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

《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

這是鄭振鐸先生一生中最後一部開拓性的學術專著,是他嘔心瀝血,窮其一生蒐集、整理、研究、編印的一部中國木刻版畫史料,從醞釀到最終出版,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曲折,直到1985年2月,才以《中國古代木刻畫選集》的形式首次面世,共一函九大冊,其中第九冊即《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此書問世後,立即引起轟動。日本日中藝術研究會便在東京的中國文化學院召開兩次學術會進行熱烈研討,並決定特派該會事務局長三山陵女士到北京向出版社贈授“版畫史出版功勞”金杯獎。授杯儀式於1985年9月17日在北京國際俱樂部舉行,中外眾多貴賓出席,中央級新聞媒體均予以報導。1988年冬,該研究會再次在北京友誼賓館向已故著者敬贈金牌一枚。1986年,此書在萊比錫舉辦的世界最佳圖書博覽會上被授予“世界最美圖書獎“。\r\n2006年1月,《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第一次以單行本形式,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發行。

簡介

鄭振鐸先生一生好書,有《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著作,但真正獨樹一幟的是他畢其一生研究的中國木刻畫。今年初,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了鄭振鐸先生的遺作《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以下簡稱“史略”)。1958年10月18日,時任文化部副部長、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因飛機失事不幸殉難。他選編的《中國古代木刻畫選集》,直到1985年2月,才首次面世。“史略”為一函九冊中的第九冊。這次是以單本出版,16開,印數為5000冊,定價35元。我有幸從卓越網上超值購得。
..

史略”中有大量圖畫,由於印刷、紙張等原因,插圖效果並不理想,但由於鄭振鐸先生比較式的細緻分析、精妙推想,加上從古籍版式、現收藏地、中肯點評,使“史略”成為難得的、入門中國古代木刻畫最佳的藍本,大可以按圖索驥,少走彎路。
在十多天緩慢而激動地閱讀這本書的時日裡,我一拿起書,就感到與大師的親近,就仿佛置身於鄭先生的藏書間。那些古書古畫與我猶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美麗動人,遙不可及卻充滿幻想。小孩渴望知識、幻想未來的那雙眼睛又回來。我的心也純淨如水,直面歷史上那最美的一個角落。窗外的嘈雜由它嘈雜,我有美文美圖相伴,豈不樂乎?
讀到書尾,從“附錄”中,讀到1940年鄭振鐸先生寫的長文《“中國版畫史圖錄”自序》更是驚喜萬分。“自序”用文言文,一氣呵成,有標點,不分段,行文近萬言,一展鄭振鐸先生文采功力。其中有幾段動我心緒,一錄為快。
不計成本地收購書籍,大概是好書者的共性。“凡茲所收圖籍,類多得之維艱,或節衣縮食,或更典售他書以得之。有已得之,竟以無力而復失去;有獲一見,而力不能收,竟聽其他售。一書之得失,每至形之夢寐,數年不能去懷。”(P239頁)書痴與書痴自有同感。
淘書的情趣,我輩無法體會,主要是已無此機緣。“又每於諸肆殘書堆中,搜掘終日。室暗如夜,鼠糞蟲漬,遍於書上。檢竟而出,兩手竟塵宛如染墨。辛勤一日,或竟一無所得,或亦得一貼半尺之殘本。偶一獲見一二奇書,便大喜欲狂,大類於荒山野谷中尋掘古帝王之陵墓。”(P239頁)對於“書痴前輩”的勞作和狂喜,只有羨慕、敬仰的份兒。
世事變遷,鄭振鐸先生在魯迅等好書之友離開後,只有獨自前行。“於時,與余有同好者,在滬有魯迅、周越然、周子競諸氏;在平有王孝慈、馬隅卿、徐森玉、趙斐雲諸氏。搜訪探討,興皆甚豪。有得必以相祝,或見一奇書,獲一秘籍,則皆大喜。孝慈竟因書發癇死。隅卿授課北大,一日,仆於案上而死。魯迅亦卒於滬。森玉、子競遠在滇池,斐雲則株守北平。越然近亦不甚講收藏。辨疑質難、會心同賞者,今復有何人乎?煢煢一身,處於荊天棘地之中,乃復叢書於室,獨肩此史官所闕之業,亦可傷已!”(P240頁)此種孤獨是四周人聲鼎沸,可環顧卻無人接話的尷尬。它是講不清、說不出、道不明的獨立、孤寂,在別人看來這更像一種矯情、一種不“與時俱進”的特立獨行,自當承受背負十字架的“活該”!
情急之下,鄭振鐸先生也振臂疾呼、高聲敘說。“余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書生報國,毛錐同於戈戟。”
引來用去,都是鄭振鐸先生文中原話。這並非是我剽學“文抄公”周作人先生——我知要學“文抄公”絕非易事,主要是借鄭振鐸先生表述我目前的心緒,也可說是因讀“史略”而產生如此感嘆。它可能支撐我的效仿式“孤獨”理念,從陽關大道走向獨木小橋——俗話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俗話又說:“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要來。”這種“偏向虎山行”燒冷灶、走極端的傻事也只好由我這樣的傻人去乾。

