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士張伯駒》

《一代名士張伯駒》

《一代名士張伯駒》由著名作家任鳳霞執筆,當代中國出版社於2006年10月出版,定價: 36元。張伯駒是我國最著名的文物收藏家、書畫家、詩人。國畫大師劉海粟稱他是“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奇峰。”張伯駒在舊中國為“四大公子”之一,家財巨富,尤喜文物。為保護國寶,毀家紓難。解放後張伯駒將所收藏《遊春圖》、《平復帖》、《上陽台帖》等珍貴文物獻於國家。

基本信息

簡介

張伯駒是集收藏家、書畫家、詩詞家、戲劇家於一身的奇才名士。他出身貴胄門第,早歲名列“民國四公子”,不惜傾家殞命,搶收中華稀世文物,終以悉數捐獻國家;一生苦樂兼備、命途多舛;富不驕、貧能安,心懷坦蕩超逸,性情慷慨率真,堪為名士品格。其傳奇一生亦本色一生,富貴一生亦清平一生,濃縮著現代中國的風雲幻變,書寫著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編輯評價

叢碧詞兄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鑑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學士、藝苑真學人。——劉海粟

如以詞人之詞而論,則中國詞史當以李後主為首,而以先生為殿——在他之後,恐怕不易再產生這種真正的詞人之詞了。——周汝昌

餘生也晚,然前賢文章軼事,亦有幸涉獵,故於伯駒先生行趾極生興趣,乃知今世有如斯大妙人實千秋江山之福祉也。——黃永玉

作者簡介

任鳳霞,生於1950年,吉林省長春市人,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吉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曾發表報告文學、人物傳記、通訊、散文、詩詞、理論文章等數百篇百餘萬字。

後記

有人寫自傳,有人被別人寫傳。不論寫什麼傳,我想最基本的要求有兩點:一是要符合傳主的基本歷史事實,是寫人,不是寫神;二是要文筆傳神,給人們留下永遠的追慕,傳播後世。不過要使這兩點做得至善至美,恰恰是作傳的最難之點。
本書是中年作家任鳳霞的著作。我曾記得,40年前魏巍在朝鮮戰場上採訪抗美志願軍時,為志願軍的真摯行動激起了不可抑制的創作熱情,終於寫出了那篇震憾世人的《誰是最可愛的人》。40年後,這位作家深深被張伯駒和潘素的愛國精神和對事業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動,從心底里也發出了非寫不可的激情。尤其是從張伯駒1982年謝世後,她的這種激情更為強烈。她深知,寫傳之難之苦,但知難而進。她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翻閱有關資料,苦讀張伯駒的著作和賞析潘素的國畫作品,並四處探訪張伯駒潘素的親屬和摯友,以期使自己的作品達到傳主的歷史原貌。她苦苦經營了七年之久,用力甚勤。現在,終於將自己的佳作奉獻給了廣大讀者,頗值得慶賀。
我與岳父張伯駒,岳母潘素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得到他們的教誨最深。我也曾被他們的高尚品格和精湛的藝術成就所激動過,也曾想到過要為他們寫點什麼,終因公務繁重,未能如願。如今任鳳霞女士完成了我多年的宿願,不僅是致謝,尤要為她的魄力、毅力和認真精神吶喊幾聲。
我岳父值得人們欽佩之處,不只是他保護和收藏了我國最珍貴的書畫名跡,並無私地捐贈給了國家,也不只是他對中華藝術有高深的造詣和貢獻,最可貴的是他有一顆始終不渝的愛國心,時時不忘社會主義祖國的昌盛繁榮,時時不忘弘揚中華文化。我岳母令人敬慕的是,從貴胄子弟家的一位弱女,經過自身幾十年的奮鬥,終於成為一名聞名遐邇的藝術家。
跋,不再寫多,就此止筆。

評價

舉凡世間之事皆講求機緣,似乎冥冥之中有一雙巨手,把天下苦樂、悲喜、冷暖、逆順揉捏於一處,方生出如此萬般人生況味。

農曆乙酉歲末,出差於北京,候機的余暇閒逛於機場售書小店。偶然間,一本書封面上熟稔的黑白倩影照片從靜態、昏黃中立體地折射出來,如磁石般吸附了我的目光。俊美、端麗、雅致、從容,這就是我的舊作《張伯駒和潘素》中的潘素攝於20世紀30年代的照片。

