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山區隸屬於吉林省遼源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東遼河上游,地處長白山系老爺嶺余脈與西部松遼平原的過渡帶。因其境內有龍首山而得名。 2010年,龍山區轄8個街道、1個鎮、1個鄉,總面積257.44平方千米,總人口297443人。2010年,龍山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2223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9年增長23.5%。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據《盛京舊志沿革》記載:周代前在遼源市地域就有穢貊、息慎族勞作生息。漢至南北朝屬玄菟郡,西漢以後夫余國據此地。晉朝為高句麗地。後魏為勿吉地。隋朝高句麗仍據此地,中原王朝在高句麗範圍之內設立郡縣。唐朝初年屬河北道安東都護府的南蘇州,唐朝渤海國時,東豐縣屬長嶺府,東遼縣屬夫余府。公元926年遼於此地建黃龍府,遼滅渤海國後,遼源地區屬東京道長嶺府。金代屬鹹平路。元朝屬遼陽行省開元路鹹平府斡磐千戶所,後為遼東宣慰司轄境。明朝先設定遼都衛,後改為遼東都指揮使司,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後設奴爾乾都司,東遼、東豐兩縣屬三萬衛管轄,後屬塔魯木衛、司吉河衛境。1619年,努爾哈赤滅葉赫部後,將今遼源市全境劃為大圍場的一部分。1661~1722年,遼源地域正式劃為盛京圍場,專為皇室狩獵用地。

1902年,在奏請海龍廳升為府的同時,在今遼源境內正式設制,西部、東部各建置一縣。東平、西安兩縣均隸屬奉天省海龍府。西安縣城原擬建在老虎嘴子,後改在大疙疸西側設定。大疙疽曾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的東城,現為龍山公園。1903年,改勘城基於大疙疸山。西至半截河,南至東遼河,北至半截河,在中央位置定西安縣衙址。1904年,修筑西安城垣,由商民捐資修築4座城門,名曰東吉、西寧、南康、北壽。

1907年,奉天省改為遼寧省,西安縣隸屬遼寧省。

1912年,遼寧省改為奉天省,西安縣、東平縣歸奉天省遼瀋道管轄。同年3月東平縣更名為東豐縣。

1914年,屬奉天瀋陽道。

1920年,劃歸奉天省直屬。

1926年,西安縣、東豐縣由三等縣升為二等縣。1929年,歸遼寧省直屬。淪陷時期,

1932年屬偽奉天省,1941年屬偽四平省。

1946年2月屬遼北省第二專署。

1947年西安縣、東豐縣解放。

1948年7月劃歸遼北省第三專署。

1948年10月1日,劃西安縣城區及礦區,成立西安市,屬遼北省。這是市、縣首次分設。

1949年5月隸屬遼東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為省直轄市。西安縣政府機關仍設在西安市區內。

1952年4月3日,西安市因與陝西省西安市重名,更名為遼源市。因處東遼河源頭地區,故更此名。

1983年10月3日,遼源市升為地級市,城區設龍山、西安兩區,同時恢復東遼縣建制(東遼縣第四次與遼源市分設),東遼縣、東豐縣劃歸遼源市管轄。

1983年12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遼源市龍山區。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2000年,龍山區轄8個街道、2個鄉:東吉街道、西寧街道、南康街道、北壽街道、站前街道、向陽街道、福鎮街道、新興街道、山灣鄉、工農鄉。

2003年底,龍山區轄東吉街道、西寧街道、南康街道、北壽街道、站前街道、向陽街道、福鎮街道、新興街道、工農鄉、山灣鄉。

2003年以來,遼源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東遼縣壽山鎮劃歸龍山區管轄,壽山鎮併入山灣鄉(山灣鄉更名為壽山鎮)。調整後,龍山區面積146.44平方千米增加到257.44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轄8個街道、1個鎮、1個鄉:南康街道、北壽街道、東吉街道、西寧街道、站前街道、新興街道、福鎮街道、向陽街道、壽山鎮、工農鄉。共有27個社區、31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山區,吉林省遼源市下轄區,位於吉林省中南部,東遼河上游,地處長白山系老爺嶺余脈與西部松遼平原的過渡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4°50,北緯42°29。

地質

遼源市龍山區地處東遼河流域,地質構造較為複雜,地質基礎為古代地質,以片岩、板岩和片麻岩為主。而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質以砂礫岩、灰岩和安山岩為主。在地質歷史演變過程中,經加里東期、華力西期和燕山造山活動,各類花崗岩露出地表,構成流域的山體主體。

地形地貌

龍山區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包括高丘和低丘陵)、台地(包括河流高階地)、河谷平地和溝谷地等。區域總的地勢起伏不大,大體上是東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479米,最低海拔214米。低山和丘陵地表形態多為平緩的圓形、長形的山壟及山嶺緩坡,並有少部分的陡崖或微崖。地表大部分為鬆散覆蓋層,僅有少部分基石裸露。

境內主要山峰有南大望山(479米)、馬屁股山(399米)、大架山(371米)、大旗桿山(350米)、馬鞍山(320米)、圓號張山(340米)、龍首山(330米)、欒家山(320米)等。

氣候

龍山區屬於半濕潤、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3~5月為春季,冷暖交替,天氣變化劇烈,乾燥多風;6~8月為夏季,高溫多雨;9~0月為秋季,溫涼短暫;從11月至翌年2月為冬季,嚴寒漫長。凍結期從10月開始至來年的5月,最大結凍深度為217厘米。歷年平均氣溫為6.20C。

