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履

冠履

冠履,漢語辭彙, 拼音:guān lǚ 出自《史記·儒林列傳》等書, 釋義為頭戴帽,腳穿鞋。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亦作“ 冠屨 ”。帽與鞋。頭戴帽,腳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

《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楚辭·王逸》:“茅絲兮同綜,冠屨兮失絇。”原註:“上下無別。”

宋 文天祥 《己卯歲除》詩:“冠屨失其位,侯王化畸賤。”

《明熹宗實錄》卷三十三:“登州巡撫袁可立上言:‘李琿襲爵外藩已十五年,於茲矣倧即系親派,則該國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豈容倒置。即琿果不道,亦宜聽大妃具奏,待中國更置。’”

章炳麟 《國家論》:“ 漢 土學者視政府無足重輕,然猶雲尊卑有分,冠履有辯,君臣有等。雖無用,而不可不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