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完整的農書。書名中的“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書中正文分成10卷,92篇,收錄1500年前中國農藝、園藝、造林、蠶桑、畜牧、獸醫、配種、釀造、烹飪、儲備,以及治荒的方法,書中援引古籍近200種,所引《氾勝之書》、《四民月令》等現已失傳的漢晉重要農書,後人只能從此書了解當時的農業運作,對中國古代漢族農學的發展產生有重大影響。先秦諸書中多含有農學篇章,而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系統農書。

基本信息

背景

賈思勰 賈思勰

《齊民要術》的作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農業科學家——賈思勰。
賈思勰出生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魏益都(今屬山東)。大致生活在5世紀末到6世紀初即從北魏孝文帝到東魏這段歷史時期。賈思勰出身中小地主家庭,雖世代務農,但也稱得起是書香門第,他的祖上就很喜歡讀書、學習,尤其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這對賈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響。這樣一個並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卻擁有大量藏書,使他從小就有機會博覽群書,從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為他以後編撰《齊民要術》打下了基礎。成年以後,他開始走上仕途,根據《齊民要術》的署名“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可以推斷他曾經做過北魏高陽郡(今山東臨淄)太守等官職。
《齊民要術》成書的時間為公元6世紀三、四十年代,它的問世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客觀條件基礎的。北魏之前,我國北方處於一種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一百多年以後,鮮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權並逐步統一了北方地區,社會秩序由此逐漸穩定,社會經濟也隨之從屢遭破壞的蕭條景象中逐漸恢復過來,得到發展。北魏孝文帝在社會經濟方面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步。儘管如此,當時的農業生產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有待於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賈思勰認為農業科技水平的高低關係到國家是否富強,於是他便萌生了撰寫農書的想法。
統治者的勵精圖治,農業生產的蒸蒸日上,也為賈思勰撰寫農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賈思勰為官期間,到過山東、河北、河南等許多地方。每到一處,他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他曾經親自從事農業生產實踐,進行各種實驗,飼養過牲畜、栽種過糧食。賈思勰不但注重親身實踐,而且善於向經驗豐富的老農學習,吸收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齊民要術》是賈思勰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從富有經驗的老農當中獲得的生產知識以及對農業生產的親身實踐與體驗,認真分析、系統整理、概括總結,最後完成了《齊民要術》這部偉大的著作。

作者簡介

賈思勰(讀音:xié),北魏時期益都(今屬山東)人。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的書香門第,其祖上就很喜歡讀書、學習,尤其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這對賈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響。他的家境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擁有大量藏書,使他從小就有機會博覽群書,從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為他以後編撰《齊民要術》打下了基礎。成年以後,他開始走上仕途,曾經做過高陽郡(今山東臨淄)太守等官職,並因此到過山東、河北、河南等許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認真考察和研究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向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老農請教,獲得了不少農業方面的生產知識。中年以後,他又回到自己的故鄉,開始經營農牧業,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和放牧活動,對農業生產有了親身體驗,掌握了多種農業生產技術。大約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東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間,他將自己積累的許多古書上的農業技術資料、詢問老農獲得的豐富經驗、以及他自己的親身實踐,加以分析、整理、總結,寫成農業科學技術巨著《齊民要術》。

內容精要

《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插圖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時間最早、內容最系統、完整的農業著作,這部介紹農業技術和農業科學的著作,規模宏大,全書共分10卷,92篇,11萬多字,其中正文約7萬字,注釋約4萬字。此外還附有《序》和《雜說》各1卷。參考及引用的有關書籍156種,採集民間諺語及歌謠30多條,科學地總結了這一時期農業生產的經驗。
《齊民要術》一書,內容非常豐富全面,因此有農業百科全書之稱。書中前五卷記述了糧食、油料、纖維、染料作物、蔬菜、果樹、桑樹等栽培技術,第六卷專門介紹禽畜和魚類養殖;第七卷到第九卷介紹了農副產品加工、儲藏,包括釀造、醃製、果品加工、烹飪、餅餌、飲漿、製糖,乃至煮膠和制筆墨等知識。總結了6世紀以前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詳細介紹了有關糧食作物、蔬菜瓜果、果樹林木的種植法,家畜、家禽、魚類的飼養法,以及食品的釀製與食品的貯藏法。對於當時及後世農業和生物科學的發展,均具有重大影響。

