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旗”

挑選“信號旗”特種部隊隊員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外語水平。 輝煌的戰績“信號旗”特種部隊通常以班為單位進行活動,每班的人數從10人到30人不等。 現在,“信號旗”特種部隊的任務變了,他們中很少有人掌握外語,也無人教他們國情學。

內容

2004年9月1日上午9時30分左右,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的學生剛參加完開學典禮,一夥身穿黑色衣服、頭戴面罩的武裝分子突然闖入學校,將在校的一千多名學生、家長和教師趕進學校體育館劫為人質,並在體育館中及周圍安放了爆炸物。俄羅斯政府派遣經驗豐富的“阿爾法”和“信號旗”兩個特種部隊擔任營救行動的主角。9月3日下午1點,在學校發生爆炸和恐怖分子向逃跑人質開槍後,俄特種部隊隨即衝進學校,展開營救行動。下午2時,特種部隊占領了學校,成功解救出大部分人質。這次人質事件共造成三百多人死亡,其中近一半是兒童。
這起人質事件使得俄羅斯特種部隊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光。在俄羅斯,有兩把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的“尖兵利劍”:“阿爾法”和“信號旗”。二者的最大區別是創建之初,“阿爾法”主要在國內從事反恐怖活動,“信號旗”專門在國外進行特種作戰。“阿爾法”已經聞名遐邇,而“信號旗”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坎坷的發展史

簡介

1979年12月,蘇聯特種部隊攻打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總統官邸,占領了總統府,並殺死了總統阿明。當時的蘇聯特種部隊是以“編外”身份出現,這使蘇聯領導人認為必須建立一支專門執行境外特種作戰任務的部隊。
1981年8月19日,蘇聯部長會議和蘇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秘密會議,決定在克格勃系統內組建一支“絕密部隊”,專門用於在蘇聯境外從事秘密特工活動,委託克格勃C局(秘密諜報局)具體負責組建。新的特種部隊取名為“信號旗”,對外名稱是“蘇聯克格勃獨立訓練中心”,部隊番號為35690,後來改為5555。此後在蘇聯境外採取類似的行動都只能由編內的特種部隊承擔。這個決定是在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羅波夫和主管非法偵查的副主席尤里•德羅茲多夫的倡導下作出的,因此這二人應該是“信號旗”特種部隊的創始人了。
1981~1991年間,“信號旗”特種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在蘇聯境外活動,具體包括:打擊恐怖組織保護蘇聯境外居民和機關,破壞敵人的重要戰略設施,保護蘇聯的戰略目標,幫助友好國家解救人質,扣押敵國飛機和軍艦等。
“信號旗”特種部隊的歷史轉折點是1991年。在促成蘇聯解體的政變期間,“信號旗”特種部隊站在維護蘇維埃政權的立場上。事件過後,“信號旗”特種部隊被從情報局調到反情報局。在1993年的俄羅斯總統與議會衝突中,“信號旗”特種部隊拒絕接受總統兼國家武裝部隊總司令葉爾欽的命令,拒不清除議會大廈里的人,從而觸怒了葉爾欽。衝突結束後,“信號旗”特種部隊被從國家安全局調到內務部。但是它的278名軍官中只有57人接受任命,到內務部繼續工作,其餘的都自謀出路去了,這支特種部隊的名稱也改為“維加”(意為“織女星”),開始用於對付核恐怖主義,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訓練。
此後,它的名稱又經多次改動,直到1995年8月28日,在當時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米哈伊爾•巴爾蘇科夫的努力下,它才回到了原來的部門,即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這時它有12個地區局(除莫斯科的中央地區局外),專門負責核電站等重點設施的反恐怖活動。
嚴格的挑選與培訓
當“信號旗”特種部隊還隸屬於克格勃第一總局(對外情報局)時,它的戰士和軍官都從克格勃系統中挑選,重經驗,對體能的要求不太苛刻。後來“信號旗”承擔的特別任務越來越多,對所選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體能也成為考核重點之一。

