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號

“寧海”號

“寧海”號是民國紀元以來外購的最大型軍艦,深圳號之前中國軍艦最後一次訪日,是在1934年由寧海號承擔的。排水量2,526噸,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裝甲。動力部分為四部油炭混燒式鍋爐,三部往復式主機三軸推進,10,579匹馬力,最高航速23.2節,12節巡航時續航力5,000海浬。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寧海”號“寧海”號
1931年“9.18”事變前夕,國民黨海軍部長陳紹寬委派軍械處長李世甲為監造官,向日本兵庫縣播磨造船所訂造一艘輕巡洋艦“寧海”號。造艦費用為法幣432萬元,以東北大豆折價分期支付。

軍艦詳述

“寧海”號是民國紀元以來外購的最大型軍艦,長106.7米,寬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噸,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裝甲。動力部分為四部油炭混燒式鍋爐,三部往復式主機三軸推進,10,579匹馬力,最高航速23.2節,12節巡航時續航力5,000海浬。配備140毫米(5.5英寸)雙聯裝炮3座6門,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3英寸)高炮6門,機關炮10門;535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魚雷8枚;設深水炸彈投放裝置,配深水炸彈9枚;可載水上偵察機2架,無彈射器,使用時由吊車吊至水面從水上起飛,系由日本時計社研製,愛知廠建造,代號為“愛知AB-3”(即“寧海-1號”,巡航時速137公里,升限4300米,航程970公里)。我國江南造船廠由馬德樹任主設計師,利用備份引擎與福州衫木所仿造出“寧海-2”號1架,配於此艦,性能相近。編制乘員軍官42名,士官97名,士兵222名。

軍艦歷史

寶艦歸航

“寧海”號明信片“寧海”號明信片
“寧海”號於1931年2月20日安放龍骨,同年10月10日下水,經過各種性能試驗,符合我方技術要求,於1932年8月26日駛抵上海,9月1日舉行升旗典禮,編入第1艦隊,首任艦長為原“海容”艦艦長高憲申上校。“寧海”艦曾在1934年六月五日由練習艦隊司令王壽廷少將率領,由上海抵達日本橫濱參加日俄戰爭海軍指揮官東鄉平八郎元帥的國葬典禮,順便回播磨廠整修。

護衛淞滬

1937年7月,為了阻遏日本海軍長驅南入長江,中國軍事當局決定堵塞江陰航道。陳紹寬於8月1日奉令構築江陰封鎖阻塞工程,當晚即率“平海”、“寧海”等中國海軍主力艦艇連夜駛抵江陰備戰。12日搶乾一天,即將事先駐此備用的逾齡陳舊艦艇8艘一一自沉於江底。它們是炮艦“大同”、“自強”、“德勝”、“威勝”、“武勝”;練習艦“通濟”;魚雷艇“辰”、“宿”;還有徵用商輪20艘;鏇又增沉躉船8艘。9月25日,復將陳舊的“海圻”、“海容”、“海籌”、“海琛”4艘巡洋艦沉作輔助阻塞線。前後共沉大小艦艇、船舶43艘,達63800噸。又向各地徵用民船、鹽船185艘,裝石子3000方填補空隙,工程浩大,構成具有國防意義的江陰阻塞線。江陰位於長江鎮江下游,江流至此寬不到2000米,水深流急,地勢險要,扼長江咽喉,為南京之屏障。南京國民政府戰前即對江陰要進行整建,計裝要塞炮21門。為了監視阻塞線和保衛這一國防堡壘,海軍遂集中主力艦艇駐泊江陰。陳紹寬命令第1艦隊司令陳季良率領“平海”、“寧海”、“逸仙”、“應瑞”4艘較新、較強的輕巡洋艦列陣封鎖線內,而以第2艦隊司令曾以鼎所率艦艇隨後接應。

日海軍第3艦隊司令長谷川清中將,懾於江陰要塞的強大火炮和江中布設水雷的巨大威力,始終未敢動用優勢的日艦直取江陰。他就利用海軍航空兵出動飛機,大舉襲擊駐守阻塞封鎖線內的中國艦艇。淞滬會戰之初,日軍在滬尚未控制機場,敵人主要使用以台北、朝鮮濟州島和日本大村為基地的海軍第1聯合航空隊,空襲京、滬、杭地區和南昌等地。其次,利用第1航空戰隊(轄“風翔”、“龍驤”號航空母艦)和第2航空戰隊(轄“加賀”號航空母艦)的戰機進行近程空襲作戰。隨著敵地面部隊的進展,占領區不斷擴大,日軍在控制機場之後,即於9月10讓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從大連進駐上海。該隊下轄第12、第13兩個航空隊,擁有戰鬥機24架,轟炸機30架,攻擊機12架。而中國空軍開戰時的305架作戰飛機,雖曾取得重大成果,但損耗嚴重且難以進口補充,到江陰海軍鏖戰之時,集中用於防衛南京尚且不足,已無力配合江陰海軍艦隊反擊敵人。8月13日淞滬戰起,16日,敵機7架即飛臨江陰“平海”等4艘軍艦上空投彈,但遭我艦對空炮火的猛烈還擊,向北遁去。此後,敵機一再前來騷擾,但各艦無恙。8月22日,“加賀”號起飛12架,襲擊“寧海”艦,敵94式艦載轟炸機1架被擊落。25日,從“加賀”號起飛的日機再次撲來,但均遭我江面艦艇與陸地要塞防空武器構成的嚴密火網的反擊。敵與我周鏇達一個月之久,但炸沉我艦的計畫始終未能得逞。

鏖戰艦沉

在22、23日兩天“平海”號遭敵轟炸時,“寧海”號同時也遭敵機輪番襲擊。22日上午10時半,濃雲細雨,敵機12架從艦尾左方以小隊水平轟炸陣形進攻。6門高射炮昂首齊吼,火光閃閃,機槍嘎嘎,敵機紛紛向東南退去,艦首中彈1枚。11時許,又來機6架,“寧海”號仍以密集炮火反擊,但艦板及艙面鐵板中彈,洞穿10多個孔。下午4時半,9架再來襲擊,但在我艦官兵奮勇還擊下,未能得逞。23日,“平海”遭重創駛往十二圩,“寧海”遂成為日機轟炸的主要目標。下午2時,敵12架自艦尾來襲,同時左舷正面也出現14架,左後方更有12架,顯然敵人進行俯衝攻擊時,兩架被我防空炮火擊落,但艦首、瞭望台、左右舷多處中彈,艦身震戰劇烈,炮彈艙頓時湧入江水,海軍官兵一面堵塞,一面鏖戰。艦長陳宏泰上校腿部重傷仍在瞭望台堅持不下火線。槍炮上士陳永和發射機槍,臉部重傷血流不辨眉目,仍沉著應戰,大喊殺敵。見習生孔繁均看到高射機槍手智囊團傷不能射擊,就立刻冒險接過迎戰敵機。槍炮官陳嘉村腿部受傷,當即包紮繼續指揮各炮猛烈射擊敵機。這天戰鬥,“寧海”號發炮700多發,消耗槍彈5000發,傷亡官兵62人。兩艦共擊落日機四架,擊傷兩架。敵機投彈150枚,彈中艦首,洞穿左右舷、彈艙、米艙等。“寧海”號失去戰鬥力,艦長不得不下令駛往上游,當它掙扎著航行到八圩港口時,江水漫過甲板,淹沒了艦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