耕作技術

人類從刀耕火種的遠古發展到今天,創造出如此輝煌燦爛的文明,很顯然和發明及使用工具是分不開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而《齊民要術》一書在談到耕作技術的時候,並沒有開篇就直接介紹耕作技術,而是首先提到了耕、耙、耱等重要的農具,可見工具對於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氣候和土壤是影響作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的自然因素。作者在《齊民要術》歸納概括了我國黃河中下游的地理特點及氣候特徵:處於內陸地區;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或夏季降雨量稀少,降雨時多為暴雨。鑒於這種獨特的氣候狀況,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抗旱保墒(保墒即保持田地里的濕度)方面的問題做了詳盡的探討。
賈思勰在書中分析了黃河上游的高原土壤的特點,指出其具有天然的優良土質,只要在後天能夠得到適當的使用及維護,就可以確保收穫豐盛的農作物。合理適當的維護土地,實際上有著非常豐富的學問。要注意和考慮的問題很多,包括有改造和熟化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地力、作物輪作換茬、綠肥種植翻壓、田間井群布局及冬灌等方面,在《齊民要術》中,作者對這些問題都有周全細緻的闡述。
氣候和土壤條件給農業生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可以依靠人的後天努力來挽救和彌補的。針對北方乾旱少雨的情況,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怎樣打井澆地、積雪、冬灌等等問題,都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創見。特別是總結了耕、耙、耱、鋤、壓等一整套保墒防旱的技術。對於這些環節之間的巧妙配合及靈活操作、運用都做了系統的歸納。《齊民要術》中列舉了形式多樣的耕作方式,有深耕、淺耕、初耕、轉耕、縱耕、橫耕、順耕、逆耕、春耕、夏耕、秋耕、冬耕等。並詳細說明了每一種耕作方式適用於哪些情況,如何具體操作等。在農作物的田間管理過程中,他強調農作物要多鋤深鋤,鋤小,鋤早,逐次調整中耕深度。此外,對於已經耕壞了的土地,作者也記述了補救和改良的措施。
書中還專門提到了怎樣保持和提高地力。我國魏晉以前的農民們,主要依靠輪換休閒的辦法來恢復提高土壤肥力。這種方法雖然對耕作過後的土地具有一定程度的改良作用,但在提高土地實用率方面不但沒有多大優勢,相反的,這種休閒的方法實際上是妨礙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浪費了土地的有效資源。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恢復土地的肥力,又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換一種更直觀的說法,就是:能不能使土不經過休閒就能不間斷的進行生長,在不間斷的工作過程就是不間斷的恢復和提高地力的過程。這種想法看起來似乎矛盾,行之不通。但是,人民民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人們在勞動的過程當中,總能一邊總結經驗,一邊發現生產中的訣竅,創造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從漢代開始,連年種植在華北的許多地區已是司空見慣,到了賈思勰生活的北魏時期,民間開始推廣實施輪作制,並且出現了多種形式的間作套種方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給我們提出了一套完整而又複雜的大田作物的輪作,即“作物輪栽”法。

《齊民要術》 農耕圖壁畫

那么作物輪作究竟好在哪裡,和北魏之前輪換休閒的方法相比,它的先進之處有哪些?在《齊民要術》中可以找到關於輪作優點的詳細解釋。作者不單肯定了輪作在防止土地肥力衰退遞減方面的明顯效果,而且還分析說明了輪作在消滅雜草、減少病蟲害,防止作物生長良莠不齊等方面的功效。農作物的品種雖然很繁雜,但《齊民要術》對它們進行了系統的歸納。清楚的告訴人們哪些作物可以先種,哪些作物要後種,哪些作物要留到最後播種。使讀者明白,不同的作物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同樣的作物組合,因為種植的順序不同,其結果也會大相逕庭。

