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晉文》

《全晉文》,國學基本經典之一,為清朝文字學家、文獻學家、藏書家,浙江烏程人,“一代文獻宗師”嚴可均輯。嚴氏遍檢晉文,據實採錄,共得167卷,保留了唐以前不少佚文,對保存和傳播古文獻頗有貢獻。是一部收錄較為全面的研究兩晉·十六國社會和文化的重要文集。

基本信息

簡介

《全文》清嚴可均輯,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漢文》《全後漢文》《全三國文》《全晉文》《全宋文》《全梁文》《全陳文》《全後魏文》《全北齊文》《全後周文》...

內容

【卷八】

◎ 元帝

帝諱睿,字景文,宣帝曾孫,惠帝之從弟。元康二年襲父覲爵琅邪王。太安中加平東將軍,鎮下邳,遷安東將軍。永嘉初鎮建鄴,加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建興初加右丞相,進丞相大都督中外諸軍事承制。以建興五年三月即晉王位,改元建武。明年三月即皇帝位,改元二:太興、永昌。在位五年,謚曰元皇帝,廟號中宗。

◇ 議小功不稅服制

功緦麻,或垂竟聞問,宜全服否?得服其殘月,以為永制。(《通典》九十八晉元帝制。)

◇ 加王導領中書監錄尚書事詔

昔荀公曾從中書監為尚書令,人賀之,乃發恚云:「奪我鳳皇池,卿諸人賀我邪?」願足下處之勿疑。(《藝文類聚》四十八引檀道鸞《晉陽秋》。又見《御覽》二百二十。)

◇ 命議溫嶠不拜散騎侍郎詔(建武元年)

溫嶠不拜,以未得改卜葬送,朝議又頗有異同。為審由此邪?天下有闕塞,行禮制物者當使理可經通。古人之制三年,非情之所盡,蓋存亡有斷,不以死傷生耳。要而服金革之役者,豈營官邪?隨王事之緩急也。今桀逆未梟,平陽道斷,奉迎諸軍猶未得徑進,嶠特一身,於何濟其私艱,而以理閡自疑,不服王命邪!其令三司八座,門下三省,外內群臣,詳共通議如嶠比,吾將親裁其中。(《晉書·禮志》中。又見《通典》一百二。)

◇ 報有司奏治高車詔

今日但治故,乃近三十萬邪?勿使過節整頓也。(《北堂書鈔》未刪改本一百三十九引《晉起居注》:「建武元年,有司奏車府令戒嚴上作高車用雜總求處給,請出上庫錢六十七萬六千六百,詔云云。」)

◇ 詔議中郎李斡事(建武中)

前敦循所奏,唯聞喪不得奔者作制,如李乾比,竟未決之,宜急議定。(《通典》九十八)

◇ 複議李斡事詔

組所陳,不知父母存亡者令行服,比於有情,其尚有疑,然要當詳議此理,令可通經,不得以難安隱而直爾置之。皆一代事理,道所宜先明。(《通典》九十八)

◇ 課督農功詔(元帝為晉王時)

二千石長吏以入谷多少為殿最。其非宿衛要任,皆宜赴農,使軍各自佃作,即以為廩。(《晉書·食貨志》)

◇ 改元大赦詔(大興元年)

制詔:昔我高祖宣皇帝,誕膺期運,廓開皇基。景皇帝、文皇帝,奕葉重光,緝熙諸夏;爰暨武皇帝,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功格天地,仁濟宇宙。昇平刑措,卅餘載矣。昊天不融,降此鞠凶,懷帝短折,越去王都;天禍荐臻,大行皇帝崩徂。社稷無奉,六合無主,肆群後三司六事之人,弘鑑古訓,刑於興廢,疇咨庶尹,至於華戎,致輯大命於朕躬。餘一人畏天之威,用弗敢違,遂登壇南嶽,受終文祖;焚柴頒瑞,告類上帝:惟朕寡德,績戎洪緒,君臨四海,惴惴憂懼,若涉川冰,罔知攸濟。惟爾股肱爪牙之佐,文武熊羆不貳心之臣,用能宣力四方,左右我先帝,弼寧晉室,輔餘一人。思與萬國共同休慶。其大赦天下,改建武二年為太興元年。(《文館詞林》六百六十八,又見《晉書·元帝紀》)

◇ 詔官吏(元年三月壬申)

昔之為政者,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故我清靜而人自正。其次聽言觀行,明試以功。其有政績可述,刑獄得中,人無怨訟,久而日新,及當官軟弱,茹柔吐剛,行身穢濁,修飾時譽者,各以名聞。令在事之人,仰鑒前烈,同心戮力,深思所以寬眾息役,惠益百姓,無廢朕命。遠近禮贄,一切斷之。(《晉書·元帝紀》)