闡述

1991年初,“信號旗”發展到1200多人,其中90%的隊員是軍官。對於那些渴望邁入其門坎的服役者,“信號旗”的要求十分苛刻,淘汰率不亞於俄羅斯重點高等院校。
入選對象主要來自國家安全機關、空降兵、邊防軍、中級軍事院校優秀畢業學員和優秀年輕軍官,年齡限制在22~27歲之間。挑選“信號旗”特種部隊隊員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外語水平。一般候選人要懂兩種它國的語言。其中一門要精通,第二門應能藉助詞典翻譯書面材料。如此一來,一般15~20個候選人之中才能選中一個。入選者還要通過個性測試和面試,從而測出其智力程度。“信號旗”認為:在特種作戰中,不光需要技藝和武功,還要有精明的頭腦;隊員不應是行動的機器,而應是智慧型的人才;在異常嚴峻的環境下,需要隊員冷靜分析局勢,找出最適宜的降敵辦法,作出最明智們的決策。
隨後,這些年輕入選者必須通過嚴|格的體能測試。對他們的要求不僅在於看其是否達到體能測試標準,更重要的是看其身體條件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心理測試委員會對那些體能測試過關者的嗜好、人際關係以及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置和應變能力給予考察。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對他們的履歷和檔案進行審查,以防止那些有前科的人混入。
“信號旗”的隊員前後只有10年服役時間,而且前5年主要用於訓練。首先他們要在克格勃系統的偵察學院或克格勃的軍官進修班重新進行特種教育培訓。之後,所有隊員開始進行四個階段職業技能培訓。
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隊員全副武裝地進行10~15千米的越野和急行軍,穿越茫茫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要求隊員在充滿腐爛屍體、水蛇、尖樁的陷阱的泥水中,克服極度恐懼心理,勇敢地前進。訓練的宗旨是培養隊員的單兵作戰能力、協同作戰能力和勇於犧牲的精神。每名隊員都必須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同事,因為這不僅關係著他自己的生命安全,更關係到整個別動隊任務的完成。
第二階段為生存和耐力訓練。隊員在漫無邊際的荒野里就地取食謀生,還要在有敵人追擊的情況下巧妙地隱蔽自己。
第三階段為特殊條件下的行動訓練。訓練中心完全按照某些國家的地形地貌、主要城鎮以及風土人情等進行設計,就連街名也與那個國家一模一樣。“信號旗”隊員要針對不同“國家”進行針對性訓練。
第四階段為實戰訓練。射擊訓練要求做到百發百中,會駕駛各種戰鬥車輛以及了解和使用外國武器裝備。同時“信號旗”隊員主要是訓練使用小型定向性爆炸裝置,會用簡單材料自製炸彈。隊員們還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型號的電台,靈活地傳遞信息,進行截收和監聽等。
射擊訓練非常受重視,配發的子彈不受限制。以10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訓練,每次消耗的子彈在l5000~20000發左右,火箭筒16枚以上。射擊訓練強調首次攻擊就快速摧毀目標,射擊規程主要是快速射擊,經常變換射擊場地。
因為“信號旗”主要從事敵後作戰,所以他們還需苦練海上和空中的本領,以便能通過陸上、空中、海上或者聯合方式進行滲透。通常為達到行動的快速性,隊員要搭乘飛機,並從飛機上投送潛水用具和人員至預定的海域。隊員使用特種降落傘,通常的傘降高度為120米、100米、80米和60米,一些出色隊員甚至可從50米的高度傘降。經過“信號旗”高水平的傘降訓練,隊員可在風速15米/秒的情況下安全降落,有的甚至能在風速達17米/秒時成功降落。潛艇的魚雷發射管也是他們經常出入的地方。
輝煌的戰績
“信號旗”特種部隊通常以班為單位進行活動,每班的人數從10人到30人不等。情況急需時,幾個班可迅速聯合在一起,組成一支較大規模的部隊。
據介紹,在阿富汗10年戰爭期間,“信號旗”一直在活動,阿富汗的每一個省都有它的行動小組。此外,“信號旗”還在古巴、敘利亞、越南、莫三比克、安哥拉、尼加拉瓜進行過類似活動。
後來“信號旗”被派往蘇聯的熱點地區,如提比里西、巴庫、北高加索、蘇姆加伊特,但它沒有被派往波羅的海地區。
1992年夏季,“信號旗”在加里寧核電站舉行了一次反恐怖演習。隊員要從滑翔機上準確地跳到核電站反應堆頂部。這類動作非常危險,因為降落傘在下降過程中要從15兆伏的高壓電纜旁經過,如果碰到電纜,人員將被立刻燒焦。最後,“信號旗”的參賽隊員準確利索地完成了全部動作,不到10秒鐘就乾淨徹底地消滅了“恐怖分子”。
“信號旗”支隊還肩負著打擊恐怖分子、武裝犯罪和大規模有組織犯罪的使命。1992年,10名“信號旗”特種部隊隊員在真斯科“三個車站”捷運站,在10秒鐘內制服了14名武裝暴徒,繳獲100萬假美鈔。1993年,“信號旗”特種部隊在葉卡捷琳堡郊外成功地制止了一起預謀的恐怖爆炸事件。為確保核設施安全,“信號旗”還組建了一個代號“韋嘉”的分隊,聘請反核恐怖專家擔任顧問,專門守護俄羅斯的核設施。
在車臣,“信號旗”特種部隊也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擊斃了兇殘殺人狂巴拉耶夫和阿布•奧馬爾,活捉了拉杜耶夫。
成立20多年間,“信號旗”只損失了4個人。一個是在蘇聯時期,犧牲在阿富汗的坎大哈,另一人是在1996年俄政府軍放棄格羅茲尼時犧牲的,其餘二人死在車臣。而這次別斯蘭人質事件,“信號旗”減員7人,成為該部隊歷史上損失最嚴重的一次。
現在,“信號旗”特種部隊的任務變了,他們中很少有人掌握外語,也無人教他們國情學。如果需要他們去國外執行任務,就得帶上翻譯,這將成為特種部隊的笑話。
據其現在的領導人科茲洛夫中將介紹,目前“信號旗”特種部隊人員的工資待遇比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他人員的工資都要高50%,每月工資為6000盧布。至於這支部隊的具體數量,他不能透露,因為這是國家機密。但他說和蘇聯時期大致相等,約1200人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