔬菜
春季宜吃的野菜
春季食忌
春季宜飲花茶
春季中藥調理
春季養肝妙法
別讓“感冒”靠近你
清除體內積熱
要警惕痼疾復發
春季謹防過敏
莫讓傳染病找上你
紅眼病的預防
夏季養生
夏季以暑氣為主令
濕為長夏之主氣
夏季對人體情緒的影響
夏季養生原則
夏季謹防冷氣病
夏季睡眠保健
盛夏居室的布置
夏季不宜用涼水沖腳
吹電風扇的學問
涼蓆應當經常擦洗
夏季房事保健
浴身保健
夏季服飾有講究
夏季運動保健原則
夏季適宜的運動方式
夏季養神
夏季養生術
夏季飲食須知
夏季應控制冷食冷飲
解暑還是茶水好
夏季喝水的學問
自製消暑飲料
注意飲食衛生
夏季食補四宜
夏季高血壓患者療方法
夏季糖尿病患者茶療方法
小兒暑熱宜食療
盛夏幼兒保健宜補鈣
夏季食忌
夏季藥養
去“火”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
夏季女性疲勞宜藥補
夏季養心法
盛夏保健宜養脾
夏季常見病的防治
秋季養生
秋季為燥氣主令
秋季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為什麼要“秋冬養陰”?
秋季防燥養陰法
秋季起居適宜
秋季宜洗冷水浴
入秋適度“秋凍”更抗寒
秋季穿衣原則
初秋宜洗藥浴
秋季鍛鍊宜講科學
秋季適宜的運動項目
秋季宜注重精神調養
秋季養生術
秋季適宜食品
秋季宜食水果
秋季養生粥
秋季養生茶
貼秋膘宜防秋胖
消除秋愁有妙方
秋季食忌
秋季藥養
秋高氣爽話“咳嗽”
秋季要重視脫髮的防治
秋燥慢性咽炎的防治
冬季養生
冬季為寒氣主令
冬季易陽虛
冬季對人體情緒的影響
冬季養生原則
冬季睡眠養生
冬季哪些人忌用電熱毯
冬季居室衛生
冬季洗澡注意事項
冬季服飾要求
冬季運動講科學
冬季適宜進行的運動
冬季老年人生活六忌
冬季要“神藏於內”
預防冬季情感失調
冬季宜練養腎功
冬季食養“三宜”“三多”“三補充”
冬季宜合理食用蔬菜
冬季食忌
冬季藥養
冬季養腎法
防治凍瘡有妙法
嘴唇乾裂的防治
手腳裂口的防治
皮膚瘙癢症的防治
冬日話說關節炎
冬季謹防心臟病
月養
農曆一月養生
農曆二月養生
農曆三月養生
農曆四月養生
農曆五月養生
農曆六月養生
農曆七月養生
農曆八月養生
農曆九月養生
農曆十月養生
農曆十一月養生
農曆十二月養生
一月四相(晦、朔、弦、望)的養生
逐月擇日養生法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日養——十二時辰養生法
子時經當令
丑時經當令
寅時經當令
卯時大腸經當令
辰時經當令
巳時經當今
午時經當令
未時小腸經當令
申時膀胱經當令
酉時經當令
戌時:心包經當令
亥時:三焦經當令
一天中的春夏秋冬——一日四辰養生法
卯時是一天中的春天
午時是一天中的夏天
酉時是一天中的秋天
子時是一天中的冬天
家庭四季常用小藥箱
春季用藥
夏季用藥
秋季用藥
冬季用藥
“流感病"的防治
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流感?
預防流感的簡易有效措施——食醋消毒法
如果懷疑自己感染流感怎么辦?
家人感染流感該如何護理?