《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使用綠肥的方法: “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5、6月中穰種,7、8月犁掩殺之。為春谷田則畝收十石,其美與蠶矢熟糞同。”賈思勰很重視綠肥作物的栽培和輪作套種,提到了為土壤提供適當肥力的前茬作物。對於豆類,作者還專門比較鑑定了幾種主要豆類作物的肥效和不同輪作方式對穀物產量的影響。包括諸如大豆、小豆、綠豆等豆科作物在內的輪作,極大地取代了休閒的土地中的作用。現代的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土地中的養分豐富多樣,每一種作物所需的養分都各自不同。在同一塊土地上輪換栽種營養需求不同的作物,就可以合理地使用土地中的各種養分。
良好的耕作方法為豐收高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它並不能完全取代施肥在農事中的作用。施肥工作也是農業生產中不可大意的一環。例如書中介紹了踏肥法。

《齊民要術》 中國遠古時代·石杵臼

作物栽培種植

《齊民要術》在栽培植物方面,敘述的重點放在了農田主要禾穀類作物上。
播種是種植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注意的問題很多,既要考慮作物自身的因素,也要顧及“天時”與“地利”的影響。從廣義上講,播種是一系列的工作。實際上包括了從選種、育苗、播種直至後期預防等步驟。如果沒有好的種子,再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不出豐美的果實。播種的密度不合理,只能浪費土地資源和肥力,或是導致作物爭肥,良莠不齊,從整體上降低生產質量。所以選種是首要的、關鍵的任務。在選留作物良種方面,《齊民要術》記載了97個穀物的品種,其中黍12個,粱4個,秫6個,小麥8個,水稻36個(包括糯稻11個)。在這97個穀物的品種中,除了11個是從前人的書籍記載中收錄的,其他的86個是賈思勰自己蒐集補充進去的。賈思勰很注重對這些種子的品種及特性的研究,在《齊民要術》中對它們的成熟期、植株高度、產量、質量、抗逆性等特性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比較。
書中還記敘了種子單選、單收、單藏、單種種子田、單獨加以管理的方法。賈思勰認為選種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作物的收成和質量。為了保證種子入土後能夠保持完好,並順利的發育成熟,長出健康的嫩芽,《齊民要術》中特意交待了播種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書中還介紹了水選、溲種、曬種等多種處理種子的方法,在育苗的步驟中提到了水稻的催芽技術。

選種之後接著要播種,《齊民要術》中介紹了主要糧食及經濟作物在具體情況下的播種比例。例如提到麻的播種時,指出麻是一種對土地肥力要求較高的作物,需要良田栽種,如果土地的肥力不夠,則要通過施肥來提高地力。每畝良田播三石子麻種,如果是薄田的話,則每畝播種二石。又如講到種小豆時,書中記載到:夏至後十天種小豆是最佳的時節,一畝用豆種八升。初伏終了下種稍差,一畝用一斗豆種。
選擇好了優良的種子,確定了科學的播種比例,還應該有一個適宜的播種時機。這個“天時”問題也是不可小視的,《齊民要術》中曾引用了我國古代流傳的一句農諺:“以時作澤,為上策也”,說明我國的農民在從事生產的過程中就非常重視天時對作物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從作物播種之時就開始起作用的。《齊民要術》認為,播種時應該考慮到季節、氣候和墒情等幾個因素。季節氣候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墒情, 《齊民要術》中把播種的時機分成了三類:上時、中時及下時。作者指出如果能夠順應和遵循自然界的時令、節氣的變化,預測到土質的肥沃程度,就可以節省人力,還能得到更大的收成。
選擇了適宜的播種時機,還應該為種苗挑選合適的土地,但是沒有一塊土地是無可挑剔的,但是,田地無論是瘠薄還是肥沃,都應當做到物盡其用。能否取得理想的收益,關鍵在於種什麼、怎么種。賈思勰認為土地的地形條件有高有低,各不相同,山地適宜種莖桿壯實的苗,低洼濕地可以種莖桿稍弱的苗;土質地力各有不同,應該做到肥地晚種,薄地早種。《齊民要術》還提出了“區種法”,通過在區內集中投入、加強管理、合理密植等途徑,保證充分供應作物生長所必需的肥水條件,發揮作物最大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同時把耕地向山丘坡地擴展。