◇ 詔報孔愉(四月)

所陳有正義,輒敕外改之。(《宋書·禮志一》:中書侍郎孔愉奏若日有變便,伐鼓於諸門,有違舊典,詔云云;又見《通典》七十八)

◇ 禁招魂葬詔(四月)

夫冢以藏形,廟以安神。今世招魂葬,是埋神也。其禁之。(《御覽》五百五十五又八百八十六引《晉中興書》:東海王越妃裴,痛越棺柩被焚,乃招魂葬越於丹徒,中宗以為非禮,乃下詔。)

◇ 詔二千石(七月戊申)

王室多故,奸凶肆暴,皇綱弛墜,顛覆大猷。朕以不德,統承洪緒,夙夜憂危,思改其弊。二千石令長當祗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州牧刺史當互相檢察,不得顧私虧公。長吏有志在奉公而不見進用者,有貪忄林穢濁而以財勢自安者,若有不舉,當受故縱蔽善之罪;有而不知,當受暗塞之責。各明慎奉行。(《晉書·元帝紀》)

◇ 徐揚二州種麥詔(元年)

徐、揚二州土宜三麥,可督令地,投秋下種,至夏而熟,繼新故之交,於以周濟,所益甚大。昔漢遣輕車使者勝之督三輔種麥,而關中遂穰,勿令後晚。(《晉書·食貨志》)

◇ 平糶詔(元年)

亢旱谷貴,百姓嗷嗷,有資者貴糶,貧嬴之民益困。漢世谷貴,官賤糶,使價不超越,謂之平準。今雖無此,可出關米萬斛,使三分減一,以平其價,令貧困者悉得足以全秋也。(《御覽》三十五引《晉中興書》)

◇ 災異見詔百官陳得失(十一月庚申)

朕以寡德,纂承洪緒,上不能調和陰陽,下不能濟育群生,災異屢興,咎徵仍見。壬子乙卯,雷震暴雨,蓋天災譴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陳得失,無有所諱,將親覽焉。(《晉書·元帝紀》)

……

三國史籍盤點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
《太平廣記》
《齊民要術》
《廿二史札記》
《後漢書》
《水經注》
《讀史方輿紀要》
《搜神記》
《歷代名畫記》
《三國志》
《太平御覽》
《十七史商榷》
《資治通鑑》
《史通》
《文選》
《晉書》
《玉海》
《古今圖書集成》
《讀通鑑論》
《後漢紀》
《華陽國志》
《博物志》
《通典》
《容齋隨筆》
《世說新語》
《文館詞林》
《建康實錄》
《魏略》
《三國雜事》
《方輿勝覽》
《括地誌》
《武侯全書》
《嵇康集》
《藝文類聚》
《北堂書鈔》
《觀堂集林》
《全後漢文》
《高士傳》
《全晉文》
《初學記》
《荊楚歲時記》
《廿二史考異》
《太平寰宇記》
《冊府元龜》
《文苑英華》
《三國大事表》
《吳將相大臣年表》
《輿地紀勝》
《元豐九域志》
《魏將相大臣年表》
《東觀漢記》
《諸葛忠武書》
《漢晉春秋》
《漢將相大臣年表》
《說郛》
《三國疆域圖》
《三國志世系表補遺附訂偽》
《後漢書集解》
《後漢書辭典》
《長沙走馬樓吳簡》
《補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及裴注綜合引得》
《三國志補義》
《三國志注補》
《三國志旁證》
《三國職官表》
《三國志辨誤》
《三國志考證》
《三國志續考證》
《三國志瑣言》
《三國疆域表》
《三國疆域表疑》
《校補三國疆域志》
《東漢會要》
《華陽國志校勘記》
《三國志質疑》
《三國志證聞校勘記》
《南漘楛語》
《癸巳存稿》
《三國大事年表》
《三國志注證遺》
《三國漢季方鎮年表》
《魏國將相大臣年表》
《魏方鎮年表》
《三國志評議》
《三國志人名索引》
《曹植集》
《三國志釋地理》
《曹丕集》
《三國郡縣表附考證》
《東漢刊誤》
《記纂淵海》
《蜀鑒》
《三國志校誤》
《三國志注所引書目》
《三國志補註》
《八瓊室金石補正》
《後漢書補逸》
《續後漢書》
《漢末英雄記》
《三國志辨疑》
《曹操集》
《三國志舉證》
《蜀漢本末》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
《三國紀年表》
《阮籍集》
《謝鍾英<三國大事表>補正》
《三國疆域志》
《全三國文》
《襄陽耆舊記》
《三國諸王世表》
《補三國疆域志補註》
《續漢書注補》
《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證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