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酪

醴酪

醴酪(lǐ lào)是一種以麥芽糖調製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鄴中記》也說:“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種以麥芽糖調製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

詞義

醴酪 lǐlào 〖weetwineandcheese〗甜酒和乳酪

(圖)狀若凝脂味如醴酪優酪乳狀若凝脂味如醴酪

基本解釋:
1.酒漿。
2.糖粥。

詞語分開解釋:
醴 : 醴 lǐ 甜酒。甜美的泉水:醴泉。 筆畫數:20;部首:酉;筆順編號:12535112512211251431
酪 : 酪 lào 用動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乳酪。乾酪。酪蛋白(一種含磷的複合蛋白。乳中蛋白質的主要)

簡介

(圖)醴酪

“醴酪”一詞,指的是穀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經蒸煮發酵等步驟而製得的酒。現今我們知道,碳水化合物經不同的微生物作用,既可以轉化為醇類物質而製得酒類食品;也可能轉化成多種有機酸而成為酸性食物。在實際的發酵過程里,更可能的情況是兩者兼而有之,至於和酸的比率則視具體工藝條件的控制而異,從而可以得到性質完全不同的終端產品。

古籍記載

(圖)醴酪醴酪

1.酒漿。《禮記?祭義》:“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齊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孔穎達 疏:“祭奠諸神須醴酪粢盛之屬。” 唐韓愈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留孫輕綺紈,下客豐醴酪。”

2.糖粥。《太平御覽》卷三十引 晉 孫楚 《祭子推文》:“黍飯一盤,醴酪二盂。” 唐韓鄂 《歲華紀麗?寒食》:“醴酪,大粳米或大麥為之,即今之麥粥,醴即今之餳是也。”

3.《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鄴中記》也說:「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種以麥芽糖調製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

原文

(圖)酒醴祖祭酒醴祖祭

煮醴酪:昔介子推怨晉文公賞從亡之勞不及己①,乃隱於介休縣綿上山中。其門人憐之,懸書於公門。文公寤而求之,不獲,乃以火焚山。推遂抱樹而死。文公以綿上之地封之,以旌善人。於今介山林木,遙望盡黑,如火燒狀,又有抱樹之形。世世祠祀,頗有神驗。百姓哀之,忌日為之斷火,煮醴酪而食之,名?quot;寒食",蓋清明節前一日是也。中國流行,遂為常俗。(然麥粥自可御暑,不必要在寒食。世有能此粥者,聊復錄耳)

注釋
① 介子推:春秋時晉國人。傳說晉文公重耳回國後,遍賞他從前流亡時的從屬,但沒有提名介子推。介子推就和母親隱居在綿山。晉文公為逼他出山,放火燒山。他抱樹不出,被燒死。事見《左傳·僖公二年》

杏酪粥法:用宿[1]麥①,其春種者則不中。預前一月,事麥折令精,細簸揀。作五六等,必使別均調,勿令粗細相雜,其大如胡豆者,粗細正得所。曝令極乾。如上治釜訖,先煮一釜粗粥,然後淨洗用之。打取杏入②,以湯脫去黃皮,熟研,以水和之,絹濾取汁。汁惟淳濃便美,水多則味薄。用乾牛糞燃火,先煮杏人汁,數沸,上作豚腦皺③,然後下[1]麥米。惟須緩火,以匕徐徐攪之,勿令住。煮令極熟,剛淖得所,然後出之。預前多買新瓦盆子容受二斗者,抒粥著盆子中,仰頭勿蓋。粥色白如凝脂,米粒有類青玉。停至四月八日亦不動④。渝釜令粥黑,火急則焦苦,舊盆則不滲水,覆蓋則解離。其大盆盛者,數[扌卷]亦生水也。

① [1]麥:麥的一種。崔[2]的《四民月令》有“四月可糴[1]”。李善註:“大麥之無皮毛者曰[1]。”
② 杏人:即“杏仁”。
③ 豚腦皺:像豬腦樣的皺皮。
④ 四月八日:陰曆四月八日為佛誕節。

醴酪與環餅

(圖)西瓜酪西瓜酪

《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鄴中記》也說:「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種以麥芽糖調製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另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的食品─環餅。「環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面」。油炸至金黃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極為脆美,相當近似現在的點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