流感期間宜與忌
玄鶴子預防秋冬瘟疫秘方

書摘

春季氣候特點對人怖的影響
春天乍暖還寒,是氣溫變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穩定且多風的季節。特別是早春季節,時而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讓人換下冬裝穿上單衣;時而又冷風襲人,依然要穿起棉衣、緊纏衣襟,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受涼生病。今天還是雨打南窗,明天就可能北風呼嘯;中午尚是春暖融融,夜間就突然寒徹入骨。人們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時受低溫的影響,皮膚毛孔收縮以減少體內熱量的散發,保持體溫恆定。而進入春季氣溫升高,皮膚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但供給大腦的氧相應減少,大腦工作受到影響易引起“春困”。再加上忽冷忽熱風雨無常,常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惡化,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也會因寒冷、潮濕、過度勞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後復發或加重。同時,春天氣溫氣壓多變的特點又使人的情緒變化加大,易出現沮喪、抑鬱及不知所措的精神狀態。特別是有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史者對這種天氣最為敏感,容易復發。故民間有“春天到,痴子鬧”之說。
春天的冷暖驟然變化,使人機體的免疫與防禦功能下降。這種冷暖無常、氣溫驟降或氣壓劇升的異常天氣,也容易造成機體交感神經失調,引起毛細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液黏稠度增高,易誘發中風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症發生。尤其是早春季節,人體內各種生理功能正處在調節之中,各系統功能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身體的抗病能力都比較低,易感染各種疾病。加之春季又是蔬菜水果的淡季,常導致維生素攝人不足,以致不少人出現口舌生瘡、牙根腫痛、牙齦出血、大便秘結等內熱上火的症狀。加之春天機體代謝旺盛,胃納增強,胃酸等胃液分泌增加,情緒不穩易導致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因而容易引起胃潰瘍等病復發。
當春歸大地之時,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致病源如微生物細菌、病毒等也會乘虛而人。各種病蟲害猖獗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害,在我國南方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春暖花開、繁花似錦的多風天氣,空氣中飄浮著各種花粉顆粒、楊柳絮、塵埃、塵蟎真菌等,因此對過敏性體質之人最容易誘發變態反應,引起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蕁麻疹等。同時,由於時氣的變更,春季人體內分泌發生變化,易誘發出血性疾病如鼻出血等,更甚者可導致腦溢血。此外,春天還是結核病、A肝的高發季節,均應重視預防和調理。
養陽、護肝、健脾正當時
春季養生首先要注意養陽,應當早睡早起,使人的生活作息習慣適應春季陽氣初升的特點,飲食注意清淡,平素避免辛辣刺激之品,同時要避免過度勞累,不可出汗太過,損害陽氣。
春氣通於肝,此時肝膽經脈的經氣也越發旺盛和活躍,故春日宜護肝。春季護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恬靜、愉悅的心態,以順應肝的調達之性。
在飲食上春季應該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之氣,如山藥、藕、芋頭、蘿蔔等。另外,春季為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辛辣、油膩之物。
春季宜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指出:“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意謂春天人們應當晚一些睡,早點起,以適應自然界的生髮之氣。起床後宜披散著頭髮,舒展著形體,在庭院裡信步漫行,這樣就能達到使思想意識、靈感生髮不息。也就是說春季,萬物復甦,人們應該適應自然,做到早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
早睡,並不是說天未黑就入睡,而應當與日起日落相吻合。如今人們的活動已打破時間的限制,無節制的夜生活給健康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因此更不可三更半夜才人睡。早起,並不提倡天未亮就起床。起得太早,人體的生物鐘尚處於休息狀態,此時的血壓、體溫、心跳、呼吸及腎上腺激素還停留在睡眠中,不適合運動。因此,凌晨時分就跑到樹林或公園裡鍛鍊,不符合春季養生的宗旨。而且,此時太陽尚未升起,地面還聚著較多的污濁空氣,對人體極為不利。另外,綠色植物夜間呼吸時會排出二氧化碳,只有待太陽出來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才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此時進行鍛鍊對人體才有益。
睡眠時,頭部應朝向東方。睡前套用熱水洗腳,使全身暖和、舒適,並用雙手按摩雙足,尤其是湧泉穴,以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疲勞,使睡覺更加安穩。
早晨起來,要先使頭腦清醒,再睜開眼睛。然後閉目將雙手搓熱,溫熨雙眼,並將眼睛左右各鏇轉片刻,然後猛然睜開雙眼,由此除去眼中的風火。
另外,養成中午午睡的習慣也有助於身體健康。大腦不可能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除了夜晚睡眠時長時間處於抑制狀態,中午飽食之後,也會短時間處於明顯的抑制狀態。這主要是因為飽食後有更多的血液流向胃部,腦部血液供應減少,以致大腦功能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春天,由於氣候的原因,這種抑制更為明顯。這時進行適當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勞,使精力充沛,還可以增強免疫功能,一般而言,午睡都在午飯後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進行。午睡最好的方式是脫衣躺下睡,讓周身放鬆,而不要坐著或和衣而睡。時間以半小時左右,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睡不著也可以,閉目養神,也能收到午休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