水文

東遼河、梨樹河、渭津河、半截河、仙人河、太平河、龍廟河均貫穿於龍山區境內。區境內還有大良、興國、國慶、東升等7座水庫。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龍山區占地總面積為222600畝。其中城區占地面積為20400畝,占總面積為9.2%;耕地面積為60915畝,占總面積27.4%;林地面積為25620畝,占總面積為11.6%;其它用地面積為115065畝,占總面積為51.8%。

生物資源

龍山區的動物主要有獸類和鳥類,此外還有魚類和昆蟲類。獸類主要有狼、狐狸、獾、黃鼠、松鼠、老鼠、刺蝟、野兔、梅花鹿、狍子等。鳥類主要有:鴛鴦、雀鷹、飛龍、鵪鶉、啄木鳥、喜鵲、黃鸝、水鴨子、雁、蒼鷹、雉雞、杜鵑、烏鴉、麻雀、布穀鳥、鵓鴿、燕子、蝙蝠、貓頭鷹等。魚類主要有:鏈魚、草魚、鯉魚、鯽魚、金魚、船丁、泥鰍、鯰魚、河蝦、老頭魚等。昆蟲主要有:蒼蠅、蚊子、蜘蛛、蝴蝶、蜻蜓、螞蚱、地喇古、土鱉、屎殼郎、青蛙、蟾蜍、刀朗、柞蠶、蟋蟀、蟈蟈、瞎眼蠓、草蟲、串蟲等。花草主要有:紫丁香、白丁香、夜來香、美人蕉、芍藥、百合、月季等。

人口

2010年,龍山區總人口297443人(市公安局戶籍戶數和人口),其中:非農業人口235543人,占總人口數的79.2%;農業人口61900人,占總人口數的20.8%;人口出生率5.9‰,人口死亡率4.6‰,自然增長率1.3‰。

政治

區長:李鵬飛

常務副區長:高峰

副區長:鍾亞輝

副區長:王雲輝

副區長:李愛軍

副區長:隋冬穎

]副區長:周玉偉

經濟

綜述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5億元,下降0.2%;第二產業增加值83.35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58.2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比例為1.4:58.1:40.5。三產比重首次突破40%,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46.7%。

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54454萬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稅收收入52028萬元,下降1.8%,占財政總收入的95.5%;非稅收入2426萬元,下降14.1%。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14267萬元,下降20.9%。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3660萬元,下降16.2%。支出在5000萬元以上的有,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966萬元;教育支出12642萬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517萬元;醫療衛生支出5925萬元。

第一產業

2016年農林牧副漁業實現總產值3.4億元,比上年增長0.8%。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791公頃,增長1.2%;糧食總產量34586噸,增長1.5%,其中玉米播種面積5278公頃、產量32746噸,水稻播種面積188公頃、產量1840噸,大豆播種面積3公頃、產量11噸。

生豬存欄19691頭,比上年增長8.2%、出欄26760頭,增長3.4%;黃牛存欄3956頭,下降15.8%,出欄4841頭,增長4.9%;家禽存欄66.7萬隻,增長57.7%,出欄57萬隻,增長0.2%;肉類總產量1418噸,增長10.6%。

現代農業園區8個,農業龍頭企業10家,牧業小區32個,專業合作社161家。

第二產業

龍山區 龍山區

2016年6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323.3億元,比上年增長4.3%;實現增加值9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4億元,增長4.2 %;實現營業利潤 8.2億元,增長15.7%。

高精鋁加工是全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已成為國內重要的軌道客車型材、民用建築型材生產基地,全年完成產值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實現利潤6.6億元,增長8.1%;實現各種稅收2.8億元,增長1.7倍。

2016年末全區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66戶,其中有建設工作量的企業50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0.4億元,與上年持平;簽訂契約額46.8億元,增長10.4%,其中本年新簽契約額20.3億元,下降0.5%,占契約總額的43.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31.8萬平方米,下降13.5%。其中,本年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9.8萬平方米,增長13.2%。

第三產業

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0.3億元,比上年增長9.3%,占全市比重高達53.2%。其中,限上80家聯網直報單位完成零售額25.8億元,下降7.8%,占全部零售額的21.5%。

2016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完成519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1.2%,占全市總值的17.4%。其中,出口總值496萬美元,增長19.8%;進口總值4696萬美元,增長43.9%。2016年末全區有重點服務業企業26戶,占全市總戶數的49%;擁有從業人員4567人;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8867萬元,增長7.0%;繳納各種稅金3922萬元,增長117%。

社會事業

教育

2010年,龍山區共有國小25所,其中:城區國小11所(公立國小9所、私立國小2所),農村國小14所(有2所是中心國小)。專任教師926人,減少214人。在校學生13948人,減少2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0%。

醫療衛生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龍山區[遼源市龍山區]

2010年,龍山區共有醫院6所。其中:等級醫院6所。其中:一級乙等醫院5所。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95人,其中:執業醫師261人,助理執業醫師108人,註冊護士126人,衛生機構擁有病床234張。社區醫療服務中心7個,社區服務站3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52128人。參合率98.4%(含遼源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4.6%,農村自來水普及率46.8%。 =

旅遊景點

葉赫東城遺址

葉赫東城遺址位於龍首山公園內西門,是清太宗皇太極外公所居之城,史稱葉赫東城,西門處可見舊城牆遺址。

中國城市大全-吉林篇

吉林省,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乾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