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現代著名文學家文物學家。曾以多方面的建樹,為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建國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殉難。

目錄

鄭振鐸先生的最後一部本書——唯大時代乃產生大著作
一緒言
二最早的木刻畫(868-960年)
三宋金的木刻畫(960-1279年)
四元代的木刻畫(1279-1368年)
五明初的木刻畫(1368-1521年)
六光芒萬丈的萬曆時代(1573-1620年)
七徽派的木刻畫家們(1582-1653年)
八明末的木刻畫家(1621-1644年)
九彩色木刻畫的創作(1594-1934年)
十清代早期的木刻畫(1644-1795年)
十一清代後期的木刻畫(1796-1911年)
十二年畫
附錄

中國版畫簡目(一)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紫簫記插圖》
《明陳洪綬繪西廂記插圖》
《九歌圖》
《博古葉子》
《水滸葉子》
《建安版畫》
《徽派版畫藝術》
《古雜劇插圖》
《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
《日本藏中國古代版畫珍品》
《金陵古版畫》
《中國古本戲曲插圖選》
《徽派版畫論集》
《武林插圖選集》
《中國版畫百圖》
《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
《中國版畫史略》
《中國版畫簡史》
《中國古代木刻畫選》
《高松畫譜》
《孔門儒教列傳》
《唐詩畫譜》
《詩餘畫譜》
《嬌紅記插圖》
《釋氏源流》
《閨範》
《青樓韻語》
《孔氏祖庭廣記插圖》
《趙城藏插圖》
《花喜神譜》
《天竺靈簽》
《水陸道場神鬼圖像》
《宋版列女傳》
《大隋求陀羅尼經咒圖》
《彌勒菩薩像》
《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像》
《說法圖》
《陀羅尼經咒圖》
《中國古小說版畫史略》
《楊家府演義插圖》
《琵琶記插圖》
《石守信報功圖》
《萬錦情林插圖》
《環翠堂園景圖》
《狀元圖》
《青樓韻語插圖》
《元曲選插圖》
《人鏡陽秋插圖》
《磧砂藏插圖》
《程氏竹譜》
《圖繪宗彝》
《帝鑒圖說插圖》
《平話五種插圖》
《月亭記插圖》
《君臣圖》
《目連記插圖》
《古今列女傳評林》
《歷代古人像》
《白兔記插圖》
《孔聖家語圖》
《海內奇觀插圖》
《顧氏畫譜》
《三遂平妖傳插圖》
《明刊西廂記全圖》
《宣和博古圖》
《中國版畫史圖錄》
《程氏墨苑》
《飲膳正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