機緣更為巧合的是,不多時日後的一個晚上,我接到當代中國出版社編輯電話,說他們正在組織出版“中國文化百年”系列叢書。張伯駒是中國現當代文人學者、收藏家中的翹楚,在百年中國文化歷史中應有一席之地。他們選定了《張伯駒和潘素》,擬作為叢書之一重新出版。我一面驚奇於機緣之巧,一面有些猶豫。的確,於張潘二位先生的資料研究和經營訪察用去了我七八年的業餘時間,而成書只用了一個半月,實為一部“急就章”。我一直等待著經歷了歲月沉澱與淘洗之後再去理解和感悟,期盼著何時能潛下心來再重寫一次。

源遠流長、浩浩蕩蕩、無際無涯的中國文化,滋養出難以計數的大略雄才、仁人志士。而歷數其間,張伯駒實為數千年泱泱文化精粹孕育出的當世“才”和“士”的一個典型。先生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早年曾與張學良袁寒雲、溥侗比肩民國“四大公子”之列;先生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於詩詞、書法、繪畫、文物鑑藏、戲曲色色俱精,集諸藝於一身,且臻於峰巔之境,如斯國學修養淵深之人,實世間罕有;而其作為一代藝苑宗師,尤以詞之成就最高,他的詩詞創作,“如以詞人之詞而論,則中國詞史當以李後主為首,而以先生為殿——在他之後,恐怕不易再產生這種真正的詞人之詞了”;與其格律相諧、化典圓熟的詞作相配的是他的書法,超拔脫俗、獨步高標,世稱“鳥羽體”;他在戲曲上,尤以京劇功力精深,當年名伶傍戲,盛極一時,“驚人一曲空城計,直到高天尺五峰”。先生身為貴胄門第,不惜傾家蕩產、甚至典質借貸搶收了我國現存最早的書法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現存最早的山水畫珍跡隋朝展子虔《遊春圖》等價值連城的文物珍寶,終以悉數捐公,而於國家獎勵的20萬元分文不取。隨後被錯打成“右派”、“現行反革命”,他對此漠然一笑,淡然處之。先生雖出生富豪之家,卻一生坎坷多劫、苦樂兼備而苦多於樂;但其性情與心懷坦蕩超逸,博雅通脫,慷慨率真,不因時世遷移,不因境遇更改,本性一生、本色一生,堪可謂“是真名士自風流”啊想來,中國“士”的精神最基本的要義是學識和道義。先生作為一代高流名士,他的多才不僅僅是中國文化薪火傳承的表象,他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稟賦、學識、涵量,更傳承了中國“士”的精神——大仁、大義、大德,尤其是“士”的精魂——重道、崇道、循道。這樣在文化領地、藝術苑圃和精神境界俱臻高峰之人,竟為世人罕知,漸次在國人記憶中走遠,豈不悲哉!

我於改革開放初期動意為先生立傳並開始蒐集整理資料,至今也已有二十餘載的光景。回想改革肇始之時的中國大地,舉目蕭疏,百廢待興,看今日神州繁華昌茂、欣欣向榮。物力的增長、國力的攀升扶搖直上。但其間精神家國、價值取向的變遷也有些滄海桑田。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國學傳承面臨挑戰,民族文化精神被消解。我們的精神家園迫切需要民族精神、優秀文化瓊漿聖水的澆灌。令人欣慰的是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和政府愈加重視並不斷推出重大舉措。不僅國人對傳統文化、對國學的專注與日俱增,且全球範圍內也一次次掀起尊崇和傳播中國文化之風潮。而正如一些方家所言,在當今時代研習國學、光大國學則不能不了解張伯駒、不能不學習張伯駒。拙作的再版如能讓先生高風不泯、世代永志,讓晚生後輩“知今世有如斯大妙人實千秋江山之福祉也”;如能讓我實現夙存於胸的夢想——為中國文化之傳承和復興添磚加瓦而盡一己綿薄之力,幸甚。

