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境報》

《上海環境報》

《上海環境報》創建於1981年,是上海市環境保護局主辦的宣傳環境保護的專業報。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環境報》創建於1981年,是上海市環境保護局主辦的宣傳環境保護的專業報,原名《上海環境保護報》,前身是《環境保護簡報》,1985年1月改今名。4開4版一張。該報創刊初期為月刊,1983年改為半月刊,1986年7月改為周刊(周六出版)。該報以“防治污染、改善生態、促進四化、造福人民”為辦報宗旨,主要宣傳黨和國家的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規,傳達各級領導指示;交流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的經驗;普及環境科技知識;介紹國內外環境保護信息和環境科技動態;倡導環境公德。版面設定:第一版要聞,第二版新聞,報導國內外環保新聞和讀者論壇,第三版科技普及,第四版副刊。

該報創辦以來,圍繞上海各個時期的環保中心任務,開展宣傳報導,朱鎔基、黃菊等擔任上海市長時,曾在該報發表署名文章,闡述環保工作的重要意義。1981年發表的《垃圾何止千金》,報導了東海油脂化工廠從“三廢”中提取黃金6400多克、白金900多克、白銀125000克;促進許多工廠重視綜合利用,化廢為寶。1984年夏上海澱山湖第一次出現大面積綠藻,該報及時發表了“值得重視的信號,澱山湖今夏出現綠藻”,引起上海市和青浦縣的重視,立即採取防治措施,1986年6月26日刊發了“警惕臨江取水口水質下降”,因關係到上海1000萬人民的飲水問題,引起各方重視,《解放日報》為此發表了《要保護好黃浦江水》的評論。該報發表的《進口垃圾創匯創收,有人嚮往有人擔憂》,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1994年4月10日,該報刊登《匯龍化工公司偷排污水當場查獲》後,報紙、電台、電視台相繼轉載轉播,引起各方重視,對保護上海環境,防止污染,起到了一定作用。

該報實行編輯委員會領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主任陸富寬,前任總編輯傅樹康,1996年總編輯張存潔

國內各地報紙大全

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光明日報》
《中國日報》
《解放軍報》
《中國信息報》
《經濟日報》
《中國少年報》
《北京晚報》
《北京日報》
《今晚報》
《遼瀋晚報》
《瀋陽晚報》
《半島晨報》
《華西都市報》
《錢江晚報》
《南方日報》
《華商報》
《重慶商報》
《重慶晨報》
《大河報》
《瀋陽日報》
《每日電訊報》
《檢察日報》
《鎮江日報》
《江南晚報》
《江蘇郵電報》
《農民日報》
《四川畫報》

《天府早報》
《自貢日報》
《大眾日報》
《青島晚報》
《北京周報》
《生活日報》
《濟南日報》
《濟南時報》
《魯中晨報》
《滕州日報》
《工人日報》
《蕭山日報》
《舟山日報》
《貴州都市報》
《新報》
《廈門日報》
《閩西日報》
《福州日報》
《福州晚報》
《福建僑報》
《海峽消費報》
《哈爾濱日報》
《惠州日報》
《順德報》
《南海日報》
《南方農村報》
《老年報》
《新都市報》

《解放軍畫報》
《河南農村報》
《焦作日報》
《大連日報》
《生活新報》
《昭通日報》
《玉溪日報》
《西海都市報》
《蘭州晚報》
《甘肅農民報》
《少年文摘報》
《珠江晚報》
《科技日報》
《四川法制報》
《佛山日報》
《溫州都市報》
《中山日報》
《華聲報》
《上海青年報》
《貴陽晚報》
《西部開發報》
《經濟信息時報》
《成都日報》
《閩東日報》
《人民法院報》
《雲南經濟日報》
《四川經濟日報》
《湄州日報》
《時代商報》

《青海法制報》
《四川工人日報》
《四川金融投資報》
《西部商報》
《無錫日報》
《質量服務報》
《農村大眾報》
《海峽都市報》
《四川農村日報》
《生活時報》
《中國交通報》
《三明日報》
《上海環境報》
《上海英文星報》
《閩北日報》
《人民公安報》
《石獅日報》
《張家港日報》
《廈門商報》
《經濟導報》
《紹興縣報》
《四川青年報》
《上海建設報》
《今日福建報》
《華聲月報》
《河西晨報》
《黑龍江農村》
《之江晨報》
《上海少年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