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軍事家》

《中國歷代軍事家》

《中國歷代軍事家》一書上起夏代,下迄清末,選收八十二位在我國軍事史上有過重要貢獻和成就,對軍事科學的發展起過一定作用或影響的軍事家,分別對其進行介紹和評價。

基本信息

內容

中國歷代軍事家中國歷代軍事家

通過各個歷史時期的軍事人物群像,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軍事史上的重要事件及重要學術成就,使讀者能大致了解我國軍事歷史發展的輪廓和脈絡。

目錄

1伊尹

2呂尚

3姬寤生

4曹劌

5管仲

6先軫

7熊侶

8孫武

9伍員

10吳起

11墨翟

12商鞅

13尉繚

14孫臏

15趙雍……

文摘

1.製造假象麻痹紂王
商王朝對周族的興起,並非毫無警惕,紂王是一個有一定才智的君王,更不會對周族的發展採取漠然視之的態度。季歷的被殺和姬昌的被囚,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如果周無視於此而公開與商王朝對抗,則必將受到商的武力鎮壓。很難達到翦商及增強自己的目的。當時首要之急,是如何使紂王喪失警惕,不以武力干涉周的發展。據後人的追記,呂尚曾對姬昌說:“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有將動,必有愚色”;又說“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就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姬昌採取了一系列麻痹紂王的措施。首先是偽示恭順。一方面在周原建立商的宗廟,祭祀商王的先祖,並讓商王到周的統治區內進行狩獵;一方面“帥殷之叛國以事紂”,將許多叛離商王朝的小方國聯合起來,形成實際以周為首的反商力量大聯盟,而在表面上卻由周帶頭,率領他們共同臣服於商。同時還在國都“為玉門,築靈台,列侍女,撞鐘擊鼓”,以造成姬昌沉湎於享樂的假象。由於上述謀略的運用,使雖然聰明但為自己的驕傲專橫所蒙蔽的紂王產生錯覺:認為姬昌並無與商爭奪“天下”統治權的大志,是衷心臣服於自己的諸侯,還說:“西伯改過易行,吾無憂矣”,於是從原來的“紂欲殺文王而滅周”,變為“賜命西伯得專征伐”,授權其代商征伐反商方國,並放心大膽地將主要軍事力量使用於東方。這既使商的實力因在東方戰場上的消耗而進一步削弱,又為自己將來的決戰進攻減少了阻力,同時又可以利用商軍東調的機會,在西方擴大與增強自己的實力。

2.“修德行善”爭取人心

商王朝本來是一個人力、物力都非常雄厚的大國,由於“修政不德”,無限制地剝削民眾和濫施酷刑,才造成眾叛親離、國勢日衰的局面。據《六韜》記載,呂尚有鑒於此。曾在與姬昌討論如何“以國取天下”的問題時,說關鍵是“立斂”,即收攬人心,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則應“愛民”和與民“同天下之利”。

軍事理論必備

軍事,是軍隊事務的簡稱,中國古代稱呼為軍務,是與一個國家(或者政權、集體)生死存亡有關的重要事務以及法則。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我們常常會談到軍事具體裝備事件,但是其軍事科學理論還是比較缺乏,所以現在將詳細總結其知識普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