拙作的寫作出版,也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媒介,聯繫起我與當世諸多著名學者、方家書翰交契的機緣。我有幸小住後海南沿潘素先生家中,與之促膝談心,圍爐夜話,追懷伯駒先生的記憶歷久彌新;兩次在釣魚台國賓館造訪劉海粟先生,海老淚花充盈,在飽含著激情的敘述中充滿了對伯駒先生的追懷與敬慕。拙作出版後輾轉到香港年已97歲的海老手裡,他翻閱後便在書的扉頁上用激動得有些顫抖的手寫下了“釋回增美”的贈言,又轉託回贈於作者;還在蕭勞(鍾美)四壁堆滿了書籍和畫軸的書齋里聽他長談與伯駒先生作為至交間的詞墨友誼;去紅廟北里周汝昌先生家中拜訪,他神情專注、侃侃而談,從與張伯駒的忘年之交談到詞學、紅學,從人生遭際談到人品性情,敬意之情溢於言表,所作書序洋洋灑灑間飽蘸著緬懷師長的深情令人心動。此後又數次通過信函,周先生不僅對作者多有鼓勵且於為學、為人、為文之道均有精深表述;啟功先生親賜墨寶,題寫書名;羅繼祖先生數寄信函,品評斧正……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從張伯駒先生及他所感染的幾代民族文化精英身上,我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久遠。

世態倏然,機緣萬千。想當年,17年前拙作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潘素先生尚在。其時潘老捧讀書作,滿噙淚花說,這是對伯駒仙逝10年的紀念,是對其一生的告慰。今日再版之時,潘素、劉海粟、蕭勞、啟功……一代大家、大師遽歸道山,令人悲思無限。惟願此書的再版,能告慰於先人與來者,能成為後學對文化的敬重和對民族文化做出貢獻的人們的景仰,終有了一點點聊以寄託之所在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一)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期任務就介紹社會各界人物相關書籍。
《中國男生最崇敬的偶像》
《知道點中國名人》
《精神王國的求索者:文化名人採訪錄》
《中國宗族史研究入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青瓷紅釉:民國的立愛與鍾情》
《大人物的小故事》
《開國元勛的子女們——哈軍工高幹子女傳記》
《大師底片中國最重要的課本人物經典瞬間》
《往日瑣事》
《克洛岱爾情結:卡米耶與保羅的一生》
《民國風流》
《鄒魯回憶錄》
《中國名人故事》
《偉大人物五分鐘傳記》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
《影響學生一生的100位世界名人》
《亂世之鞭: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30個人》
《洋人舊事——影響近代中國歷史的外國人》
《扒著門縫看歷史》
《真有意思》
《苦境——中國近代文化怪傑心錄》
《不可不知的2000箇中外名人》
《百年五牛圖》
《名人傳:經典譯林》
《偉大的猶太人》
《風情動春秋:傳奇女子》
《錢幣界名人逸事》
《民國報人——新聞史上的隱秘一頁》
《美人傾國——帝王紅顏的不了情愁》
《魯迅三兄弟》
《名士風流》
《蔣介石評說古今人物》
《紀德文集》
《中外名人故事》
《一代名士張伯駒》
《魯迅評點古今人物》
《面孔: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性格鑄造歷史》
《京華人物》
《美國華人群英錄》
《維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國》
《大師的側影》
《最愛的男子》
《大中國上下五千年》
《領袖們》
《新華文摘精華本》
《與偉人談心——百年暢銷版》
《人氣魯豫有約》
《資本主義的法律基礎》
《民國民人的最後結局》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100名人排行榜》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
《美第奇家族興亡史》
《韻冽看風流》
《妃嬪浮華錄:36位皇后的愛恨情仇》
《家在雲之南:憶雙親,記往事》
《楊瀾訪談錄2》
《三大師傳》
《讓未來記住今天》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千手拂雲,千眼觀虹:季羨林、錢學森、楊絳、侯仁之、陳省身、黃萬里的人生比較》
《一生應結識的25個人》
《歷史上那些女人們》
《瞧、這些女人》
《感動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世界名人百傳》
《20世紀中國報人的風采軼事》
《傅譯傳記五種》
《合肥四姊妹》
《偉大的人物》
《民國大腕》
《我們的她們》
《也同歡樂也同愁》
《小崔說事》
《林徽因與梁思成》
《天下女人之美麗綻放》
《希臘羅馬名人傳》
《銀行家》
《人物誌》
《名人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