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鼎

曾以鼎

曾以鼎(1892年1月19日-1957年11月),字省三,福建省長樂縣感恩人,生於福州。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煙臺水師學堂畢業,赴英留學。回國後,歷“江利”、“永健”、“海容”艦長,魚雷游擊艦隊司令、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江陰江防副總司令、長江上游江防副總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受命接收日偽海軍。建國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海軍研究委員會主任(正軍級)。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曾以鼎從煙臺水師學堂畢業,後赴英國留學。回國任“應瑞”練習艦教練官,後升為“江利”艦艦長。

民國11年(1922年),率艦參加直奉戰爭,直系獲勝,升為“永健”艦艦長。翌年,離開“永健”艦,投奔皖系,並拉海軍倒戈反直,組成以林建章為首的海軍領袖處,以鼎為參謀長。

民國13年11月,段祺瑞臨時執政時,以鼎任“海容”艦艦長。

民國16年,海軍歸附國民革命軍,以鼎率“海容”艦對北洋軍閥作戰,屢立戰功。翌年5月,升任魚雷游擊艦隊司令,授少將銜。

民國18年1月,升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

民國20年,以功晉授“三等寶鼎”勳章。

抗日戰爭爆發,海軍在江陰布防,以鼎受命率“楚有”艦由南京駛抵江陰,任江陰江防副總司令。指揮在馬當、湖口、田家鎮及葛店等地建造臨時炮台,建立炮隊。

民國28年1月,又以“領導抗戰”記功一次。繼任長江上游江防副總司令,授中將銜。

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受命接收日偽海軍。同年12月,軍政部撤銷海軍總司令部,以鼎去職,寓居上海。上海解放前夕,以鼎拒絕去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海軍研究委員會主任(正軍級)。

1957年,因病毒性肺炎在北京海軍總醫院去世,追認為革命烈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親屬成員

父親曾宗誠,是清光緒二年(1876年)舉人。祖父曾兆鰲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外祖父黃光周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進士,妻弟張鈺哲則是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哥哥曾毓雋是中國近現代交通界、海軍界知名人士,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