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在每年的陽曆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表示天氣酷熱,最炎熱時期到來。這時氣溫最高,雷陣雨較多,在中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基本信息

簡介

大暑大暑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日期

大暑節氣,是以太陽黃經運行到120度時來確定,民間一些自行推算的具體時間,會稍有誤差,紫金山天文台負責實施中國的日曆編算和發布,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中正式發表,並以《日曆資料》的形式對外發布,具體日期以紫金山天文台測算的為準。

一般的計算公式為:[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2.83,20世紀=23.65。

舉例說明:2088年大暑日期=[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物候

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

中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世界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

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氣候特點

氣溫高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大暑

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它時常盤踞在中國東部地區,強盛的時候,可西進控制到中國西南地區東部,如四川東部、重慶等地。同樣,在夏季,中國大陸許多地區常常受大陸高壓控制,同樣是下沉增溫,晴空少雲,滾熱的地面,烘烤著大氣,使氣溫居高不下。

一般來說,在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子裡(氣象上稱為“炎熱日”),中暑的人明顯增多。而當日最高氣溫達37℃以上時(氣象上稱為“酷熱日”),中暑的人數會急劇增加,特別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驕陽似火,風小濕度又大,更令人感到悶熱難當。

長江沿岸的南京、武漢和重慶,每年的“炎熱日”平均達17~34天之多,“酷熱日”也有3~14天。此外,江西的貴溪、湖南的衡陽、四川的開縣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是一個大“火爐”。

雷雨多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

農事

大暑大暑

1、早稻收穫及晚稻插秧

“禾到大暑日夜黃”,對中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來說,適時收穫早稻,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而且可使雙晚適時栽插,爭取足夠的生長期。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安排,晴天多割,陰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雙晚,最遲不能遲過立秋

3、灌溉

棉花花鈴期葉面積達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間土壤濕度占田間持水量在70-80%為最好,低於60%就會受旱而導致落花落鈴,必須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溫時進行,以免土壤溫度變化過於劇烈而加重蕾鈴脫落。

大豆開花結莢也正是需水臨界期,對缺水的反應十分敏感。農諺說:“大豆開花,溝里摸蝦”,出現旱象應及時澆灌。

2、抗旱

酷暑盛夏,水分蒸發特別快,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長的作物對水分的要求更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黃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節孕穗,即將抽雄,是產量形成最關鍵的時期,要嚴防“卡脖旱”的危害。

養生

飲食

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大暑養生大暑養生

1、藥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

《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2、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引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藥茶,出汗的較多的引用糖鹽水、茶水等,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3、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4、食材

綠豆
中醫上說:“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有清熱毒、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濕解暑的功效,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熱、消暑、生津、清心、明目。傳統醫學認為,苦瓜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還能緩解熱病煩渴、中暑發熱、痢疾、痱子等。

健身

1、預防中暑

高溫天氣儘量不外出,不進行戶外體育鍛鍊或者從事體力勞動。

2、預防情緒中暑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儘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3、運動量不宜大。

三伏天裡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年輕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也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

4、要注意開窗通風防暑氣,保護好心神,讓心靜下來,確保精神飽滿。

習俗

喝暑羊

大暑大暑船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吃鳳梨

大暑期間,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鬥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農諺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大暑不暑,五穀不起。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
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
大暑大雨,百日見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

詩詞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杜甫.唐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蝮蛇暮偃蹇,空床難暗投。炎宵惡明燭,況乃懷舊丘。
開襟仰內弟,執熱露白頭。束帶負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當清霜飛,會子臨江樓。載聞大易義,諷興詩家流。
蘊藉異時輩,檢身非苟求。皇皇使臣體,信是德業優。
楚材擇杞梓,漢苑歸驊騮。短章達我心,理為識者籌。
【銷夏】白居易.唐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夏日閒放】白居易.唐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閒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登殊亭作】元結.唐
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
憑軒未及息,忽若秋氣生。
主人既多閒,有酒共我傾。
坐中不相異,豈恨醉與醒。
漫歌無人聽,浪語無人驚。
時復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誰能守纓佩,日與災患並。
請君誦此意,令彼惑者聽。

大暑時節話養生

度苦夏,除了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飲食調理,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2.增加清熱解暑
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二十四節氣

節氣和節日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

節日分類導航

節日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主題日紀念日狂歡節數位元組
中國節日各地節日宗教節日傳統節日
節日食品民族節日時令節日民俗節日
世界節日現代節日法定假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