《齊民要術》 東漢·紅陶持篩俑

蔬菜瓜果、果樹林木的栽培

 《齊民要術》還廣泛地涉及到蔬菜、果樹和林木(包括用於養蠶的桑樹)的栽培,其中還有一節論及養蠶。
書中詳細地介紹了蔬菜種植、果樹和林木扦插、壓條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樹撫育方面的技術。介紹了葵、蔓菁、蒜、蔥、韭、姜、苜蓿等的水土要求、養料條件、採摘及收割方法、儲藏方法等;介紹了棗樹、桃樹、李樹、栗樹、木瓜、花椒等果樹的栽培和養護技術;介紹了桑樹、榆樹、棠、楮樹、槐樹、竹子、紫草等經濟林木的種植和管理方法。
對於樹木果蔬的培植管理,書中提到了許多精確科學的方法和經驗。例如書中在談到棗樹的管理時介紹了“嫁棗”和“疏花”兩個重要的方法,在今天看來,其中的道理是和科學解釋相吻合的。又如在談到種槐時運用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經驗,提到要將麻與槐混種,這樣做可以使槐樹苗生長得自立筆挺。此外還記錄了從西漢到北魏期間植桑樹、養蠶繅絲的豐富經驗。
在防治和保護植株方面,《齊民要術》中還提到了很多方法。例如熏煙防霜害;又如將楮子與麻混種,在秋冬時節保留麻,對楮樹幼苗有防寒保暖的功用,這種保護植株的方法既簡便又有效。

動物養殖

《齊民要術》有6篇分別敘述養牛馬驢騾、養羊、養豬、養雞、養鵝鴨、養魚。詳細記述了家畜飼養的經驗,特別是吸收了少數民族的畜牧經驗,對家畜的鑑別品種、飼養管理、繁殖仔畜到家畜疾病防治,均有記錄;對家畜的鑑別,書中從眼睛、嘴部、眼骨、耳朵、鼻子、脊背、腹部、前腿、膝蓋、骨形等方面制定了標準;對於家畜的飼養,書中提到了家畜的居住環境、備糧越冬、幼仔飼養、群養與分養、防止野獸侵害等內容;對於繁殖仔畜,書中介紹了選取良種、家畜的雌雄比例、繁育數量、動物雜交、無性繁殖等內容,對於最佳化物種、提高生產力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我國的生物學發展和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家畜疾病防治方面,《齊民要術》還蒐集記載了48例獸醫處方,涉及外科、內科、傳染病、寄生蟲病等方面,提出了對病畜要及早發現、預防隔離、注意衛生、積極治療等主張。其中有的處方具有很高的套用價值,是我國古代畜牧科學的寶貴遺產。例如書中介紹的直腸掏結術和疥癬病的治療方法,在一千四百多年後的今天仍被廣泛運用於獸醫領域。

《齊民要術》 持叉的農夫

農產品貯藏、加工及釀造

 《齊民要術》提到了許多鮮菜冬季貯藏的方法,例如書中說道: “九月、十月中,於牆南日陽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雜菜種別布之,一行菜一行土,去坎一尺許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經冬,須即取,粲然與夏菜不殊。”詳細說明了鮮菜冬季貯藏的具體時間、地點的選擇、貯藏步驟及來年的實際效果。
《齊民要術》詳細介紹了製作神麴(酒麴)、釀酒、做藥米、做醬、做醋、做豆豉、做脯臘、做羹、做餅、做醴酪、做素食、做糖、煮膠等的過程,運用到的製作手法一共包括了蒸製、煎消、炙、烤、煮、熬、過濾、日曬、風乾等許多方法。
《齊民要術》在介紹食品的加工及釀造工序時,著重敘述了醬、醋及酒等產品的釀製過程。其中製作醬類列舉了肉醬、速成肉醬、魚醬、蝦醬、豆醬、麥醬榆子仁醬等許多品種;製作醋類介紹了大醋、糯米醋、大麥醋、神醋、糟糠醋等30多種;其中記載的酒有小麥苦酒、水苦酒、烏梅苦酒、蜜苦酒等40多種。

