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史》

《中國服裝史》

《中國服裝史》,是高等學校服裝專業師生和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及廣大服裝愛好者必讀的一本教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服裝史》《中國服裝史》

本書共十一章,第一章為先秦服裝,以後隨朝代演進擇其要點,南女服裝中以女服為主,軍民服裝中以民服為主,成年和兒童服裝中以成年服裝為主。各章中除服裝名稱、款式、紋樣外,特別介紹了服裝形成、流行的文化背景。考慮到服裝專業學生要熟知衣服的結構,還特繪線描圖以供學生臨摹。

本書不同於其他同類教材之處,在於設獨立章節介紹55個少數民族服裝,並在兩次修訂時,先後專列一章,“20世紀後半葉服裝”和“21世紀初期服裝”,使得教材內容緊跟時代步伐,及時反映中國服裝的最新發展。

本書自1989年7月出版,至今三版印刷21次,新的考古資料和浙的研究成果均在書中有所體現,是高等學校服裝專業師生和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及廣大服裝愛好者必讀的一本教材。

作者簡介

華梅,女,1951年生於天津市,祖籍無錫。現任天津師大國際女子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華梅服飾文化學研究所所長。國家人事部授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天津市勞動模範、1998年全國教育系統中幗建功標兵、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天津市政協常務委員。國際服飾文化學會會員。

1977年起在天津美術學院從事《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國服裝史》教學,1994年創建《服飾文化學》新學科。至今出版專著40部,主編3部專集和7套叢書。百萬言《人類服飾文化學》獲中國圖書獎等7項大獎:40萬字《服飾與中國文化》獲天津市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中西服裝史》獲國家級精品課。現正從事國家級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歷代輿服志研究》等。

編輯推薦

本書運用了大量古代服資料,系統地揭示出我國歷代服飾的藝術風貌和時代特色,取得了可喜的學術成果。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從藝術出發,從美學出發,分析了服飾的造型美、色彩美、裝飾美,把握服飾的發展規律;使我們從服飾藝術中看到了一個美的世界。

節選

總序
人們通常認為:教材,就是教師以此來講,學生以此來聽;史論,就是史料和論說;服裝更無歧義……其實不是這樣。無論教還是學,注重的都應該是一種意境,一種蘊含無限的大文化。
如服裝,確切說服裝文化教學與研究,它的範圍和對象,絕不僅僅限於服裝本身。我在服裝史論教學前線已近三十年,為什麼持之以恆,且毫不倦怠,就因為我鑽研起服裝來常有一種莫名的愉悅感覺——宛如“風高浪快,萬里騎蟾
背。曾識姬娥真體態,素麵原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在這裡,詩人劉克莊是在描述身游月官的奇妙幻想。但研究服裝的過程,不也正具有這樣一種浪漫的意境嗎?每一點探索的結果
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步向新領域的跨越都令人激情滿懷,其過程是充滿神秘感的,好像是在探險。當未知被一個個解惑,當碩果掛滿了枝條,那種登臨月宮的感覺是美妙的,它令人嚮往。
我有時覺得自己是一個農夫,我播種的服裝研究在沃土上成長健旺,我培養的學生也是在服裝文化的大地上辛勤耕耘,我們的團隊已使服裝文化綻放出綺麗的花朵。我的腦海中常有一幅圖像閃現出來,那就是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種醉人的金色令人振奮又愜意,有一種美感,是收穫的幸福。一想到這番景象。汗水還算得了什麼?

目錄

第一章先秦眼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中國早期服飾
第三節周代趨於完備的冠服制度
第四節春秋戰國的深衣與胡服
第五節小結
第二章秦漢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男子袍服與冠履
第三節女子深衣、襦裙與佩飾
第四節軍事服裝
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魏晉南北朝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漢族男子的衫、巾與漆紗籠冠
第三節漢族女子的衫、襦與華飾
第四節北方民族的褲褶與柄襠
第五節小結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男子圓領袍衫與幞頭
第三節女子冠服與妝飾
第四節軍事服裝
第五節小結
第五章宋遼金元暇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漢族官服與民服
第三節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裝
第四節小結
第六章明代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男子官服與民服
第三節女子冠服與便服
第四節小結
第七章清代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男子官服與民服
第三節趨於融合的滿漢女子服裝
第四節太平天國服裝
第五節小結
第八韋20世紀前半葉漢族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男子長袍與西服
第三節女子襖裙與旗袍
第四節小結
第九章20世紀前半葉少數民族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裝
一、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民族服裝
(一)朝鮮族服裝
(二)滿族服裝
(三)鄂倫春族服裝
(四)迭斡爾族服裝
(五)鄂溫克族服裝
(六)赫哲族服裝
二、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服裝
蒙古族服裝
三、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服裝
回族服裝
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服裝
(一)維吾爾族服裝
(二)烏孜別克族服裝
(三)柯爾克孜族服裝
(四)塔塔爾族服裝
(五)俄羅斯族服裝
(六)哈薩克族服裝
(七)塔吉克族服裝
(八)錫伯族服裝
五、甘肅省與青海省民族服裝
(一)裕固族服裝
(二)保全族服裝
(三)東鄉族服裝
(四)撒拉族服裝
(五)土族服裝
六、西藏自治區民族服裝
(一)藏族服裝
(二)門巴族服裝
(三)珞巴族服裝
七、四川省與貴州省民族服裝
(一)羌族服裝
(二)彝族服裝
(三)苗族服裝
(四)水族服裝
(五)侗族服裝
(六)布依族服裝
八、雲南省民族服裝
(一)佤族服裝
(二)景頗族服裝
(三)納西族服裝
(四)基諾族服裝
(五)德昂族服裝
(六)傣族服
(七)白族服裝
(八)獨龍族服裝
(九)阿昌族服裝
(十)拉祜族服裝
(十一)哈尼族服裝
(十二)布朗族服裝
(十三)傈僳族服裝
(十四)怒族服裝
(十五)普米族服裝
九、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服裝
(一)壯族服裝
(二)京族服裝
(三)仫佬族服裝
(四)毛南族服裝
(五)瑤族服裝
(六)仡佬族服裝
十、福建、廣東、台灣、湖南等省民族服裝
(一)畲族服裝
(二)黎族服裝
(三)高山族服裝
(四)土家族服裝
第三節小結
第十章20世紀後半葉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列寧服與花布棉襖
第三節全民著軍便服
第四節時裝的多元化
第五節職業裝的興起
第六節小結
第十一章21世紀初期服裝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時尚的進程
第三節小結
結語
附錄
一、歷代服裝沿革簡表
二、服飾專用名詞集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