商業意識

 《齊民要術》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所講述的範圍並不囿於農業,還涉及了和農業聯繫緊密的經濟範疇。例如書中曾介紹,楚威王向赫赫大名的商人陶朱公請教致富之術時問:“聽說你一會兒打魚、一會兒販賣,很容易就賺到上千萬的錢,家藏億金用的是什麼辦法呢?”陶朱公回答說:“賺錢謀生的方法很多,湖泊地區,水產養殖是五種辦法中的一種”威王依計在後苑挖池養魚,當年就得錢三十餘萬。又如在介紹種植蔬菜時,著者建議農民如果離城近,就一定要多種瓜、菜、茄子等,既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多餘的還可以拿到城裡銷售,獲取利潤。可見,作者編寫此書的目的在於使農民生活富足,國家增加財政和賦稅收入,因此不但介紹了穩產、高產的科學方法,而且也提到了一些致富的經驗。

專家點評

《齊民要術》在國際上也受到了很高的重視,對其他國家的農業研究產生了影響。

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校釋將《齊民要術》翻譯為日文出版。日本將其看作是一門專門的學問,稱之為“賈學”,並專門成立了《齊民要術》研究會,翻譯出版了多種版本。

歐洲學者也翻譯出版了《齊民要術》的英文本和德文本。
《齊民要術》不僅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百科全書,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科學巨著之一,它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妙語佳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九月、十月中,於牆南日陽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雜菜種別布之,得經冬,須即取,粲然與夏萊不殊。

三國史籍盤點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 
《太平廣記》
《齊民要術》
《廿二史札記》
《後漢書》
《水經注》
《讀史方輿紀要》
《搜神記》
《歷代名畫記》
《三國志》
《太平御覽》
《十七史商榷》
《資治通鑑》
《史通》
《文選》
《晉書》
《玉海》
《古今圖書集成》
《讀通鑑論》
《後漢紀》
《華陽國志》
《博物志》
《通典》
《容齋隨筆》
《世說新語》
《文館詞林》
《建康實錄》
《魏略》
《三國雜事》
《方輿勝覽》
《括地誌》
《武侯全書》
《嵇康集》
《藝文類聚》
《北堂書鈔》
《觀堂集林》
《全後漢文》
《高士傳》
《全晉文》
《初學記》
《荊楚歲時記》
《廿二史考異》
《太平寰宇記》
《冊府元龜》
《文苑英華》
《三國大事表》
《吳將相大臣年表》
《輿地紀勝》
《元豐九域志》
《魏將相大臣年表》
《東觀漢記》
《諸葛忠武書》
《漢晉春秋》
《漢將相大臣年表》
《說郛》
《三國疆域圖》
《三國志世系表補遺附訂偽》
《後漢書集解》
《後漢書辭典》 
《長沙走馬樓吳簡》
《補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及裴注綜合引得》
《三國志補義》
《三國志注補》
《三國志旁證》
《三國職官表》
《三國志辨誤》
《三國志考證》
《三國志續考證》
《三國志瑣言》
《三國疆域表》
《三國疆域表疑》
《校補三國疆域志》
《東漢會要》
《華陽國志校勘記》
《三國志質疑》
《三國志證聞校勘記》
《南漘楛語》
《癸巳存稿》
《三國大事年表》
《三國志注證遺》
《三國漢季方鎮年表》
《魏國將相大臣年表》
《魏方鎮年表》
《三國志評議》
《三國志人名索引》
《曹植集》
《三國志釋地理》
《曹丕集》
《三國郡縣表附考證》
《東漢刊誤》
《記纂淵海》
《蜀鑒》
《三國志校誤》
《三國志注所引書目》
《三國志補註》
《八瓊室金石補正》
《後漢書補逸》
《續後漢書》
《漢末英雄記》
《三國志辨疑》
《曹操集》
《三國志舉證》
《蜀漢本末》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
《三國紀年表》
《阮籍集》
《謝鍾英<三國大事表>補正》
《三國疆域志》
《全三國文》
《襄陽耆舊記》
《三國諸王世表》
《補三國疆域志補註》
《續漢書注補》
《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證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